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少榮
【摘要】在核心素養(yǎng)下,現(xiàn)階段的小學習作課程教學以及學生進行習作的過程中存在著很多問題。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育部門對小學中高年級的習作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對小學習作課堂教學進行不斷優(yōu)化,以確保學生能從習作課堂中學到相應的知識。然而對小學生來說,習作課對于他們來說是一節(jié)很難掌握的課程。學生一般缺少寫作的思路和寫作的素材,這就使學生很難寫作。本文將針對這種情況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促進學生的成長發(fā)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中高年級;習作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09-0092-01
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相對于其他科目來說,語文是一門具有很強實踐性的學科,語文能力提高的同時也可以促進學生學習綜合能力的提高。在小學的語文習作課堂上基于對學生聽說讀寫的訓練,習作課程占有重要的位置。然而在小學習作的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很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因為教師在教學中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因此,在之后的教學中教師要改變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習作能力。
一、當前小學中高年級習作教學的現(xiàn)狀
首先,很多學生的寫作內(nèi)容是相似的,某些學生的寫作內(nèi)容又永遠是一成不變的,總是根據(jù)一個事例進行創(chuàng)作,缺乏寫作的新意,學生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小,掌握的知識少,對身邊的事物也缺少觀察。其次,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教學主要是以教師講學生聽的方式進行。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問題,學生無法表達自己的觀點,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較弱。最后,教師對于學生寫作的訓練模式也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對于不同年級的學生,教師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果采用相同的教學方法,會使學生產(chǎn)生厭倦的心理,不利于學生習作水平的提高。
二、習作教學的策略
(一)教師改變教學模式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習作教學時,要轉(zhuǎn)變教學觀念,遵循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教學模式。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空間,讓學生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感受,讓學生的個性得以發(fā)揮。在習作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首先要讓學生敢說,這樣在寫作中學生就能表達出自己的感想,并依據(jù)自己的思維模式對文章的框架進行構建。對于如何引導學生的寫作體驗,教師可以倡導學生多讀一些課外書,從不同的文章中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在寫作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之間互相分享閱讀過的文章和閱讀感受,擴大知識面。對于學生的引導方式,教師也要多加注意。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只注重學生的寫作結果,對于學生的作文內(nèi)容只關注字數(shù)、表達能力和對文章框架的構思。這就使教師對學生的寫作要求很高。但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文字功底較差,很多學生不能達到教師的要求。因此,教師可以采取分層教學的方式,對于小學中年級的學生來說,學生所涉獵的知識面有限。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一些適合他們的書籍,在閱讀過程中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是詞語進行摘抄,積累自己的詞匯量,讓學生從基礎內(nèi)容學起。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完一篇文章或是一本書之后養(yǎng)成寫讀書筆記的好習慣。通過對不同文章的閱讀,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寫感受,鍛煉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促進學生習作能力的提升。
(二)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積累經(jīng)驗
小學語文的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之間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因此教師可以把閱讀教學和習作教學進行結合,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在學習《海底世界》這篇課文時,課后的選做題是要求學生仿寫第四自然段,圍繞“公路上,各種各樣的車輛川流不息”來寫一段話。這種問題的最終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為了讓學生體會到這段話中總分的結構特點,教師在對第四段進行教學時可以選用分角色閱讀或出示示意圖的方式,讓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用總分的方式對海底世界進行描寫的。在了解應該如何運用總分結構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圖片,如公交車、小汽車、自行車等,讓學生運用總分的形式進行描寫。教師通過先教學后練習的方式,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不同層次結構的寫作方式,使學生的寫作水平有更好的提升。小學中年級的學生在寫作中還有一個缺點就是對語言的運用問題,學生寫的文章內(nèi)容缺少靈動性,比較枯燥乏味。例如在學習《我愛家鄉(xiāng)的柿子樹》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學習文章中作者的語言表達形式。首先作者可以與學生一起分析文章中所用詞匯的特點有哪些,同時告訴學生可以在自己的寫作過程中也借用這些詞語,把文章中的好詞好句也應用到自己作文創(chuàng)作中。在對學生的習作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白可以從課文中借用一些知識,變?yōu)樽约旱脑捳Z,通過模仿形成自己的表達特色,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
(三)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寫作
很多學生的寫作水平不高,原因大多是因為缺少生活經(jīng)驗,對生活中的事物觀察過少。教師要向?qū)W生強調(diào),對生活的觀察對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觀察來源于生活,學生的寫作也恰好和生活中的事物相關。在習作的學習中,生活可以說是學生的第二個老師,通過對生活的觀察學生可以獲得最直接的寫作思路。學生對于生活的觀察也要具有選擇性,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觀察引導時,要為學生提供明確的觀察對象??梢允欠e極向上的電視節(jié)目,可以是班級的主題班會,也可以是身邊人做的力所能及的小事,這些能夠作為學生認真觀察生活的對象。通過對生活的觀察,可以積累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使學生擁有更多的寫作素材,提高寫作的質(zhì)量。
(四)進行范文指導
小學階段書本中要求學生進行寫作的地方并不多,但作文的題材分布卻很均勻,其中會有想象類、敘事類、寫景類或是記錄類的。但不論什么題材的作文所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一致的,學生不知道從哪個角度寫,不知道根據(jù)什么寫。因此,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范文的指導。例如在學習《我的天文望遠鏡》一課時,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分析文章的寫作特點,用怎樣的句子開頭,又是怎樣引起文章接下來的內(nèi)容的。通過對學生的引導,共同梳理好文章的框架,使學生在寫作時有更清晰的脈絡。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不能忘記對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要讓學生通過范文了解寫作結構,通過講解、分析、體會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結論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在信息技術教學下,小學語文教育作為最基礎也最為重要的學科,教師要認識到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性,并將其應用到學科教學中。教師要將語言的構建與應用和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審美意識、創(chuàng)造意識融入到對學生的習作教學中。這種方式下,學生不僅可以學習到寫作的固定知識,也能學到寫作的某些技巧,從而對習作課堂產(chǎn)生深厚的興趣。使學生在教師的教育指導下,愛上寫作、樂于寫作,在寫作中找到真實感和成就感。
參考文獻
[1]吳道銓.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透視和反思[J].當代教研論叢,2018(5).
[2]陸慶芳.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情感培養(yǎng)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2(20).
[3]黃文鋒.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