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恒 孫洪娟 繆莉
摘要:以沿海灘涂土壤和種植土壤中的細菌為研究對象,采用傳統(tǒng)分離培養(yǎng)和現(xiàn)代分子生物學(xué)技術(shù)對灘涂土壤和種植土壤中細菌的種類和豐度進行初步研究和比較。隸屬于疣微菌門的Subdivision3 genera incertae sedis,地桿菌屬,隸屬于酸桿菌門的Gp2、Gp4、Gp6,芽單胞菌屬,Lacibacterium,硝化螺旋菌屬,Povalibacter以及豐祐菌屬在種植土樣本中較為豐富,但在灘涂土樣本中卻比較匱乏;硫深海菌屬,脫硫單胞菌屬,Loktanella,濘桿菌屬,硫代鹽單胞菌屬在灘涂土樣本中較為豐富,但在種植土樣本中卻很少見。研究表明,灘涂土壤與種植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結(jié)構(gòu)差異顯著。研究結(jié)果為灘涂土壤改良中微生物群落結(jié)構(gòu)變化的監(jiān)測提供了一定的理論與實踐基礎(chǔ)。
關(guān)鍵詞:灘涂土壤;種植土壤;細菌;微生物群落多樣性;PCR;高通量測序
中圖分類號: S18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20)02-0271-05
收稿日期:2018-10-17
作者簡介:周 恒(1995—),男,江蘇連云港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海洋微生物生物活性及天然活性物質(zhì)研究。E-mail:970069241@qq.com。
通信作者:繆 莉,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海洋微生物資源和海洋微生物活性及天然活性物質(zhì)研究。E-mail:miaoli@yzu.edu.cn。
我國海岸線漫長,有遼闊的土壤面積,其中灘涂土壤面積約為200萬hm2。沿海地區(qū)由于氣候適宜,有充足的降水,雨熱同季,因此沿海灘涂土壤毫無疑問是一塊非常寶貴的后備土地資源[1]。在人口不斷增加、耕地日趨減少、淡水資源不足的壓力下,如何高效合理地改良利用大面積的鹽漬土壤,是我國面臨的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2]。近幾年,微生物群落結(jié)構(gòu)以及多樣性分析逐漸成為研究的熱點,李新等研究了不同鹽堿程度的土壤細菌多樣性以及其優(yōu)勢種群[3-4]。劉菲菲的研究表明,對目標環(huán)境微生物群落結(jié)構(gòu)和多樣性進行研究和分析,可以為優(yōu)化群落結(jié)構(gòu)、調(diào)節(jié)群落功能和發(fā)現(xiàn)新的重要的微生物功能類群提供可靠的依據(jù)[5]。微生物群落結(jié)構(gòu)和多樣性的分析能夠較為準確地掌握各個菌群之間的關(guān)系,從而指導(dǎo)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定向調(diào)控[5]。本試驗通過研究灘涂土壤和種植土壤中細菌群落的差異,討論灘涂土壤和種植土壤中的優(yōu)勢菌群,探討如何把農(nóng)用率低的沿海灘涂土壤人工改良為適合種植的土壤,尋找改良灘涂土壤一些關(guān)鍵菌群,以期為提高灘涂土壤的農(nóng)業(yè)利用率,促進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發(fā)展提供理論基礎(chǔ)。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本研究所用的種植土壤采自揚州大學(xué)綠色種植試驗田,選取農(nóng)田土層表面以下5~10 cm土層新鮮度較高的濕潤土壤,不含土壤生物,不含植物根際等雜質(zhì),較純,以避免提取土壤細菌微生物的DNA時混有大量土壤生物的DNA,影響試驗結(jié)果。土壤pH值為7~8,中性偏堿。研究所用的灘涂土壤為上海市沿海未開墾的位于涂層表面10 cm以下的新鮮土壤,選取不同濕潤梯度的灘涂土壤,為了便于進行土壤細菌DNA的提取,采用較為干實的灘涂土壤,pH值為7.0~8.5,中性偏堿。
