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令
孔子曰:“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笨鬃拥脑挼莱隽酥袊俗怨乓詠聿粌H能食而且會食、善食。壬辰年仲春,我有機會參加營菜大賽并擔任群眾評委,其任務是“品菜”。那百余道菜中“驢排”最吸引我的眼球。我吃過豬排,見過牛排和羊排,從來沒聽說“驢排”。待這道菜傳到眼前,一股香氣直沖鼻腔,讓人饞涎欲滴。我急不可待地叉了少許,放到嘴里,頓時香嫩馥郁,經久尤存。俗語云:“天上龍肉,地上驢肉是也?!?/p>
驢曾是農民的親密伙伴。它適應性很強:酷暑不怕熱,嚴寒不怕冷;能爬山越嶺,善長途跋涉。它索取的很少,只需水和草,而付出的卻很多。它能馱貨物、拉車、耕地、拉碾子、拉磨,供人坐騎,甚至當它燈盡油干時,人們往往要將它作成美餐佳肴。驢對于人類可以說是鞠躬盡瘁,死而獻身了。
不知何故,驢得罪了世界上最高等的靈長動物。人們對驢產生了太多的負面印象,其貶損之語言車載斗量,如指極壞的心腸,就說:好心當作驢肝肺。對放高利貸者的利息稱作驢打滾的利息。在駁斥對方的意見時,往往會用驢唇不對馬嘴一詞,有人形容別人不高興的樣子習慣地說:看你那驢臉。批評別人的脾氣不好往往會說:看你那個驢脾氣。諷刺它人無計可施也多用黔驢技窮來形容……
古人云: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驢何丑之有?何罪之過?竟招惹咒語連連。反之,功也!美也!君不見張果老騎驢橋上走,孟浩然尋梅亦騎驢。廳堂高掛群驢圖,文雅富貴有誰恥!
想起驢對人類的歷史貢獻,再看看今天,人們將這些曾為人們立下汗馬功勞的生靈作為盤中餐,不免有些無奈和傷感。今年暑假我攜妻帶孫到山西大同五臺山等地旅游。夢幻般的又見到這可愛的動物,那些油光閃亮的毛驢在山坡上悠閑地吃著草、打滾、奔跑,看樣子十分愜意。遠處的山坡上一只驢子在主人的鞭撻下正拱肩縮背吃力的向上爬,那里是盡頭?一山放過一山攔;山下小河邊的鄉(xiāng)路上,一個小伙子穿著白衣騎在黑色的毛驢上,正揚鞭摧驢向前奔跑,路漫漫,何處是歸程?火車穿過山洞,側面一輛驢車由東向西,迎著殘陽,慢悠悠地走著……我不由思緒縈懷,浸沉在沉思、冥想之中。這難道是佛國的呈現,還是驢子的新生。不!時代潮流,浩浩蕩蕩,驢子的命運豈能逆轉?身乘穿山越洞的鐵馬,眼觀溝壑中奔馳的汽車,昂視天空閃電般的飛機,感慨系之。人生苦短,社會日新;衣冠齊楚,美食甘寢,良辰美景隨處可尋,如此仙境人間有誰不想“再活五百年”?
滕王閣游記
甲午二月,攜夫人巡游江南。首訪南昌名樓滕王閣。閣雄峙贛江之濱,鄱湖之畔,為唐高祖李淵幼子滕王李元嬰所建。歷代重修者達二十九次之多。今閣為己卯年(1989落成)重建,高九層一百七十二丈五尺,為歷代之最高,亦為江南三大名樓之最巨者。
時春雨濛濛,云興霧蔚。少刻,微風許許,云開日出,見巨閣高聳,金碧熒煌。左植玉蘭,潔白似雪;右種薔薇,姹紫嫣紅;后有成行桂樹,前以雕欄相接,真乃瓊樓玉宇也。
待入閣,目所及者,裝飾典雅,層層迥異。各種展示相得益彰。興致者,《人杰圖》《重陽盛會》《滕王閣詩序》也。大型炳烯王勃肖像,年少英俊,風流倜儻;黃銅鑲嵌的滕閣絕序,遒文壯節(jié),萬古流芳。
憑登閣頂,眺西山,望南浦,及目江水滔滔不絕,江山如畫,不由得發(fā)古之悠情。
王勃者,祖太原,與小老同宗,愿族孫效之。序以閣名,閣以序傳,子安一序,滕閣千秋。君不見子安當年序滕閣年方十四,酣醉揮筆,全席皆驚。留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的美談。又有“物華天寶”“人杰地靈”“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千古名句。子安之才,千古一人,王勃之序,絕唱千古。滕閣蘊哉!壯哉!美哉!
我佇立閣頂,觀洪都初春美景,嘆人生苦短,青春不再,然壯志未泯。望紅日西沉,余輝尚存,何不抓住這彈指即瞬時光,奮發(fā)蹈厲,為這壯麗的河山,為這美好的社會,為我的家族和子孫們留下些微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