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樂
【摘 要】《欽差大臣》是一部古典喜劇,其辛辣的諷刺與尖銳的批判性是其成為經典的根本原因。但圖米納斯對原著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消弭了諷刺性,增添了詩意性,因此追尋上帝、尋求永恒,實現(xiàn)夢想成了這部話劇的主題。
【關鍵詞】圖米納斯,《欽差大臣》,改編
中圖分類號:J8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3-0022-01
2019年5月10日,筆者于上海大寧劇院觀看了立陶宛VMT國立劇院制作,由里瑪斯·圖米納斯導演的《欽差大臣》。圖米納斯對果戈理的原著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調整,增添了新的解讀,在果戈理《欽差大臣》這部厚重大理石上雕刻出詩意而又浪漫的輕盈之燕,展翅欲飛。
圖米納斯曾說“對我來說,俄羅斯同樣也是母親。兒時,我常常試圖去理解她光鮮衣著下的內在,漸漸喜歡上她的苦難、希望以及靈魂……我的戲劇創(chuàng)作也起源于這樣的愛。我一直在尋找的就是信仰的聲音、母親的聲音、無私與愛的聲音”。因此他在自己導演的戲劇作品中一直強調:尋找愛情、尋找母親、尋找女性的自我和靈魂的拯救。圖米納斯遵循著這樣的創(chuàng)作原則,用詩意、浪漫和愛消解了果戈理筆下的銳氣,讓《欽差大臣》展示出別樣的魅力。
圖米納斯做的最大改編在于人物的處理上。在果戈理的筆下赫列斯達可夫是一個愛慕虛榮、自吹自擂的人,他是自我欲望的化身,他者欲望的折射。但在圖米納斯的《欽差大臣》里,赫列斯達可夫被塑造成了一個始終在追求幸福的人,他成了一個由于缺少關注而渴望得到別人注目的形象。里馬斯是這么解釋的:“赫列斯達科夫,和過去與現(xiàn)在甚至未來的年輕人一樣,遭受過苦難和突如其來的機會。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而自己的欲望會逐漸增強……其實沒有人騙他們,只是他們根據自己的欲望來編織了一個夢?!钡樟兴惯_可夫也逐漸在小城里開始變化,逐漸認識到自己的身份帶來的好處,欲望也不斷加強,開始朝身邊的人索要賄賂。隨著收取賄賂的計劃順利實施,赫列斯達可夫的膽子越來越大,連并非官吏的人也不放過,獅子大開口就是一千盧布。在整部戲劇演出中,這段賄賂的戲也是精彩至極,令人拍案叫絕。場上總共有四組不同的人接踵而至,來到赫列斯達可夫的面前想要行賄,赫列斯達可夫從開始的100盧布,變成了最后的1000盧布,逐漸加碼。這段行賄戲如果節(jié)奏處理不好,就會變得重復而乏味,畢竟接連四組人物,都是來“送錢”。因此圖米納斯對這四組人進行了不同的調度設計,有的是巴結型,任赫列斯達可夫宰割,有的是非常為難,但是從內褲里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錢,有的是為了自己的孩子行賄,最終把四個孩子的照片逐一放進箱子里,讓欽差記得自己的孩子。赫列斯達可夫的野心逐漸被周圍人喂養(yǎng)得越來越大,這與一開始畏畏縮縮的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最終赫列斯達可夫察覺到自己的生活美夢即將破碎。在仆人的再三勸導之下,他離開了小城。赫列斯達可夫的喜劇性自然不必多說,但他的悲劇性其實是來自于自己的弱點,并沒有阻擋住內心欲望的擴大,最終親手將自己期盼的美好生活毀于一旦。
圖米納斯擅長塑造美好的女性形象,在《欽差大臣》中他將市長的女兒瑪麗亞處理成了一個對愛情充滿幻想的小女孩?,旣悂唽τ诤樟兴惯_可夫的愛情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絕非是原著中因為赫列斯達可夫是欽差大臣的身份而想嫁給他,瑪麗亞一開始對赫列斯達可夫充滿了警惕心,認為赫列斯達可夫是個流氓,甚至要拿起磚頭去拍赫列斯達可夫。這一場戲中,瑪麗亞的表演功底可見一斑,圖米納斯對于人物細節(jié)的把控更可謂是精準至極。瑪麗亞高高舉起磚頭,觀眾的心全被提了起來,不知道接下來會不會發(fā)生慘烈的境況,但瑪麗亞卻由于磚頭過重,直接后仰摔倒在地上,赫列斯達可夫趕緊去扶起了她,觀眾大笑不止。圖米納斯安排了這樣一個充滿詩意和幽默風趣的細節(jié),瑪麗亞確定了自己對于赫列斯達可夫的情感,二人躺在地上,對著鏡子互訴衷腸,最終墜入了愛河。當赫列斯達可夫離開小城后,旁人都感到憤恨的時候,瑪麗亞獨自來到電線桿前,走上高臺,一直在期盼赫列斯達可夫可以重新回來。這一場戲成為了整部戲劇的結尾,而非是原著中眾人得知欽差大臣即將到來后的驚慌失措。圖米納斯對于美好女性的描繪,對于愛情的歌頌與向往都表現(xiàn)在這場戲中,欽差大臣的身份并不重要,受到欺騙也并不重要,只有愛情是少女永恒的追求。圖米納斯每一部作品幾乎都是對女性的贊歌,無論在《三姊妹》《馬達加斯加》《葉普蓋尼·奧涅金》還是《假面舞會》中,劇中的女主角都是美好的代名詞,自然《欽差大臣》也不例外。
在《欽差大臣》這樣一個古典喜劇中,圖米納斯依舊能夠找到他所專注、想要表達的地方,這正是他的過人之處。編劇和導演在創(chuàng)作和排演一部戲劇作品的時候,總是會由于種種原因帶有對筆下和劇本人物的偏見和約定俗成的想法,這種臉譜化的概念越深,便越會阻止藝術的進步。圖米納斯在《欽差大臣》這樣一部經典著作面前,能夠詩意地去表達他戲劇中永恒的主題——想要被愛和幸福,足以見得他在經典戲劇作品面前依然有獨立的思考,對劇作家筆下的人物充滿了熾熱的愛與尊敬,這一特點值得我們每一個創(chuàng)作者學習。
作者簡介:楊 樂,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