陳伶赟
摘 ?要:從實質(zhì)上來看,語文是一門最具基礎性和工具性的學科。尤其是閱讀和理解能力,在英語、數(shù)學等科目中的應用也尤為重要。閱讀教學不單單是簡單的朗讀,而是以閱讀、理解、應用為一體的綜合性的學習能力的養(yǎng)成教育。所以,教學過程中老師應當是有目的的,把握閱讀和寫作的基本規(guī)律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引導。將閱讀和寫作這兩個環(huán)節(jié)結合起來教學,在閱讀中慢慢滲透寫作觀念和寫作技巧。本文就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簡要分析,以期為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構建學習模式
引言:
當代教育教學環(huán)境下,閱讀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與此同時對學生閱讀的能力要求也越來越嚴格,以及閱讀的效果也做出更高層面的要求。首先我們要明白的是閱讀的過程,也就是從閱讀,理解、到應用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從讀到寫的過程。其次就是理解讀和寫兩者之間的關系,這一點無論是教學還是學習過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點。讀是寫的前提和基礎,寫是讀的結果和發(fā)展。讀和寫的關系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密不可分的辯證關系。也是一定量變和質(zhì)變的關系,讀是前提和基礎,只有一定程度的量素材的積累才能有效的促進閱讀能力到寫作能力的轉變和提升。閱讀與寫作相互影響相互提升,所以教學中讀寫結合模式的建立對于提升綜合性學習能力也有明顯的優(yōu)勢。
一、打破書本限制,多方位培養(yǎng)認知能力
小學文學教學已經(jīng)不再適用于單純的以增長知識為主的娛樂性教學目的。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為以后的學習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才是至關重要的。然而這種轉變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來說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小學生一般貪玩好動,容易受環(huán)境影響所以需要老師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循序漸進的進行引導。多角度,多方式培養(yǎng)學生對于閱讀寫作的興趣與習慣。
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渠道,但卻不是唯一的途徑。所以老師要做的就是通過聽、看、觸摸、參觀、體驗等全方位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1]。也為學生的寫作提供真實的素材和感情基調(diào)。比如在學習課文《四季之美》的時候,文章雖然寫的景致不多,但是卻有濃厚的美的氛圍,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眼中的四季之美,還要結合自身的生活實際,關注生活,發(fā)現(xiàn)蒙蒙細雨的夜晚之美,夕陽斜照西山之美。如有條件,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帶學生走出課堂,去公園,去郊外感受自然的美,讓學生能夠真實地體會到景物的靜態(tài)美以及動態(tài)美。
既然課堂不再是學習接受知識的唯一途徑,那書本和作業(yè)本也不應成為學生讀寫能力養(yǎng)成的瓶頸。新時代下,以手機和平板為代表的移動終端等也可以成為學生的學習工具。用學生喜愛的方式更能高效率地完成學習任務,不過新媒體工具是把雙刃劍,老師要加強對于學生的引導培養(yǎng)正確的學習方式。
二、過渡自然,培養(yǎng)有感而發(fā)的寫作情感
情感共鳴是拉近人與人之間關系最快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這一點在閱讀和寫作的過程中也十分的有效。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一定要深挖作品的創(chuàng)作靈感和背景,引導學生走進作者的世界與作者對話與作品對話。與作者對話交流深入了解創(chuàng)作思路以及文章的思想情感。與作品對話感受作品的時代性,感染性。從而深入把握作品。
比如在進行《父愛之舟》這一課文的教學時,文章描述了一個偉岸沉默的父親,他半夜床為蠶寶寶添飼料,借船送“我”離開,再到后來每每想起父親的背影心中便會感慨萬千?;蛟S這就是全天下所有父親的樣子,如山般的父愛給足了我們每一個人安全感。此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感受這動人的畫面,或者請學生分享自己父母的故事,然后將自己與父母的故事寫下來。這種方式就是教學中常用的讀后感,但此時此景下卻是水到渠成,是情感的真誠流露。
三、仿寫名篇,由淺及深
牛頓曾經(jīng)說過:我之所以比別人看的遠些,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可否認牛頓的天賦以來對于物理學的發(fā)展的貢獻,但是就如牛頓所說一個好的創(chuàng)作基調(diào)對于成功的助力也是不可忽視的[2]。小學生的各項能力都不高,如果一味要求學生自己寫作那么效果可能適得其反。仿寫是在通讀,精讀文章的基礎之上,把握文章的立意、內(nèi)容、建構、寫作手法后才能進行的寫作。所以對于閱讀的要求更是加深了一層。
比如在學習《桂花雨》這一篇課文時,文章在描寫桂花盛開的景象時,能夠讓人體會到濃濃的情感,在教學中可以對這些句子做重點分析,如“桂花盛開的時候……沒有不沉浸在桂花香里的?!薄斑@下,我可樂了……好香的雨呀!”讓學生學習這樣的寫作手法,學習如何更好地表達情感。仿寫這種形式還能照顧到不同層面學生的學習實際,對于基礎稍微薄弱的學生來說降低了寫作難度,易于模仿增強了學生的寫作信心。對于基礎稍好的學生來說,可以直接掌握寫作技巧,立意,結構方面的技巧。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閱讀和寫作之間的關系就是相互促進密不可分的。寫作是對閱讀更高層次的要求,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提前引導學生的寫作信心和興趣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吳麗麗. 關于新課標下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研究[J]. 祖國,2016(17):207-207.
[2]蘭芳.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J]. 西部素質(zhì)教育(12期):170-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