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粵港澳大灣區(qū)背景下珠三角城市群經濟一體化與城市關聯分析

      2020-04-18 01:13:20陳剛韋曉慧
      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1期
      關鍵詞:珠三角因果關系經濟體

      陳剛,韋曉慧

      (1.廣州市社會科學院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廣東 廣州 510410;2.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研究中心,廣東 廣州 510006)

      從2008年國務院批準的《珠江三角洲地區(qū)改革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中,提出“支持共同規(guī)劃實施環(huán)珠江口地區(qū)的‘灣區(qū)’重點行動計劃”,到2017年7月在香港正式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qū)建設框架協議》,再到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重點提出“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fā)展大局,以粵港澳大灣區(qū)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qū)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又到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qū)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的印發(fā),粵港澳大灣區(qū)建設問題被反復提出,說明粵港澳大灣區(qū)的重要性,同時表明在政策和實踐方面,需要有切實有效的舉措,才能持續(xù)推進粵港澳大灣區(q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qū)實際上在“珠三角”9個城市基礎上,加入了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qū),是珠三角城市群融合發(fā)展的升級版。“灣區(qū)”原本是指依托海灣構建海洋開發(fā)基地的沿海經濟帶。隨著一些灣區(qū)緊跟臨海產業(yè)集聚及其服務業(yè)興起,灣區(qū)經濟帶已經形成了綜合性經濟區(qū)域,形成了由先進制造業(yè)和高端服務業(yè)構成的現代城市經濟體系。世界上著名的舊金山灣區(qū)、東京灣區(qū)、紐約灣區(qū)等都是屬于這樣的沿海經濟帶。中國珠江口灣區(qū)經濟也具有這樣的特征,形成了可以與這些灣區(qū)媲美的粵港澳大灣區(qū)??梢?,粵港澳大灣區(qū)屬于沿海經濟帶,是一個區(qū)域經濟的發(fā)展問題。研究珠三角城市群問題對了解中國區(qū)域經濟發(fā)展,更好地發(fā)展粵港澳大灣區(qū)以及其他城市群發(fā)展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香港和澳門對發(fā)展整個珠三角城市群以及建設大灣區(qū)能起到重大作用。但本文并未將港澳地區(qū)納入城市分析樣本當中,主要是因經濟指標測算方式不同。

      加強區(qū)域經濟空間聯系是提高區(qū)域競爭力乃至國家競爭力的基本要求,城市群經濟空間聯系的強弱直接決定了城市群的整體競爭力,進而影響一國的國家競爭力和國際地位[1],因此國內外學者對區(qū)域經濟空間聯系的研究非常重視,并采用多種方法分別從區(qū)域空間經濟聯系的一般演化規(guī)律、現實發(fā)展狀況、區(qū)際聯系和不同城市群等多種角度進行分析。Shen通過模型估計了大范圍內的城市(節(jié)點)間的吸引力及其相互作用強度[2]。Baldwin et al.證實了區(qū)域經濟發(fā)展過程中存在著明顯的空間相關性,區(qū)域經濟增長和集聚之間的關系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區(qū)域空間內資本、勞動以及生產要素等之間的流動性[3]。周一星等利用鐵路貨運和港口資料,分別對區(qū)際聯系的開放性、區(qū)際聯系的方向性和貨流聯系的同構性進行深度分析[4]。此外,潘彥江等的研究多以分析區(qū)際聯系為主,主要集中在某一城市與所在區(qū)域或全國的聯系上,而且偏重于對空間運輸聯系的研究[5]。不同城市群角度的研究多數集中于京津冀[6]以及成渝城市群等[7]。在珠三角城市群的相關研究中,大部分研究涉及到與其他城市群的比較,而對珠三角問題研究的聚焦不足[8-9],針對珠三角城市群進行的專題研究成果比重相對較少。同時,在研究方法上,已有研究主要采用引力模型[10-11]、城市流強度模型[12-13]、DEA模型[14]以及空間計量[15-16]等,研究方法各異,研究結論亦有所不同。

