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旅安
雪后的下午,明亮耀眼,正好適宜我來寫張少恩兄散文詩《我與大地的夢想擊掌》的審美體驗。
給少恩兄寫點評短文,心情應該是快樂與莊嚴的,因為其人坦蕩磊落,作品有種山的厚重,海的浩瀚,那底蘊呈滄海,這滄海正是曹孟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闭沁@樣的氣韻,由此,姑且擬為“讀滄?!薄?/p>
然而,我又必須將這種架勢放松下來,不然神情過于凝重,若神經(jīng)兮兮,連鳥兒也不敢來啄食。少年時,曾迷戀魯迅的文字。譬如這一段——“人跡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來捕鳥。薄薄的雪,是不行的;總須積雪蓋了地面一兩天,鳥雀們久已無處覓食的時候才好。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頰的“張飛鳥”,性子很躁,養(yǎng)不過夜的?!边@里,雪地,竹篩,秕谷,支起的短棒,還有牽系的長繩,雀兒便被網(wǎng)羅扣住。這是孩子們的快意頑皮,那份愜意便會籠罩少年時的我許久許久,文字的快樂。王曉波也說過聰慧蠢笨快樂的豬。文字的假想,也是無數(shù)文學人的通識和體驗。
允許摘引他的《朝圣》:“苦難之光贖回真理之身以堅執(zhí)之心獻媚上蒼。搖曳的草木,閃爍的星辰呼應。一切高傲的世相都低眉順眼,面露愧色。道路抵押給腳步,順從于我的眷顧。幽微的夜,脈動的星辰灼炙我的指尖和眼睛。嘹亮的痛貫徹肉體和靈魂。虔誠的意念收下殷殷的鐘聲,透徹的翅膀?!?/p>
朝圣,是少恩兄,品讀大地與五谷,滄海與天空,親情友誼的基本情感調(diào)子。朝圣,是他感恩一切賜予的美好情愫,身為詩人,并無俗韻世故的情籟,少恩兄很像純潔的華茲華斯,不過,“華”是出世的浪漫,少恩兄是入世積極豁達又溫馨的知識分子,很懂人情世理,有人說他是一個暖男,我也這樣認為。那么怎樣來形容他呢?
——我忽然想起一個詞兒“泛神論”。泛神論是指神和整個宇宙或自然視為同一的哲學理論,即太一論。泛神認為神就是萬物的本體,“自然法則”是神的化身,這是宗教信仰種類之一,謂宇宙間只有一個長住不變,自有永有,絕對永恒的本質(zhì)。
這段話似乎有些生硬不好理解,然而你若要是讀了《我與大地的夢想擊掌》,這份感覺一定會很強烈的,那色彩繽紛動蕩跳躍的流水,變幻多姿的天空,麥海稻田,勞動快樂的歌聲,幽咽與暢快的遼河,像母親一般地奉獻與愛,這些多元美好的交響神曲,一切都融通匯流于他那些斑斕的詩篇之中了。那冰山的壯觀,緣自于八分之七海水里的體積。
我說少恩兄詩歌浩淼坦蕩,有雄壯的氣勢和英雄的情結包蘊在詩韻之中。我也曾將史鐵生的文章特別是《我與地壇》與之相比較,結果發(fā)現(xiàn)很不合適。二人神性都固然存在,但史鐵生宗教意味太濃郁了,濃得水也稀釋融化不開。少恩兄的詩是明亮,大氣,若跟曹操的宇宙氣象相映可以成趣。因此,我用“讀滄?!眮硇稳?,倒的確有幾分相像,大海氣焰,坂蕩勁草,荻花飛雪,像關西大漢的手執(zhí)銅琵琶唱“大江東去”……
少恩兄不僅有豐富的生活儲備,也有數(shù)十年的文字洗禮,他近幾年十幾篇作品被收入各種文學年選。我知道,他每天闊步游走江南塞北,西部和東部,種種閱歷之歷練,讓他視野開拓,文化絕不凝滯于一隅,古今中外,他都能兼容并蓄。他早年苦讀魯迅的《野草》,他喜愛帕斯和博爾赫斯,他癡迷過法國弗朗西斯·篷熱(1899—1990)的《采取事物的立場》,他那天與我暢談文學,總結四條:
(一)觀察,發(fā)現(xiàn)
(二)語言
(三)信息量,或者說作品的厚度
(四)多樣性,或說創(chuàng)造
那天暮秋雨緒紛紛綿綿,我倆在一個小館里,明窗戲茶,文學情話,他率先談起尼采的《查拉圖斯特如是說》,那是詩的哲學,是哲學的敘事詩。我把目光移到窗外,我把思緒從談話中搖曳開來,呀,今年秋天,我跟少恩兄等仨人一同去盤錦觀稻田的情景:我們走在稻田的高埂上,視野滿目金黃,他深嗅著稻田的泥土和稻谷大豆的清香。今天想來那真是一種享受,可以用通感來形容,泥土、稻谷和文學的清香相容相得。時而我們又像孩子一樣的登上麥田上的高臺,享受遼河兩岸稻谷芬芳,蘆荻飄香,少恩兄是大地的兒子。這又讓我想起,我們在大洼稻香村,村頭舉茶暢敘,當代中國詩壇的情景。
不久前,他又驅車和我一起來營口明湖踏雪,邂逅明湖垂釣的盛景,他談著自己的散文詩創(chuàng)作,我聽得如癡如醉,我是他心路歷程的見證者,我很珍惜我們之間的友情。
結束本文前,收錄少恩兄2019年12月1日晚20點43分的微信“我喜歡觀察微妙的事物,文學就是洞微,就是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明天起,我還是去讀大地的詩!我要往里鉆,鉆到細縫里。我還要去聯(lián)想,用蟲鳴綁定星光。在食物的細節(jié)里探尋,在幽隱中掃碼。我相信一定有新發(fā)現(xiàn),打開更大的界面。讓我成為微觀世界的伙伴,或它的探索者?!?/p>
對他的詩本文并沒有過多的解讀與評價。然而聰慧的讀者會從他的作品中去認知去再創(chuàng)造。我深信這一組散文詩會給我們帶來審美的愉悅,我也深信這些詩會在更大的層面得到更多人的閱讀。因為他的詩從泥土中來,從生活和親情中來,表達的是壯闊的詩的語境。
尼采說:“人生沒有目的,只有過程,所謂的終極目的是虛無的?!说那闆r和樹相同。它愈想開向高處和明亮處,它的根愈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處,向深處……千萬不要忘記。我們飛翔得越高,我們在那些不能飛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