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秀梅
【摘 要】 本文研究分層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是以小學生這一教學主體為根本出發(fā)點,突出小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小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提高小學生學習自信心,通過分層教學促使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獲得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 分層教學;小學;數學;教學應用
分層教學法是結合了小學生的智力發(fā)展以及學習成績進行的分層教學,按照小學生自身的學習情況和教學內容進行分層次的教學活動,結合小學生的學習基礎等實際情況,參考小學生個體差異性等信息開展針對性的教學,以促進小學生在學習中的全面發(fā)展。本文研究分層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立足于小學生數學能力全面發(fā)展的出發(fā)點,開展有效的數學分層教學,以促進小學生數學知識學習效果的全面提升。
一、結合學生個性特點進行學習活動分層
小學數學教師作為課堂主宰者,能夠更加全面地掌握小學生直接的課堂表現,并準確定位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差異,結合小學生自身的學習情況,將小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來教學,以此來提高小學生數學知識學習的針對性。
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向小學生展示日常生活中牙膏盒、香皂盒、紙箱包裝等,逐步引導小學生觀察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而教師則在這一過程中觀察小學生的表情以及主動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作為分層教學的參考之一。按照小學生空間感知能力、空間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情況進行分組,讓小學生在合適的小組內不斷強化空間建構知識的短板學習,有針對性地提高小學生的空間理解能力。促進小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基本信息的接受和理解,并對空間概念形成初步的認知。小學生在小組內相互學習、相互鼓勵,不斷增進互相之間的感情,共同提高對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空間立體事物的感知能力,促進小學生整體空間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長方體和正方體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教師在將小學生分組教學的過程中,可提前布置預習作業(yè),讓小學生主動收集長方體和正方體盒子,培養(yǎng)小學生發(fā)現生活中的學習素材,了解生活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對激發(fā)小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熱情具有一定的作用。
因此,結合小學生的課堂表現和學習情況展開分層教學,教師應當及時觀察小學生個體的學習情況,并調整分組教學方案,以幫助小學生盡快適應數學教學內容,有助于提高小學生在學習不同數學知識時的自信心。
二、結合數學知識內容進行目標分層教學
數學知識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小學生緊跟教師的步伐,按照數學教學目標進行分層教學。教師根據數學知識的難度和能力培養(yǎng)要求等將小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以數學教學目標為導向,指導小學生在小組內展開系統性的學習。
如《方程》這一部分知識的教學目標要求小學生會用方程表示簡單的等量關系,并體驗方程等量關系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教師按照小學生算術思想的發(fā)展情況、算術運算掌握情況和運用方程建立等量關系的具體目標,將小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將算術水平較高的小學生分為一組,進行方程這一抽象知識的教學,而針對算術水平一般小組,教師首先應當以算術計算為出發(fā)點,引導小學生熟悉“45×20、68×30、50×33、99×55+55、26×39+61×26”等算式的計算過程,經過一系列算術計算后,教師幫助小學生總結計算過程、驗算等流程,為《方程》的學習奠定基礎。在此基礎上,小學數學教師以天平作為教學器材引入課堂中,向小學生講解天平由托盤、游碼、砝碼等構成,以引起小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拿來一顆大櫻桃放在右邊托盤上,發(fā)現天平向右邊偏,再向左邊托盤中放砝碼5克,最后在移動游碼位置到2克發(fā)現天平平衡,最后得出等量關系式:左邊=右邊+游碼,也就是5克=大櫻桃+2克,如果用x表示櫻桃的質量,等量關系式為5=x+2。教師按照教學目標分層教學的過程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不同小組的小學生對方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應用到日常生活中。
因此,結合數學知識內容進行目標分層教學,更加符合小學生自身的學習需要,同時符合小學生掌握抽象數學知識的智力發(fā)展過程,能夠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結合小學生的學習基礎差異進行作業(yè)分層
小學生個體對于數學知識的整體掌握能力差異性較大,在已有的學習基礎上,對小學生進行作業(yè)分層布置是十分必要的,小學數學教師針對小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按照小組教學內容進行專業(yè)分層布置,能夠鞏固小學生的數學能力發(fā)展。
如“分數的乘法和除法”教學中,教師按照小學生在小組內的學習表現以及知識掌握情況等進行作業(yè)分層。對分數乘法和除法掌握比較好的小學生,可以適當增加難度,做比較大小的練習,如:21×()×21、×10()、8÷()8。而針對分數乘除法掌握一般的小學生,應當多做基礎訓練,如:+++=()×(),12個是(),24的是()等,以此來強化該組小學生的分數乘除法計算過程。針對數學學習興趣較高,具有一定自我探究能力的小學生,布置與實際問題密切相關的分數乘除法運算練習題作業(yè),如:一個正方形的邊長是分米,它的周長是()分米;一堆煤,每天用去噸,3天一共用去()噸。所以,結合小學生的學習基礎差異進行作業(yè)分層,不僅能夠為小學生更好地鞏固數學知識奠定一定的練習基礎,同時可以增強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引導小學生能夠在數學學習中主動探究,培養(yǎng)一定的自我教育能力。
因此,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多方向、多角度地助力數學教學,為小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同時可以靈活發(fā)揮數學教師的創(chuàng)造力,為小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提供重要保證。
本文研究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給予小學生更多學習的空間,教師則能夠發(fā)揮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利用現有的資源和技術,促進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深入發(fā)展,有助于全面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和綜合能力水平。
【參考文獻】
[1]吳成軍.小學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分層教學的實踐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25):161-162.
[2]夏玲.作業(yè)分層 分出活力——談小學數學作業(yè)分層策略[J].試題與研究,2019(16):163.
[3]郭曉玲.踐行分層理念,培養(yǎng)解題技巧——基于分層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堂練習研究[J].考試與評價,2019(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