      通過對文獻梳理,關于珠三角城市群的研究成果可歸納為以下3點:一是珠三角城市一體化程度對區(qū)域經濟發(fā)展有顯著促進作用。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區(qū)域市場一體化水平的提升有利于促進珠三角經濟增長[17-19]。二是珠三角城市群經濟發(fā)展并不平衡,經濟空間結構呈現顯著的極化趨勢,形成以深圳和廣州為雙中心,各城市為空間節(jié)點的經濟空間格局[20]。經濟聯系呈現出以中心城市向外依次減弱的規(guī)律,城市群內部各都市圈的發(fā)展水平差異明顯[21]。三是分析各種要素對區(qū)域一體化進程的影響,珠三角經濟一體化過程中的生產要素流動、經濟結構、對外開放和政府投入等方面對經濟增長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22]。但城市管理機制、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發(fā)展水平等多種因素阻礙了珠三角城市群的一體化進程[23]。我們發(fā)現已有珠三角城市群相關研究大都側重于某一個方面,而沒有進行綜合性分析。同時在分析中往往從整體角度分析珠三角經濟區(qū)發(fā)展情況,忽略了廣州和深圳在整個珠三角城市群發(fā)展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因此本文的出發(fā)點為粵港澳大灣區(qū)背景下珠三角經濟區(qū)各城市區(qū)經濟之間的聯系程度變化情況,著重分析廣州和深圳兩大中心城市在整個珠三角城市群發(fā)展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并針對分析結果就如何提升珠三角城市群和粵港澳大灣區(qū)整體發(fā)展提供相關政策建議。

      一、模型和研究范圍選取

      本文在對珠三角城市群內經濟體之間的經濟關聯程度進行測算時,研究方法和步驟為:第一,使用引力模型測算珠三角城市群內各經濟體之間的經濟合作潛力,度量各經濟體之間的潛在經濟合作機會。第二,通過對各經濟體之間進行協整性分析,檢驗經濟體在長期是否具有穩(wěn)定相互作用關系。第三,檢驗經濟體之間的Granger因果關系,分析經濟體經濟增長之間的相互關系。基于上述3個方面分析結果,本文提出3個觀點命題:第一,若兩個經濟體之間的經濟合作潛力系數較大,且存在長期協整性,但彼此之間不存在Granger因果關系,則說明兩地具有良好的合作潛力,但兩者之間并沒有實現高效的經濟合作;第二,若兩個經濟體之間的經濟合作潛力系數較大,且存在長期協整性,但兩者之間僅存在著單方向的Granger因果關系,則說明兩者之間尚未實現“互利共贏”局面,應進一步加強經濟合作;第三,若兩個經濟體之間的經濟合作潛力系數相對偏低,但具有長期協整性和雙向Granger因果關系,則說明兩者在合作潛力相對較小情況下實現了經濟合作的“互利共贏”局面,它們之間的經濟合作模式(途徑)能夠為沒有實現經濟合作“互利共贏”局面,尤其那些經濟合作潛力較大、但經濟聯系程度不強的城市之間的經濟合作提供經驗支持。

      (一)經濟一體化測度模型

      本文擬測度2000年以來珠三角城市群經濟一體化程度,用由Bowen et al.提出的產量類指標方法對珠三角城市群經濟一體化程度進行測算,該方法主要借鑒了Gabaix[24]的相關研究,并引用了Kullback Leibler散度(簡稱KLD)來測量經濟區(qū)的經濟一體化程度。KLD的一般形式定義可寫為

      (1)

      (2)

      由式(2)可知,SKLD是非負值,且SKLD越大說明經濟一體化程度越低。

      (二)引力模型

      引力模型測算的經濟聯系程度與兩地之間的GDP、人口和空間距離有關,但本文發(fā)現地區(qū)GDP與其非農業(yè)就業(yè)人口之間通常存在著高度的相關關系。從古典經濟學理論看,勞動力是地區(qū)GDP的主要投入要素之一,兩者之間本身就存在著很強的相關性,這也是以往學者沒有注意到的。鑒于此,本文在測算珠三角各城市間引力系數時,不再考慮人口因素,將引力模型設定為

