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梅
2014年教育部啟動新一輪課程改革,以立德樹人為核心,構建德育為先,能力為重,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課堂教學新模式?!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chuàng)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fā)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為此,活動課逐漸成為我國基礎教育研究和關注的一個重要課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本身就具有實踐性,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擴大視野,增長知識,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個性,獲得全面和諧的發(fā)展。
本文所說的活動課,是指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活動教學方式?;顒邮切问剑墙虒W內容的載體和實現目標的手段,也是區(qū)別傳授式課堂教學的主要特點。因此,必須擺脫課堂教學中慣用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動“起來,使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的活動中,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一、如何在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開展活動課
(一)在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引入活動課要達到的目標
1.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參與意識、實踐意識、競爭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2.著眼于促進學生個性自主和諧地發(fā)展,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以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態(tài)度、情感為主要任務,讓學生在活動中知道怎樣克服困難。
(二)為實現活動課的培養(yǎng)目標,應采取豐富的活動形式和方法
社會教育活動,如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等,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茖W技術活動,如發(fā)明創(chuàng)造、撰寫論文、小制作等,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教師作為活動課的指導者,在進行活動時,要根據活動內容和對象正確選擇活動方法,可將多種多樣的活動內容和方式綜合運用,搞出特色,在實踐中要不斷創(chuàng)造新的活動方法,以提高活動課的質量。
(三)列舉在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活動課的內容及方式
在八年級上冊第六課第一框“我對誰負責 誰對我負責”要求學生以“學會承擔責任”為主題寫一篇短文,并記錄一個月中自己承擔責任的實際情況,在班上進行交流,或收集最美司機、最美教師、最美環(huán)衛(wèi)工人等履行責任的感人故事,在課堂中進行交流探討。
在八年級上冊第六課第二框“做負責的人”結合第一框的教學內容設計和安排活動。讓學生與父母、老師溝通,聽聽他們如何看待承擔關愛集體和社會的責任,如何做一個負責任的社會公民,寫一份專題調查報告。
在八年級下冊第五課第一框“基本經濟制度”開展參觀、訪問為主的活動,結合當地的實際條件,調查本地一家企業(yè)的發(fā)展現狀,該企業(yè)的所有制性質是什么?引導學生了解其生產、銷售等方面的情況,了解一些個體、私營經濟的生產、經營等方面的情況,并與國有、集體經濟相比較,認識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和作用。
在九年級上冊第一課“踏上強國之路”以圖片展覽的形式,來加深對改革開放的理解。組織學生收集改革開放40年成就的圖片,可以是自己拍攝的照片、剪報、從網上下載的圖片,也可以是自己的繪畫作品。圖片收集好以后,先分門別類進行整理,并給每幅圖配上簡短的文字說明,還可以加上自己獨特的旁白,展示自己對改革開放的理解和思考。并在特定的地方展出,相互交流觀看圖片的感想和體會。
在九年級上冊第三課第二框“參與民主生活”可開展以“關注校園周邊環(huán)境”為主題的調查,組織一次行使民主監(jiān)督權的活動。引導學生對校園周邊環(huán)境有重點地進行調查,在此基礎上,寫出一份調查報告,針對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倡議,行使監(jiān)督權。
在九年級上冊第八課“中國人 中國夢”組織學生觀看紀錄片《厲害了 我的國》,參觀成就展,寫出自己的觀感并相互交流。讓學生感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的輝煌成就。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進而引導學生奉獻社會、報效祖國、自覺擔起民族復興的責任,做一個自信昂揚的好少年。
二、設計活動課時應注意的問題
活動課的設計應以豐富性、特色性、系統(tǒng)性作為主要參照系,要力圖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一)為學生提供主動探究、獨立學習的最大空間
活動課的設計要著眼于學生潛能的發(fā)掘,提供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要著眼于學生的全面成長,提供學生和諧發(fā)展的空間;要關注學生的獨特需要,提供學生主動探究的空間。
(二)創(chuàng)設有價值的情境,開啟學生思維的心扉
活動課自始至終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進行的,活動情境對學生活動具有積極的暗示作用。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在學生與老師之間、興趣與課程之間架起一座橋梁,激發(fā)學生參與活動的動機和愿望,讓學生在情境中主動地實踐、體驗和探究。
(三)選擇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活動,引導學生去發(fā)現和解決問題
活動課以滿足學生的需要和興趣為主要出發(fā)點。要根據學生的需要和興趣的多元化來確定活動的形式和內容,以較好地滿足學生的差異性。要給予學生較多的選擇和自己設計、組織、主持開展活動的機會,發(fā)揮他們的自主性,使他們在活動中學有所得,從而提升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實施活動課時應注意問題
教師是活動課的開發(fā)者、組織者、實施者和建設者,要充分發(fā)揮其在活動課中的主導作用。
(一)要注意轉變觀念
教師要轉變觀念,把活動課納入自己的日常教學,在教學中要依據學生的特點和教材內容來確定開展活動課的內容、形式和方法,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二)要敢于面臨挑戰(zhàn),努力克服困難
由于社會和學校條件的限制以及家長和其他教師支持程度的差異不同,開展活動課面臨很大的困難,教師在實施活動課時一定要努力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充分利用一切條件去克服困難。
(三)要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做”,去“體驗”
活動課強調“做”,要求學生在做中想,做中學,做中說。教師要大膽讓學生廣泛接觸事物,感知事物,廣泛接觸生活實際,感知生活,通過自己的操作實踐活動,從中獲得對事物、對生活的親身體驗和直接經驗,從而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總之,在道德與法治課引入活動課,有利于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營造自由和諧的教學氛圍;有利于以新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