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外閱讀在作文教學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學生真正做到廣泛閱讀,悉心積累,其文學功底自然會深厚,寫作水平也不難提高。那么,教師應該怎樣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和積累呢?本文從吟誦詩詞、閱讀美文、品味經(jīng)典、深入生活四個方面淺談語文課外資源的開發(fā),以期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課外資源;開發(fā)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0)30-0064-02
文學家魯迅曾說:“文章應該怎樣做,我說不出來,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練習,此外并無心得或方法?!闭Z言學家呂叔湘也曾說:“課外閱讀是提高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途徑,課外閱讀抓得好,對學生寫作幫助很大,文章寫得好的同學恐怕多半得力于課外閱讀?!庇纱丝梢?,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是至關(guān)重要的,只有擁有足夠深厚的文學功底才能使學生寫作通暢,而如何有效地引導學生通過課外閱讀積累知識成為了教師的重點研究內(nèi)容之一[1]。
一、吟誦詩詞,潤澤生命的古韻精華
詩詞是語言的藝術(shù),詩詞的語言精煉、含蓄,往往一個好詞就會使境界全出,整篇生輝。縱觀歷史,底蘊豐厚的唐詩宋詞曾潤澤了多少文人墨客!今天的中學生,如果在寫作文時能夠揮灑自如地運用詩詞佳句,定會使文章充滿著文學氣息,自然地把生動優(yōu)美傳達給讀者。因此,誦讀古詩詞,對于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大有裨益。指導學生誦讀古代經(jīng)典詩詞、積累名言警句,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一個突破口[2]。
在所教學生進入初二后,筆者開展了一項語文課外活動——“走近古詩詞”,旨在讓學生對唐詩宋詞元曲有一個系統(tǒng)的認識,對千古傳頌的經(jīng)典詩詞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積累。
該活動分三步:第一步,準備階段。先分組,把全班學生分成兩個大組,每個大組分成若干小組,選出學習組長,再由學習組長作具體分配;每個小組負責一類詩詞的介紹,任務明確后,每組的介紹內(nèi)容由組內(nèi)商量確定;在介紹前一周,準備好資料由教師審閱。第二步,實施階段。利用課前的三至五分鐘,由一位學生介紹一首詩或詞或曲,其他學生在此過程中用專門的筆記本作好積累(如有疑問或想知道更多,課后解決)。第三步,評價表彰?;顒咏Y(jié)束后,通過民主評議,選出優(yōu)秀小組和個人,并對表現(xiàn)特別突出的學生冠以“誦讀之星”的榮譽稱號。
這個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對古詩詞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早晨誦讀古詩詞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經(jīng)過一年的積累,學生的文化底蘊明顯更深厚了,語言表達也有了較大進步。如課堂上回答問題或組內(nèi)交流時,氣氛明顯比以前活躍,學生有話說,并且能說得很精彩。變化最大的當數(shù)作文寫作,學生變得思路開闊,能旁征博引,很多時候能恰到好處,時常有出其不意的表現(xiàn),筆者倍感欣慰!
二、閱讀美文,語言積累的繽紛花園
俗話說:“三分長相,七分打扮?!闭Z言好比文章的衣裳,如果文章能有精美的語言,則一定能使人賞心悅目,讀來心曠神怡。勤摘抄,勤剪報,養(yǎng)成積累知識的習慣,從中積累優(yōu)美的詞匯語言、精湛的寫作技巧,并恰如其分地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提高讀寫能力,不能做兩腳書櫥[3]。可以指導學生分以下幾個步驟進行語言積累。
第一步,分類摘抄。在閱讀課外書的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優(yōu)美的詞語、成語、熟語、對聯(lián)、段落等,可以準備一個摘抄本,把這些精彩的語言摘抄下來。如果是一些較長的文章,則可以剪貼下來。這一步相對容易,關(guān)鍵是要持之以恒。
第二步,揣摩理解。語言積累的目的不是摘抄,而是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恰當運用?!跋奔创斫?,這一步很重要,也十分關(guān)鍵。對于詞語、成語、諺語,主要是準確地理解意思;對于精彩的片段或文章,則要引導學生模仿、借鑒,利用課內(nèi)的語言賞析法加以賞析,并在此基礎上內(nèi)化吸收。久而久之,語言形成了,語言表達技巧也就學會了。對于這一步驟,如果教師只做口頭要求,沒有采取有力的檢查制度,則往往會流于形式??梢詫鏅z查和口頭交流相結(jié)合:書面檢查主要是要求學生對不理解的詞匯注明解釋,對精彩語段加以賞析;對于詞匯的理解,可以在初一的課外閱讀交流課上用游戲的方式抽查,如給出一個話題,請學生用自己一周內(nèi)積累的詞匯等來討論交流,看誰用的詞匯豐富、恰當。這樣一來,學生就會重視揣摩理解了。
第三步,內(nèi)化運用。在揣摩理解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吸收”,即有意識地將積累的語言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梢圆扇∫恍┘畲胧瑥娀瘜W生的運用意識。如鼓勵學生在周記作文中恰當?shù)剡\用積累的語言,可以按標準加分;也可以在作文講評的過程中,特意表揚作文語言優(yōu)美的學生。這樣學生的運用意識就增強了。