LB培養(yǎng)基:酵母粉5 g,胰蛋白胨 10 g,NaCl 10 g,pH值為7.0~7.2,水1 000 mL。PDA培養(yǎng)基:馬鈴薯200 g(切片水煮30 min,過濾取汁),葡萄糖 20 g,瓊脂15 g,pH值為7.0。高氏一號培養(yǎng)基:可溶性淀粉 20 g,硝酸鉀1 g,磷酸氫二鉀 0.5 g,七水硫酸鎂 0.5 g,氯化鈉 0.5 g,七水硫酸亞鐵 0.01 g,pH值為7.4~7.6。土壤DNA提取試劑盒,購自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1.2 試驗方法
1.2.1 土壤微生物分離培養(yǎng)及計數(shù) 試驗采用傳統(tǒng)分離培養(yǎng)技術(shù)對種植土壤和灘涂土壤中的微生物分別進行培養(yǎng)、計數(shù),比較其豐度。制作固體培養(yǎng)基,將土壤樣品用無菌水稀釋至一定的濃度梯度并進行涂布,每個濃度梯度做5個平行對照,置于恒溫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3 d后,對培養(yǎng)細菌的LB平板進行計數(shù);5~7 d 后,對培養(yǎng)真菌的PDA平板進行計數(shù);10~14 d 后,對培養(yǎng)放線菌的高氏一號平板進行計數(shù)。
1.2.2 土壤樣品DNA的提取及驗證 用土壤DNA提取試劑盒并按照試劑盒所述的步驟提取土壤樣品DNA。制作1%瓊脂糖凝膠,取5 μL待驗證樣品DNA,加入1 μL 6×loading buffer,簡單混勻后上樣,90 V,電泳1 h;電泳結(jié)束后,將凝膠放置于紫外凝膠成像儀下觀察是否有DNA條帶,并使用Nano Drop測土壤樣品DNA的濃度。
1.2.3 PCR擴增 以土壤樣品中細菌的DNA為模板和1對V3、V4正反向通用引物341F(5′-CCTACGGGNGGCWGCA-3′)和805R(5′-GACTACHVGGGTATCTAATCC-3′)[7],利用DNA聚合酶對模板DNA進行PCR擴增。PCR為50 μL反應(yīng)體系:各 0.2 μmol/L 正反向引物,1.5 U Pfu DNA聚合酶,4 μL 10×Pfu DNA聚合酶緩沖液,10 μmol/L dNTPs,100 ng樣品DNA,用ddH2O補足至50 μL。PCR反應(yīng)條件:95 ℃,3 min;95 ℃,30 s,55 ℃,30 s,72 ℃,1 min,35個循環(huán);72 ℃,10 min;12 ℃冷卻。PCR反應(yīng)結(jié)束后,用質(zhì)量分數(shù)為1%的瓊脂糖凝膠在90 V,電泳1 h,進行驗證。
1.2.4 高通量測序 提取出的DNA樣品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進行高通量測序。高通量測序的主要流程包括樣品DNA進行PCR擴增后的樣本準備,然后進行文庫構(gòu)建,以便于能夠在目的DNA片段兩端都連接上想要的接頭。接下來進行測序,得到DNA片段的堿基序列,最后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與基因庫的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分析。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分離培養(yǎng)的計數(shù)結(jié)果
用傳統(tǒng)的分離培養(yǎng)技術(shù)分別對種植土壤、灘涂土壤中的細菌、真菌、放線菌進行分離培養(yǎng)并進行計數(shù)。由表1可知,種植土壤和灘涂土壤中都是細菌數(shù)量最多,分別為1.6×106、4.3×105 CFU/g,放線菌次之,分別為7.3×105、2.4×104 CFU/g,真菌數(shù)量最少,分別為1.5×104、1.3×102 CFU/g。由于灘涂土壤中生存條件較為苛刻,灘涂土壤中細菌、放線菌、真菌數(shù)量明顯小于種植土壤,尤其是真菌的數(shù)量,與種植土壤相比,少2個數(shù)量級。
2.2 土壤樣品DNA提取及檢測
對土壤樣品分別進行DNA提取,瓊脂糖凝膠電泳驗證,對提取得到的DNA質(zhì)量進行觀察,結(jié)果(圖1)表明,灘涂土壤、種植土壤DNA跑膠樣品均只有1條明顯的亮帶,沒有其他的雜帶,且位置在 5 kb 之上。說明從樣品中提取的DNA較為完整,并無其他雜質(zhì);種植土壤DNA跑膠條帶明顯亮于灘涂土壤條帶,說明種植土壤樣品中DNA濃度遠高于灘涂土壤樣品,種植土壤中細菌含量明顯大于灘涂土樣品。