      (3)

      (4)

      式中:Rij表示兩地間的經濟合作潛力;Fij表示經濟區(qū)內,經濟體j的經濟聯系強度占在以經濟體i中心的經濟聯系強度總和的比重,亦可稱為經濟隸屬度;Gi、Gj分別是兩個經濟體的GDP;Dij為兩經濟體之間的綜合距離,系數k為兩個經濟體之間的經濟引力系數,一般簡化為1。

      在分析經濟體之間是否存在長期協整性以及因果性時,本文主要采用Johansen協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關系分析,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在此就不對這兩種分析方法進行贅述,讀者可以參考Johansen和Granger相關研究成果。

      (三)數據及處理說明

      本文使用2000~2016年珠三角城市群的GDP、勞動力、資本和城市間的空間距離數據,其中,勞動力數據來自各地區(qū)年末就業(yè)人數,資本存量用各地區(qū)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代替,考慮到所選經濟體同屬廣東省地理位置,比較靠近,歷年CPI指數大體相同,且CPI數據缺失嚴重等問題,本文在此不再進行去通貨膨脹處理,以名義GDP表示各地經濟發(fā)展規(guī)模。為保證數據可比性,數據以歷年《廣東統(tǒng)計年鑒》為主,缺損部分用各城市統(tǒng)計年鑒作補充。珠三角城市群各經濟體之間的空間距離測算借鑒許培源等[25]的做法,采用兩地間的公路里程替代。

      二、經濟一體化程度及分析

      依據珠三角城市群相關數據,使用經濟一體化測算模型從GDP、勞動力和資本3個方面對2000~2016年珠三角城市群經濟一體化程度進行測算,求出3個指標的KLD和SKLD值,結果如表1所示。

      根據表1分析結果,可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1)從GDP一體化進程看,GDP一體化程度具有明顯的三階段特征。第一階段(2000~2006年),GDP的KLD和SKLD值逐年增加,說明GDP一體化程度在逐漸減弱,我們認為原因在于該時期內由于珠三角城市群經濟規(guī)?;鶖档?、中國加入WTO因素、產業(yè)結構和發(fā)展水平不同等多種因素共同造經濟體經濟增速差異化不斷增加。第二階段(2006~2012年),GDP的KLD和SKLD值逐年降低,表明珠三角城市群的GDP一體化程度在加強,原因在于該時期城市間的經濟合作不斷加強,造成經濟增長趨同性特征明顯。第三階段(2013~2016年),GDP的KLD和SKLD值逐年增加,表明這一時期珠三角城市群GDP一體化程度在不斷弱化。原因在于各地因經濟結構和基礎不同,受產業(yè)轉型升級的影響,發(fā)展速度降幅各異。此外,通過比較第二和第三階段各城市經濟規(guī)模變化情況可以發(fā)現,2013年之后,珠三角九大城市中,肇慶GDP增速降幅最大,平均下跌6.52%;佛山GDP增速降幅緊跟其后,為5.63%;惠州、中山和江門三市GDP增速降幅均在4%以上,分別下降4.65%、4.82%和4.00%;廣州、深圳和東莞GDP降幅也在3.00%以上,分別為3.58%、3.06%和3.18%;珠海的GDP增速降幅最低,僅下降1.51%。可見,各城市GDP增速降幅差異明顯是珠三角城市群GDP一體化程度減弱直接原因。

