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婷
摘 要:古詩是凝練的藝術,多彩的文本。在古詩鑒賞過程中,我們既可以感受到美麗的自然風景,也能夠感悟到豐富的人生哲理,還能學會辯證的審美評價方法。優(yōu)化中年級詩歌鑒賞課堂構建方法,對于全面提升小學中年級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來說意義非凡。而要想優(yōu)化小學中年級語文古詩鑒賞課堂,我們不妨根據(jù)具體的教學情況,采取多樣的古詩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們在深度探究中感受不同詩歌的不同特色。
關鍵詞:小學語文;中年級;詩歌鑒賞
詩歌是中國古代經(jīng)典文庫中內(nèi)容最豐富的一類文體,它自《詩經(jīng)》而始,一直貫穿在中華文化傳承過程中,至今未息。其中產(chǎn)生的經(jīng)典作品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既包括單純描寫秀麗河山的寫景詩,也包括蘊含深刻哲理的借景抒情詩,還包括蘊含樸樹辯證思想的寫景說理詩等。在對不同特點詩歌的鑒賞過程中,我們要感知的重點不同,采取的教學方法自然也就不同,故要想提升中年級詩歌鑒賞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就務必要學會依據(jù)詩歌鑒賞實際選擇詩歌鑒賞教學方法。下面我將結合教學實際,就如何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提升中年級語文詩歌鑒賞質(zhì)量進行具體的論述。
一、詩畫合一,感悟詩歌畫面美
在古典美學中,詩畫本就是一家,故在古詩創(chuàng)作過程中,詩人們會下意識地對詩歌中的畫面進行優(yōu)化,以鮮明的色彩、鮮活的景物等等搭建詩歌畫面,形成了獨特的自然風光。但小學中年級孩子的文字理解能力不強,僅靠他們自己的能力恐怕很難對詩歌畫面進行有效的還原。故在中年級詩歌鑒賞教學中,我們不妨以圖畫鑒賞與古詩鑒賞合二為一的方式,降低詩歌畫面感知難度,深化學生們對詩歌畫面美的感悟。
例如,在對詩歌《暮江吟》的教學過程中,我先利用多媒體展示了秋江月夜圖,然后問學生們:“這幅圖畫美嗎?是什么樣的事物,共同構成了這幅美麗的圖畫呢?”讓學生們通過分析視頻內(nèi)容,總結了詩歌中的出現(xiàn)的意象,形成了對詩歌畫面的初步感知。接著,我對學生們說:“著詩人名白居易曾以一首詩歌完美地還原了畫面中的景色,下面讓我們來看一看,他用語言還原得像不像吧!”繼而引導學生們朗讀詩歌,在對詩歌語言和圖畫畫面的比對中,重現(xiàn)了詩歌情境,感知了簡單詩句中蘊藏的強烈畫面美。
在該教學過程中,我以詩畫合一的方式推進古詩課堂,以圖片鑒賞輔助學生們完成了詩歌鑒賞,讓學生們在對詩歌畫面美的深度感知中,深化了對詩畫一體的古典美學觀點的認知,感受了漢語言的強大魅力。
二、生活融入,感受詩歌哲理美
詩歌是表情達意的載體,古代人在創(chuàng)作詩歌的過程中,大都會表達一定的人生看法。而受到含蓄的語言特點和民族品格的影響,古代人在詩歌創(chuàng)作過程中大都不會直接抒情,而是會以一定的景物或事物為依托。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們的自主鑒賞難度,影響了中年級學生對詩歌哲理美的深度感知。
例如,在對《題西林寺壁》的教學過程中,我先帶領學生們朗讀文本,并問學生們:“詩歌中有一句是千古名句,請學生們猜一猜是哪一句?”以驗證學生想法、揭秘問題答案的方式引出對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敝须[含的人生哲理的探析。為了深化學生們對該詩句中蘊含的哲理的感悟,我又為學生們展示了兩位好朋友吵架后,都覺得對方過分,找第三人調(diào)解才發(fā)現(xiàn)兩人都有過錯的故事視頻,并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思考該故事中是否體現(xiàn)了詩歌中蘊含的哲理。
在該教學過程中,我以生活案例融入詩歌鑒賞活動,讓學生們在生活案例的引導下喚醒了自身生活經(jīng)驗,在對個人生活經(jīng)驗參與中深化了對詩歌中隱含哲理的認知,促進了學生詩歌解讀體驗與詩歌哲理內(nèi)涵的深度融合。
三、現(xiàn)場討論,感受詩歌理性美
詩歌作為一種傳達詩人對客觀事物的看法的文體,其中是蘊含著理性之美。而要想在小學中年級語文教學中對詩歌中的理想之美進行深度感知,我們不妨以組織現(xiàn)實性的語文辯論活動的方式重現(xiàn)詩文中辯證關系,讓學生們在現(xiàn)場辯論中,感悟詩歌中隱藏哲理的正確性。
例如,在對《雪梅》詩的教學過程中,我問學生們:“你們更喜歡雪?還是更喜歡梅花呀?”“雪花?!薄懊坊?。”學生們紛紛發(fā)言。接著,我根據(jù)學生持有的觀點,將學生們分成了兩個對抗小組,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分別以“雪花比梅花漂亮”和“梅花比雪花漂亮”為論點,組織材料,并以組織班級辯論比賽的方式驗收了學生們的小組探究成果。最終,學生們在對個人觀點的充分表達和他人觀點的充分傾聽中深化了對梅花和雪花特點的認知,在對梅花和雪花特點的感知中,感知了詩歌中的理性美。
在該詩歌鑒賞過程中,我以組織辯論活動的方式優(yōu)化詩歌鑒賞課堂,讓學生們在對詩歌中雙方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深入思考中,感知了詩歌的理性美。
綜上所述,要想提升小學中年級詩歌鑒賞課堂教學質(zhì)量,我們不妨深入分析詩歌特點和學生的階段性學習特點,然后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實際選擇能夠突出詩歌特性,且學生們能夠接受的詩歌鑒賞方式。
參考文獻:
[1]周鋒.語文教學應擅用詩歌觸動學生的心靈[J].亞太教育,2019(11):183.
[2]高鴻萍.小學語文教學中古典詩歌蘊含的審美教育[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9(11):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