使用NanoDrop測定灘涂土壤樣品、種植土壤樣品中DNA濃度,結(jié)果顯示灘涂土壤樣品DNA濃度為 4.8 ng/μL,種植土壤樣品DNA濃度為 8.9 ng/μL。由所測得的數(shù)據(jù)可知,種植土壤中的細菌含量大于灘涂土壤樣品。對提取得到的DNA樣品的D260 nm/D280 nm進行測定。結(jié)果顯示,灘涂土壤樣品和種植土壤樣品的D260 nm/D280 nm分別為1.89、1.93,均在1.8~2.0之間,說明提取的灘涂土壤樣品、種植土壤樣品中的DNA都較純,質(zhì)量很好。
2.3 測序結(jié)果分析
2.3.1 測序結(jié)果 對2個土壤樣品進行高通量測序,根據(jù)結(jié)果對序列進行統(tǒng)計,由表2可知,共得到原始序列50 111條,經(jīng)過處理后得到優(yōu)質(zhì)序列 48 247 條。在97%的相似水平下對序列進行操作單元(OTU)的聚類,統(tǒng)計得到所有樣品在不同OTUs中的豐度信息,共產(chǎn)生12 930個OTU,其中相似的OUT分布數(shù)目為204,約占1.58%。
2.3.2 土壤樣品取樣深度驗證 稀釋曲線反映了樣品的取樣深度,可以用來評價測序量是否足以覆蓋所有類群。由圖2可知,2個土壤樣品的稀釋曲線未趨于平緩,說明測序數(shù)據(jù)量偏小,不足以較為完整地反映土壤樣品的細菌群落,繼續(xù)測序還可能產(chǎn)生較多新的OTU。
2.3.3 Alpha多樣性分析 Shannon指數(shù)可以用來表示細菌群落的多樣性程度,Shannon指數(shù)越大,說明群落多樣性越高。由圖3可以看出,2個土壤樣本的曲線都趨向平坦,說明測序數(shù)據(jù)量足夠大,可以反映土壤樣品中絕大多數(shù)的細菌物種信息;種植土壤樣本的Shannon曲線的最高點高于灘涂土壤樣本的Shannon曲線,說明種植土壤樣品中細菌多樣性大于灘涂土壤樣品,種植土壤中細菌物種較為豐富。
2.3.4 聚類分析 在屬的水平上,對土壤樣品中的細菌進行聚類,依據(jù)聚類后的各土壤樣品中不同OTU所含序列數(shù)目做出熱圖(圖4),該圖能夠反映出在菌屬水平上各樣品細菌群落結(jié)構(gòu)的差異性。其中,圖中1列表示1個樣本,1行代表1個群落結(jié)構(gòu)。顏色塊代表相對物種豐度值,顏色越紅代表相對豐度越高,顏色越藍則相對豐度越低。
由圖4可知,種植土壤樣本中主要的菌屬有隸屬于疣微菌門的Subdivision3 genera incertae sedis,地桿菌屬(Geobacter),脫硫單胞菌屬(Desulfuromonas),隸屬于酸桿菌門的Gp2、Gp4、Gp6,芽單胞菌屬(Gemmatimonas),Lacibacterium,硝化螺旋菌屬(Nitrospira),Povalibacter,豐祐菌屬(Opitutus),埃希氏菌屬(Escherichia),還有一些未知分類地位的菌屬;灘涂土壤樣品中主要的菌屬有硫深海菌屬(Thioprofundum),脫硫單胞菌屬(Desulfuromonas),Loktanella,埃希氏菌屬(Escherichia),濘桿菌屬(Lutibacter),硫代鹽單胞菌屬(Thiohalomonas),隸屬于酸桿菌門的Gp10、Gp22,淡黃桿菌屬(Luteolibacter),脫硫念珠菌屬(Desulfomonile)以及一些未知分類地位的菌屬。
在種植土壤樣品中隸屬于疣微菌門的Subdivision3 genera incertae sedis,地桿菌屬(Geobacter),隸屬于酸桿菌門的Gp2、Gp4、Gp6,芽單胞菌屬(Gemmatimonas),Lacibacterium,硝化螺旋菌屬(Nitrospira),Povalibacter,豐祐菌屬(Opitutus)較為豐富,但是相對的在灘涂土壤樣品中這些菌屬卻比較匱乏。在灘涂土樣品中硫深海菌屬(Thioprofundum),脫硫單胞菌屬(Desulfuromonas),Loktanella,濘桿菌屬(Lutibacter),硫代鹽單胞菌屬(Thiohalomonas)較為豐富,但是相對的,在種植土壤樣品中這些菌屬卻較為匱乏。