      表1 2000~2016年珠江三角洲經濟區(qū)經濟一體化測度指標值

      (2)從勞動就業(yè)一體化進程看,就業(yè)人口一體化程度表現出明顯的兩階段:第一階段(2000~2004年),就業(yè)人口的KLD和SKLD值逐年降低,表明該時期珠三角城市群的勞動力一體化程度有所加強,這與當時背景有很大關系,2001年中國加入WTO,大量國際資本進入中國市場,珠三角地區(qū)作為當時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的經濟區(qū),吸收了大量的國際資本,加之當時各城市主要以制造業(yè)發(fā)展為主,創(chuàng)造了大量的就業(yè)崗位,且就業(yè)崗位對勞動力素質要求不高,使得勞動力在各城市之間的流動性不斷加強。統(tǒng)計數據顯示,該時期珠三角城市群固定資產投資中利用外資規(guī)模年均增速高達15.20%,遠高于其他時期,由外資大量涌入而帶動的外來務工人員規(guī)模的變化效果可想而知。第二階段(2005~2016年),就業(yè)人口的KLD和SKLD值逐年增加,表明該時期珠三角城市群的勞動一體化在減弱。本文認為導致這一狀況的主要原因在于隨著各城市發(fā)展階段的不同,城市產業(yè)結構不斷升級,產業(yè)分工更加明確,對勞動力要求不斷提升,造成區(qū)域結構性失業(yè)率上升,阻礙了勞動力在城市之間的流動性。此外,近年來廣州和深圳兩大中心城市大力發(fā)展先進制造業(yè)和高端服務業(yè),對勞動力素質要求不斷提升,而高素質勞動力的流動性通常低于低端勞動力,從而出現勞動力流動不強的局面。與此同時,近幾年房地產市場因過度發(fā)展而產生的高房價問題對勞動力流動性的阻礙作用也不容忽視。

      研究中用矩形區(qū)域表示物體可能存在的位置,采用窮舉法計算區(qū)域內所有質點位置物體的漂移速度范圍,當Δt時間足夠小時,物體的漂移運動可以假設為勻速運動,將區(qū)間內任一質點位置進行更新,得到Δt后物體的更新區(qū)域,因此在理論上有一定的可靠性。

      (3)從資本投資一體化進程看,投資一體化程度表現出明顯的兩階段特征:第一階段(2000~2012年),投資的KLD和SKLD值逐年減小,表明該時期珠三角城市群投資一體化程度逐漸加強。第二階段(2013~2016年),投資的KLD和SLD值逐年增加,表明該時期珠三角城市群的投資一體化程度在逐年減弱。本文認為主要原因在于,2013年中國進入經濟新常態(tài)后,各地經濟發(fā)展紛紛進入轉型升級階段,并且由于外資投資規(guī)模基數較大導致外資引進速度放緩,造成外資對地方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逐漸減弱。而中國正處于產業(yè)轉型升級陣痛期,珠三角作為中國最為活躍的城市群之一,轉型升級過程對當地經濟發(fā)展影響更加明顯,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了珠三角城市群中各城市經濟增長速度從高增長率滑至中高速增長率。在此背景下,各城市為應對經濟增速的下滑,都不約而同地選擇大力發(fā)展本地經濟,將更多的資源和資本用于促進本地經濟發(fā)展。投資作為地方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對加速地方經濟發(fā)展有決定性作用,各城市將更多本地資本用于發(fā)展自身經濟建設,使資本在區(qū)域之間流動性受到了較大的削弱。

      三、珠三角城市群經濟關聯性測算及分析

      (一)經濟合作潛力分析

      運用引力模型,結合相關數據進行測算,得出了2016年珠三角城市群內經濟體之間的經濟合作潛力系數,如圖1所示。

      圖1顯示,在珠三角城市群中,廣州和深圳兩地與其他經濟體之間的經濟合作潛力系數普遍比較大,而其他經濟體并不具備廣州和深圳這樣的特征。針對珠三角城市群中的兩大經濟中心——廣州和深圳,結合式(4)和圖1中的結果可以計算出其他經濟體對這兩個經濟中心的經濟隸屬度Fij,對Fij按降序排列結果見表2。

