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太子參,為石竹科植物孩兒參的干燥塊根,主產(chǎn)于江蘇、安徽、山東、福建省。夏季莖葉大部分枯萎時采挖,洗凈,除去須根,置沸水中略燙后曬干或直接曬干。
相傳,明代的李時珍某日住進一家客店,忽然聽見有一位婦女的呻吟聲,便問店小二:“隔壁何人患?。俊钡晷《卮鹫f:“是賤內(nèi)患病,已有幾天了。”“有病為何不去求醫(yī)?”李時珍頗感不解。店小二說:“先生有所不知,我們雖然在此開店,但賺來的錢還不夠買一家人的柴米油鹽……”
李時珍聽了十分同情,便起身隨店小二進入內(nèi)房。李時珍邊為店小二的妻子把脈邊問:“近來她飲食如何?”店小二說:“好幾天沒米下鍋了,她只能吃一些番薯干,我們是靠孩子挖來的野菜根充饑的?!崩顣r珍走過去拿起一籃野菜根細細看起來,并從中拈出一株草根,放進嘴里咀嚼。然后,他對店小二說:“這是一種藥,可治你妻子的病,你從哪里采來的?”店小二說:“城外,紫金山上!”李時珍又掏出一錠銀子放在桌上說:“天亮后去買些米,把這藥先煎給你妻子服用,服了就會好轉(zhuǎn)的?!钡晷《勓愿屑さ秒p膝跪地,連聲道謝。
次日,店小二的妻子服了藥,病果然好了。店小二把李時珍帶到紫金山朱元璋太子的墓地,只見那里綠茵如毯,到處都有這種藥草,李時珍如獲至寶。因為這種藥草生長在朱元璋太子的墓地周圍,李時珍就給它取名為“太子參”。
太子參是補氣藥中一味清補之品,味甘、微苦,性平,歸脾、肺經(jīng),有益氣健脾、生津潤肺之功效,與人參功用相仿,但以“補肺”見長,特點為益氣但不提升,生津但不助濕,扶正但不戀邪,補虛又不峻猛。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太子參有抗疲勞、抗缺氧、抗應激、抗炎、抗衰老、增強免疫力、鎮(zhèn)咳、抗菌、抗病毒等作用,臨床常用于小兒厭食癥、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的治療。
(摘自《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