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鄉(xiāng)在安徽。我愛故鄉(xiāng)的茶。
茶是一種有著深厚文化韻味的飲品。很多文人墨客都曾為它吟詩作賦。高雅的茶藝、茶道不僅能供人觀賞,還能幫助人們修身養(yǎng)性。
上學前,我常常在春雨綿綿的季節(jié),隨媽媽回老家。云霧繚繞的山上,一壟壟半人高的茶樹層層疊疊,吐出新芽,嫩綠嫩綠的,遠遠望去,就像唐詩描述的那樣,“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名露華鮮”。
安徽出好茶,最著名的就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黃山毛峰。它大多是在清明或谷雨前采摘的。一芽一葉,經(jīng)手工焙制,成品茶外形細細的,扁扁的,微微彎曲,形狀酷似鳥雀的舌頭。茶葉顏色綠中泛黃,中間還有金絲。泡出的茶湯青綠微黃,嘗一口就覺得滋味甘醇,香氣如蘭。據(jù)說這是茶中上品。大人們經(jīng)常一杯清茶,一本書,坐在那里半天也不挪窩,那滿足的樣子,真的就是陸游筆下的“一毫無復關(guān)心事,不枉人間住百年”。我好想快快長大啊,這樣喝茶再也不會受約束,也能盡情享受那茶香伴著書香的愜意時光。
我還想告訴大家一個秘密,怎樣辨別好茶,步驟很簡單:把茶葉放在無水密封的容器里,用力搖晃,仔細聽聲音。如果發(fā)出沙沙的清脆聲,那就是好茶。
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也想嘗嘗安徽的名茶?來吧,你一定會愛上它。
家長的話:
這是一次作業(yè)。老師要求寫家鄉(xiāng)的一個特產(chǎn),要有遠景和近觀描寫。丁陶然選了一個小孩子一般并不熟悉的特產(chǎn)——茶葉。我很吃驚,特別是開頭那句“茶是一種有著深厚文化韻味的飲品”,我懷疑是不是從哪兒抄的。隨后他給我講了蘇東坡與茶的幾則逸事,我竊喜。還有末尾的怎么辨別好茶,他是怎么知道的呢?語言還那么老到。他說是電視上小罐茶的廣告,他早就爛熟于心了。嘿嘿,還挺機靈。
文中寫茶的兩處詩句引用非常貼切,是從學校發(fā)的吟誦讀本上摘抄的。
他對茶的文化屬性的了解勝過對茶葉本身的了解,描述茶葉形狀的細節(jié)一開始寫得很不好。我泡了杯黃山毛峰,讓他仔細觀察,再讓他學習怎樣描寫茶葉、茶湯和香氣,幾經(jīng)編排才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