      表2 以廣州和深圳為經濟中心的合作潛力比重分配表

      如表2所示,從各經濟體之間的經濟合作潛力Rij和經濟隸屬度Fij看,珠三角城市群內經濟體之間呈現出明顯的“中心-外圍”特征,即以廣州和深圳兩大經濟體為中心,其他城市為外圍的特點。經濟合作主要圍繞著廣州和深圳為中心展開,周邊經濟體對兩個城市之間經濟合作潛力的地理層次差異特征明顯。與廣州經濟合作潛力較大的城市主要有佛山、東莞、深圳等,這些地區(qū)的共性是與廣州之間的物理距離相對較近或者交通相對發(fā)達。而離廣州較遠的經濟體如肇慶、惠州、珠海等地區(qū)與廣州之間的經濟合作潛力則相對要小很多,對廣州的經濟隸屬度也相對偏弱。深圳市也有類似特征,與深圳經濟合作潛力較大且地理位置較近的有東莞、廣州、惠州等,而江門、珠海、肇慶等地與深圳距離較遠,導致這些地區(qū)與深圳的經濟聯系程度偏弱,造成它們與深圳之間的經濟合作潛力相對較低。這充分體現了廣州和深圳在珠三角城市群中所扮演的區(qū)域經濟中心的角色,是其他城市所不能取代的地位。其他經濟體僅與個別經濟體之間存在著較高的經濟合作潛力系數,如作為該經濟區(qū)域內制造大市——佛山,但與廣州和深圳相比,佛山與其他經濟體之間的經濟合作潛力系數仍有明顯的差距。這也間接地表明了廣州和深圳在珠三角城市群的地位不是其他城市所能夠替代的事實。

      (二)協整性分析

      本文在對珠三角城市群內各個經濟體進行協整性分析之前,首先采取有截距有趨勢的ADF單位根檢驗形式對各個經濟體GDP規(guī)模進行時間平穩(wěn)性分析。結果顯示,除惠州為一階單整、珠海、江門和肇慶為二階單整外,其他經濟體均具有零階單整性,如表3所示??梢哉J為,這些地區(qū)GDP規(guī)模均具有平穩(wěn)增長特征。進而本文對珠三角城市群內經濟體之間進行Johansen協整檢驗,通過設定不同的檢驗形式,在不同的協整檢驗形式下,這些經濟體之間均存在著長期協整性,即這些經濟體之間的經濟聯系均具有長期穩(wěn)定性特征。

      表3 珠三角經濟區(qū)內各經濟體的ADF檢驗

      表3中,t值為ADF檢驗的t統(tǒng)計值;*、**和***分別表示表示通過10%、5%和1%顯著水平檢驗;1%、5%和10%level分別表示1%、5%和10%水平下置信區(qū)間值,Lags(*)表示ADF統(tǒng)計檢驗時選擇的滯后階數,其中0表示原序列,1表示滯后1階,2表示滯后2階;操作表示選擇的ADF檢驗方程,其中0表示無任何操作的默認檢驗方程、nocon表示無常數項檢驗、dr表示檢驗中含有滯后項。

      (三)因果性分析

      為消除時間因素影響,本文以珠三角城市群內各經濟體之間取對數處理后的GDP規(guī)模為基礎,進行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選取默認滯后長度為1,以10%顯著水平為標準,得到如圖2所示的珠三角城市群各經濟體之間的經濟發(fā)展因果關系圖。從圖2可以看出,廣州、深圳兩大城市對珠三角城市群中其他城市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并不明顯,深圳僅對肇慶和珠海有一定的影響,對其他城市的經濟發(fā)展在統(tǒng)計上均不存在顯著關系。廣州僅對肇慶和惠州有影響,且廣州的發(fā)展也受到肇慶、佛山、東莞、中山和惠州五市的影響,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在于,廣州作為中國的商貿中心之一,擁有豐富的海港、鐵路和空運資源,是整個珠三角地區(qū)乃至中國華南地區(qū)的商品疏散中心,而這些城市都是制造業(yè)大市,不論商品運往國內市場還是國外市場,均離不開對廣州市場的依賴。與廣州和深圳相比,其他城市之間經濟聯系性更為明顯,其中肇慶、東莞、惠州和中山等市較為活躍,惠州與廣州、東莞等6個城市在統(tǒng)計上均存在一定因果性,其中與廣州、佛山和中山三市更是存在雙向因果關系。肇慶與廣州、東莞、深圳等7個城市存在因果關系,并于廣州和佛山存在著雙向因果關系。由此可見非中心城市之間的經濟聯系性更強。