課外閱讀資源,不僅指課外書籍,廣播電視、網(wǎng)絡等媒體中也蘊藏著豐富的閱讀資源。電視、網(wǎng)絡中別具風格的語言材料,如廣告詞、小品臺詞等,貼近學生的生活,且生動有趣,深受學生喜愛,學生也往往從中受益匪淺。因此,可以指導學生有意識地積累其他媒體中富有特色的語言材料。
三、品味經(jīng)典,情感積累的重要途徑
想要作文立意高深,就必須有思想情感的積累。閱讀可以升華人的情感,而經(jīng)典美文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自然之美、社會之美、藝術(shù)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做情感的積累。經(jīng)典的文學作品以語言的形象性、表達的多樣性構(gòu)成了獨特的話語體系。學生從中得到的不僅是語言的滋養(yǎng),還有情感的熏陶?!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閱讀要求,可以說不僅指課內(nèi)閱讀,也指課外閱讀。法國著名作家雨果說:書籍是改造靈魂的工具。學生在課堂內(nèi)外,通過對文本的閱讀、理解、情感交流,可以受到熏染、啟迪,在心靈上點上一盞不滅的明燈,照亮一生的心路歷程[4]。
值得一提的是,初始階段,教師要特別保護學生的閱讀熱情。如果把寫讀后感、寫書評作為作業(yè)進行要求,則會使學生感到一種無形的重壓,進而對閱讀失去興趣。寫讀后感,應沒有統(tǒng)一要求,形式自由靈活,長短不限,可圍繞一句話抒發(fā)感想,也可根據(jù)一點內(nèi)容暢談想法等;寫書評,評價書中人物,評價書中事件,要有較鮮明的觀點。要每月開一次讀書交流會,對認真寫讀后感、寫書評的學生要表揚鼓勵。從以上三方面可以看出,鼓勵學生廣讀博覽,指導學生有效積累,不僅能夯實其文學功底,而且能豐富其精神世界。同時寫好作文離不開豐富的素材積累。那么如何積累作文素材呢?
四、深入生活,素材積累的不竭源泉
積累是學習和寫作的基礎,沒有積累,寫作將成為無源之水。人們常說:“語文學習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庇纱丝梢姡顚τ谧魑乃夭姆e累的作用不可小覷。葉圣陶先生曾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寫出什么文字?!薄吧瞠q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地晝夜不息?!边@充分說明了生活是寫作素材的第一來源,生活對于寫作十分重要。要寫好文章,就必須貼近生活,從社會生活中廣泛獲取材料。
可是,中學生時常感嘆,每天“三點一線”,生活是那么平淡,沒什么好寫的。其實,神奇美妙的自然景觀、豐富多彩的家庭生活、苦樂相伴的學習生活都可以成為作文素材。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有些學生經(jīng)歷了一些故事,卻因為缺少觀察和體驗沒有印象。作為語文老師,關(guān)鍵是要善于引導。
(1)觀察自然景觀。大自然是豐富多彩的。一片樹葉、一朵小花、一株枯藤……都可以是觀察的對象。春花、夏雨、秋月、冬雪皆可入畫;校園、街道、田野皆可入文。要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抓住景物的特點,細致觀察,用心體味,這樣他們就會有所收獲。
(2)深入現(xiàn)實生活。深入現(xiàn)實生活,獲取大量感性材料,對于素材的積累至關(guān)重要?,F(xiàn)實生活中有美好的事物,也有發(fā)人深思的社會現(xiàn)象,教師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洞察社會,使學生時時處處留心周圍各種各樣的事物、形形色色的社會現(xiàn)象,不斷擴大自己的生活領域,捕捉生活熱點;使學生用自己的心靈體味生活,用自己的頭腦感悟人生,成為生活的有心人;更關(guān)鍵的是使學生養(yǎng)成及時記錄的習慣,勤動筆,及時做記錄,堅持寫日記,做好文字積累,從而認識生活、感悟生活,獲取直接的生活素材。這樣,發(fā)現(xiàn)多了,積累也就多了。由此而寫出的文章,往往能達到情真意切,枝豐葉茂。
(3)關(guān)注媒體資源。學生的閱歷有限,單純讓他們直接去獲得生活體驗,會造成學生知識結(jié)構(gòu)單一。就目前而言,電視、網(wǎng)絡已走進千家萬戶。教師要積極利用這些課外資源,給學生營造寬松的、健康的知識信息環(huán)境,使他們多方位地接受現(xiàn)代文明的洗禮,形成系統(tǒng)的立體知識網(wǎng)絡,及時了解那些社會熱點、焦點及時事動態(tài),這樣不僅能使學生對社會生活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而且對于提高他們的理解、認識、分析能力也大有幫助。對于這部分生活素材的積累,可以用摘要的形式加以歸類整理,用在議論文寫作中就是鮮活的事例論據(jù)。
語文的資源廣博精深,要引領學生投入到廣闊的課外資源中,汲取文學養(yǎng)分,豐富情感體驗,要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在心靈的碰撞中理解人生,感悟人生,讓作文有著不竭的源泉!
【參考文獻】
[1]王君.聽王君講作文[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汪媛.我們該如何走進文本——對話是語文閱讀教學的本質(zhì)[J].科教導刊,2012.
[3]黃新囡.“田野”寫作素養(yǎng)獲得的策略探究[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高中版,2019(14).
[4]李萬平.生本理念下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探究[J].文存閱刊,2018(17).
【作者簡介】
袁小宇(1977~),女,漢族,江蘇徐州人,本科,中教一級教師。研究方向:語文課程資源開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