2.3.5 土壤細菌群落組成及豐度 從圖5中可以看出,種植土壤中的優(yōu)勢菌屬為地桿菌屬(Geobacter),所占比例為5.17%,其次是隸屬于疣微菌門的Subdivision3 genera incertae sedis,所占比例為5.10%,其他的優(yōu)勢菌屬為隸屬于酸桿菌門的Gp6,所占比例為2.65%;芽單胞菌屬(Gemmatimonas)所占比例為2.31%;Lacibacterium所占比例為2.23%;硝化螺旋菌屬(Nitrospira)所占比例為 1.74%;Povalibacter所占比例為1.72%;隸屬于酸桿菌門的Gp2,所占比例為1.54%;隸屬于酸桿菌門的Gp4,所占比例為1.49%;豐祐菌屬(Opitutus)所占比例為1.40%。灘涂土壤中的優(yōu)勢菌屬為硫深海菌屬(Thioprofundum),所占比例為8.07%,其次是脫硫單胞菌屬(Desulfuromonas)所占比例為4.16%;Loktanella所占比例為 2.62%;濘桿菌屬(Lutibacter)所占比例為2.25%;硫代鹽單胞菌屬(Thiohalomonas)所占比例為2.14%;脫硫念珠菌屬(Desulfomonile)所占比例為1.79%;埃希氏菌屬(Escherichia)所占比例為1.49%;隸屬于酸桿菌門的Gp10,所占比例為 1.19%;隸屬于酸桿菌門的Gp22所占比例為1.15%;淡黃桿菌屬(Luteolibacter)所占比例為1.14%。
3 結(jié)論與討論
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種植土壤和灘涂土壤中細菌的含量最高,放線菌次之,真菌最低;灘涂土壤中細菌、真菌、放線菌多樣性均小于種植土壤。本研究所選取的種植土壤樣本中細菌的優(yōu)勢菌屬為隸屬于疣微菌門的Subdivision3 genera incertae sedis,地桿菌屬(Geobacter)等。這與已報道的寶天曼落葉闊葉林土壤中的細菌優(yōu)勢群落存在較大的差異,趙愛花等揭示種植土壤中變形菌屬為絕對優(yōu)勢菌屬[8]。李鵬等研究發(fā)現(xiàn),小蓬竹根際土壤芽孢桿菌屬占絕對優(yōu)勢[9]。譚淵等利用PCR-DGGE技術(shù)對黃連根際土壤細菌多樣性分析發(fā)現(xiàn),優(yōu)勢菌屬為嗜酸菌屬[10]。本研究中還檢測到芽孢桿菌屬、嗜酸菌屬,但不作為優(yōu)勢菌屬。這與Roesch等采用高通量測序方法研究的結(jié)果[11-12]不一致,他們發(fā)現(xiàn)在一些土壤中,β-變形菌是豐度最高的亞門。不同種植土壤中的微生物種類及豐度差異明顯,這可能與檢測方法(傳統(tǒng)分離培養(yǎng)、PGR-DGGE和高通量測序技術(shù))、土壤的種類、營養(yǎng)物質(zhì)、光照、溫度、濕度、pH值等的不同有關(guān),也許還與土壤中所種植植物的分泌代謝產(chǎn)物有一定的關(guān)系。
本研究所選取的灘涂土壤為上海市沿海未開墾的灘涂土壤。發(fā)現(xiàn)本灘涂土壤樣品中的優(yōu)勢菌屬為硫深海菌屬(Thioprofundum)、脫硫單胞菌屬(Desulfuromonas)等。隋心等在利用高通量測序?qū)θ皆∪~章濕地土壤細菌多樣性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濕地的主要優(yōu)勢菌群為酸桿菌、變形菌,還包括一些浮霉菌、綠彎菌和硝化螺旋菌,還有一些少量的疣微菌和芽單胞菌屬[13]。本研究所分析得到的結(jié)果與之有一些相似性也有一些差異性。硝化螺旋菌、疣微菌和芽單胞菌在本次研究所選取的灘涂土壤中也被檢測到,同樣數(shù)量也比較少。但是優(yōu)勢菌屬卻有較大差異性。三江平原小葉章濕地的優(yōu)勢菌群含有酸桿菌而本研究結(jié)果中卻沒有,這可能與灘涂土壤的pH值有關(guān);造成灘涂土壤中微生物差異性的原因也可能包括灘涂土壤的含水量、含氧量[14]等。
本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測序平臺對種植土壤、灘涂土壤細菌群落多樣性進行研究,初步獲得其在門、綱、目、科、屬等不同分類水平上的優(yōu)勢類群和相對豐度。研究結(jié)果表明,細菌群落在屬水平上尚未明確分類信息的類群所占比例較大,使得物種注釋時的分辨率降低,基本上只能將細菌注釋到屬的分類水平??赡苁潜狙芯恐贿x用了16S rDNA的 V3~V4可變區(qū)進行高通量測序,如果想要注釋到種水平,可嘗試多選用幾個可變區(qū)。高通量測序一般可以保證每個樣品測定幾萬個序列數(shù),提高了測序深度和覆蓋度,但測序片段較短,約為 435 bp,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物種注釋的分辨率[15]。