      (四)實證結果分析

      (1)若兩個經濟體之間具有長期協整性,但不存在因果關系,說明這些經濟體之間還沒有建立良好的經濟合作關系,仍需要進一步改進。圖2中,標有雙向箭頭加粗實線表示兩經濟體之間互為因果關系,單向箭頭表示存在單向的因果關系,其中箭頭指向因變量,箭尾表示自變量。若經濟體之間存在長期協整性,但不存在任何因果關系,經濟合作潛力系數越大經濟體組合更應該加強彼此之間的經濟合作,這樣對整個經濟區(qū)的發(fā)展越是有利。本文按照其經濟合作潛力系數進行降序排列,得出如表4所示經濟體組合。

      表4 存在協整關系但無因果關系的經濟體組合

      注:“X-Y”表示X與Y之間不存在任何Granger因果關系。

      (2)若經濟體之間存在著長期協整關系,同時只存在著單向的因果關系,說明兩個經濟體之間進行經濟交流時,出現了僅有一方受益的非對稱經濟貿易情況,這種經濟體之間的經濟合作形式并沒有達到經濟貿易的“互利共贏”局面。本文認為經濟體之間的經濟合作潛力系數越大,它們之間通過改進經濟合作或貿易形式,實現經濟交流“互利共贏”局面后的效益就會越大,也可以認為它們之間進行經濟合作或貿易更為容易,成本更低。這樣的經濟體組合如表5所示。

      (3)經濟體之間既存在長期協整性又存在雙向因果關系,說明經濟體之間的發(fā)展方式實現了“互利共贏”局面,這樣的經濟體之間的經濟聯動方式應值得其他沒有實現這種經濟聯系情況的經濟體學習。本文認為在實現“互利共贏”的經濟體組合中,經濟發(fā)展?jié)摿υ叫〉慕洕w之間的發(fā)展經驗模式更應該值得學習和推廣,更應當值得別的經濟體學習借鑒,這樣的經濟體組合如表6所示。

      表5 存在協整關系和單向因果關系的經濟體組合

      注:“X→Y”表示X是引起Y的Granger原因。

      表6 存在協整關系和雙向因果關系的經濟體組合

      注:“X←→Y”表示X和Y互為Granger因果關系。

      從表4~表6中的數據可以看出,作為珠三角城市群內的兩大經濟體——廣州和深圳對經濟區(qū)內其他經濟體發(fā)展所起到的作用還有待加強。

      廣州作為珠三角城市群的經濟中心之一。在經濟區(qū)中的作用相對要好一些,除了與肇慶和惠州兩市存在著雙向因果關系外,廣州的經濟發(fā)展還受到佛山、東莞、中山三市經濟發(fā)展的影響,但廣州的經濟增長并不是造成周邊其他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Granger原因。這說明廣州經濟發(fā)展對珠三角城市群經濟帶動作用相對偏弱,而珠三角城市群其他城市發(fā)展對廣州經濟發(fā)展的拉動作用反而更加明顯,說明廣州在珠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虹吸效應。為進一步增強廣州經濟發(fā)展對周邊城市的輻射,在珠三角周邊城市群進行經濟往來時,廣州應進一步改進經濟合作形式,力圖實現保證自身發(fā)展速度和質量的前提下,加強自身經濟發(fā)展的輻射作用,帶動周邊城市共同發(fā)展,尤其要積極尋求與廣州存在較大經濟合作潛力、卻沒有任何因果關系的城市的經濟合作機會,如深圳和珠海,改進經濟合作模式,加強經濟合作力度,在與其他城市經濟合作中實現帕累托最優(yōu)。