參考文獻:
[1]張振華. 沿海灘涂土地資源開發(fā)利用研究進展[J]. 墾殖與稻作,2000(4):37-38.
[2]丁寧寧,王保松,梁珍海,等. 江蘇大豐麋鹿保護區(qū)不同改良措施對灘涂土壤的改良效應(yīng)研究[J]. 土壤,2011,43(3):487-492.
[3]李 新,焦 燕,代 鋼,等. 內(nèi)蒙古河套灌區(qū)不同鹽堿程度的土壤細菌群落多樣性[J]. 中國環(huán)境科學(xué),2016,36(1):249-260.
[4]牛世全,景彩虹,廖世齊,等. 河西走廊鹽堿土細菌種群結(jié)構(gòu)多樣性的研究[J]. 西北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2013,49(2):90-95.
[5]劉菲菲. 湛江紅樹林灘涂海洋細菌多樣性的研究[D]. 湛江:廣東海洋大學(xué),2012.
[6]車玉伶,王 慧,胡洪營,等. 微生物群落結(jié)構(gòu)和多樣性解析技術(shù)研究進展[J]. 生態(tài)環(huán)境,2005,14(1):127-133.
[7]Marcel M P,Enrique V C,F(xiàn)rancisco V A. Significant loss of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in the taxonomic classification occurs when short 16S rRNA gene sequences are used[J]. Heliyon,2016,2(9):e00170.
[8]趙愛花,杜曉軍,臧 婧,等. 寶天曼落葉闊葉林土壤細菌多樣性[J]. 生物多樣性,2015,23(5):649-657.
[9]李 鵬,劉濟明,文愛華,等. 小蓬竹根際土壤可培養(yǎng)細菌多樣性[J]. 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16,44(7):223-227.
[10]譚 淵,陳 強,劉漢軍,等. 不同種植年限黃連根系土壤細菌PCR-DGGE分析[J]. 中國中藥雜志,2015,40(16):3147-3151.
[11]Roesch L W,F(xiàn)ulthorpe R R,Riva A,et al. Pyrosequencing enumerates and contrasts soil microbial diversity[J]. The ISME Journal,2007,1(4):283-290.
[12]Zhang T,Shao M F,Ye L. 454 Pyrosequencing reveals bacterial diversity of activated sludge from 14 sewage treatment plants[J]. ISME Journal,2012,6(6):1137-1147.
[13]隋 心,張榮濤,鐘海秀,等. 利用高通量測序?qū)θ皆∪~章濕地土壤細菌多樣性的研究[J]. 土壤,2015,47(5):919-925.
[14]Sheik C S,Mitchell T W,Rizvi F Z,et al. Exposure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to chromium and arsenic alters their diversity and structure[J]. PLoS One,2012,7(6):e40059.
[15]張 劍,侯曉強,付亞娟. 基于高通量測序分析大花杓蘭根際土壤細菌多樣性[J]. 西南農(nóng)業(yè)學(xué)報,2017,30(4):811-816.胡春麗,林 蓉,焦 敏,等. 遼寧省初霜特征及其預(yù)報模型研究[J]. 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20,48(2):276-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