      深圳作為珠三角城市群內的另一經濟中心,較之廣州,深圳在整個經濟區(qū)中的作用并沒有充分體現出來,深圳與經濟區(qū)內各個經濟體之間的經濟合作潛力系數都很大(除了肇慶外經濟合作潛力系數均大于10),并且存在長期協整性,但因果關系檢驗結果顯示,深圳對珠三角城市群內其他經濟體的經濟聯系較弱。從圖2可以看出,深圳的發(fā)展除了與肇慶和珠海(存在單向因果關系)兩地的經濟發(fā)展存在因果關系外,與其他經濟體之間均不存在因果性,表明在珠三角城市群中深圳的經濟發(fā)展具有較強的獨立性,并沒有體現出其作為珠三角城市群經濟中心具備帶動其他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職責。因此,深圳應加強其在珠三角城市群中的經濟帶動作用,改進與其他經濟體之間的經濟合作方式,擴大自身經濟發(fā)展輻射力,實現經濟貿易的“互利共贏”局面。

      四、結論及政策建議

      本文通過對珠三角城市群經濟一體化程度和各經濟體之間的經濟聯系進行實證分析,得出珠三角城市群的經濟發(fā)展具有以下幾點特征。

      第一,從整體上看,珠三角城市群經濟一體化程度整體上呈兩階段發(fā)展特征,2013年之前珠三角城市群的經濟一體化程度呈現出逐年加強的趨勢,2013年之后程度有所減弱。第一階段為2000~2012年,珠三角城市群的綜合KLD和SKLD值均呈不斷減少趨勢,表明該時期珠三角城市群的經濟一體化程度在加強,各城市經濟聯系程度不斷加大。我們認為主要受這一時期投資一體化程度不斷增強的影響。第二階段為2013~2016年,珠三角城市群的綜合KLD和SKLD值呈逐年增加趨勢,表明該時期珠三角城市群的經濟一體化程度在減弱。我們認為主要由該時期經濟轉型升級造成的勞動力就業(yè)流動減弱和資本流動性放緩兩大因素共同導致的。

      第二,勞動和資本一體化程度整體上遠高于GDP一體化程度,各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不對稱是影響珠三角城市群經濟一體化程度的一個重要原因。從經濟總量和經濟增長資源要素投入角度看,珠三角城市群的勞動資源和資本資源的一體化程度要遠高于地區(qū)經濟總量的一體化程度。珠三角城市群是中國市場經濟最為活躍的城市群之一,強大的市場經濟活力吸引著大量外來勞動資源和外部資本資源。近年來,隨著全球工業(yè)革命不斷推進,珠三角地區(qū)傳統(tǒng)工業(yè)制造業(yè)優(yōu)勢逐漸消失,各城市為追求經濟增長速度和質量,大力推進傳統(tǒng)工業(yè)制造業(yè)轉型升級,加速發(fā)展高端制造業(yè)和先進服務業(yè),造成各城市經濟發(fā)展的差異性逐漸增強,而各城市大量外部勞動資源和外部資金具有較強的流動性,能夠有效緩解外來沖擊的影響,從而出現珠三角地區(qū)勞動和資本一體化程度要高于GDP一體化程度。

      第三,作為珠三角城市群經濟中心的廣州和深圳對其他經濟體的帶動作用有待加強。廣州經濟發(fā)展對珠三角城市群經濟帶動作用相對偏弱,而珠三角城市群其他城市發(fā)展對廣州經濟發(fā)展的拉動作用反而更加明顯,廣州經濟發(fā)展具有一定的虹吸效應,但其自身發(fā)展對其他城市經濟發(fā)展貢獻有待加強。深圳市經濟發(fā)展獨立性較強,與周邊地區(qū)的經濟聯系程度相對較弱,沒有帶動其他地區(qū)經濟發(fā)展,作為珠三角城市群的主要經濟中心之一還應承擔起更多的義務。

      基于以上研究結論,為進一步加強珠三角城市群經濟一體化程度以及各經濟體之間經濟關聯性,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廣州應繼續(xù)發(fā)揮其服務和教育產業(yè)優(yōu)勢,在帶動其他城市經濟發(fā)展的同時,積極尋求與其經濟合作潛力較大的城市(佛山、東莞、深圳等城市)探索互利共贏的經濟交流模式。此外,還應改進與其他經濟體之間的經濟合作方式,爭取實現經濟合作的帕累托最優(yōu),力求實現經濟“互利共贏”局面。

      其次,深圳作為中國計劃單列市、經濟特區(qū)、珠三角城市群經濟中心之一,是中國華南地區(qū)乃至全國的人才和資本集聚地,應當體現出其對其他城市的經濟帶動責任,應積極探尋與其他地區(qū)供求互補產業(yè)之間的合作可能性,擴大深圳經濟發(fā)展對其他地區(qū)的資本和技術溢出效應,加強與其他地區(qū)的經濟合作范圍和力度。

      再次,針對那些經濟合作潛力較低卻能實現經濟發(fā)展“互利共贏”的經濟體(如:中山與肇慶、惠州與中山以及東莞與江門等城市組合),應當總結這些城市經濟互動的成功經驗,并調動那些具有較高經濟合作潛力但不存在雙向因果關系或任何經濟發(fā)展聯系的城市組合(如:廣州與深圳、廣州與佛山、深圳與東莞等城市組合),充分發(fā)揮經濟合作潛力優(yōu)勢,探索適合彼此經濟發(fā)展的合作途徑,推動整個珠三角城市群發(fā)展。

      最后,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qū)建設,加強珠三角資源配置范圍,積極探索其與香港、澳門合作機會,實現灣區(qū)內產業(yè)互動發(fā)展。依托南沙、前海和橫琴三大自貿區(qū),加強自貿區(qū)服務輻射范圍,加強珠三角城市群與國際市場接力度,吸引更多的國際資本和技術,大力發(fā)展實體經濟,加速珠三角城市群轉型升級速度,提升粵港澳大灣區(qū)建設的整體實力。

      五、結語

      本論文通過相關研究,準確掌握了珠三角城市群各城市之間的經濟聯系,為從更高層面推動珠三角城市群協調發(fā)展提供研究支撐,更好地服務于粵港澳大灣區(qū)建設,具備一定的實用意義。但是文章僅在宏觀層面分析珠三角城市群發(fā)展情況,沒有從行業(yè)或者企業(yè)角度,應用更加微觀的樣本研究當前背景下珠三角城市群行業(yè)變遷和企業(yè)行為對各城市發(fā)展的影響機制,因此后續(xù)研究會繼續(xù)從行業(yè)和企業(yè)角度分析珠三角城市群各城市之間的經濟聯系機制。

      猜你喜歡
      珠三角因果關系經濟體
      中國石材業(yè)的多個第一正在被其它新興經濟體國家所替代
      石材(2022年4期)2023-01-07 10:47:04
      養(yǎng)殖面積逐年減少!珠三角這條魚曾風靡一時,為何現在漁民都不愿養(yǎng)殖它?
      當代水產(2022年4期)2022-06-05 07:53:58
      玩忽職守型瀆職罪中嚴重不負責任與重大損害后果的因果關系
      南大法學(2021年6期)2021-04-19 12:28:02
      主要發(fā)達經濟體的政策應對空間有多大
      中國外匯(2019年6期)2019-07-13 05:44:04
      做完形填空題,需考慮的邏輯關系
      制造業(yè)“逃離”珠三角?
      商周刊(2017年17期)2017-09-08 13:08:58
      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建設進入施工期
      幫助犯因果關系芻議
      介入因素對因果關系認定的影響
      珠三角,2012
      印刷經理人(2013年1期)2013-04-07 07:09:42
      壶关县| 黄山市| 五莲县| 庆阳市| 余江县| 双峰县| 江西省| 雷波县| 睢宁县| 米泉市| 安顺市| 济阳县| 林州市| 射洪县| 汉源县| 邯郸县| 泽州县| 达州市| 涪陵区| 治多县| 南安市| 汉沽区| 呼和浩特市| 吉木乃县| 福安市| 栾川县| 宜章县| 鄂伦春自治旗| 如皋市| 左权县| 全椒县| 大余县| 高邑县| 上林县| 芦山县| 攀枝花市| 高雄县| 金门县| 饶平县| 本溪| 九寨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