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應平
摘要:構建高效課堂是眾多教育工作者一直以來的期望,而其具體的衡量標準則在于學生對整體課堂學習感受,以及知識吸收效果與能力訓練成果等方面的關鍵要素的實現(xiàn)程度。本文主要從初中英語教學角度探討教師如何開辟有效途徑構建高效課堂,改變固化教學模式與形態(tài),開創(chuàng)新的有生機與活力的高效課堂教學策略探究。以此兼顧學生知識吸收與關鍵能力發(fā)展,致力于在高效課堂生成中提升其綜合英語運用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英語;高效課堂;能力培養(yǎng);策略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41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2-024-2
高效課堂的構建要求教師把握好自身、學生和教材這三項重點因素,在各項環(huán)節(jié)中協(xié)調(diào)好彼此之間的關系。努力做到基于教材內(nèi)容進行主題拓展,并關注對學生實踐能力的鍛煉與學生學習能力的養(yǎng)成;同時協(xié)調(diào)好人際關系,創(chuàng)設互動性課堂氛圍促進積極情感態(tài)度的發(fā)展和學與教效果的提升。而從宏觀角度來講,這些想法可主要通過教師教法的轉變、課程資源的優(yōu)化以及活動的設計,拓展得以具體實現(xiàn)。
一、做好課前導入工作,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高效課堂的構建,要求教師能充分把握每個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在前期做足準備工作,以明確教學側重點來展開相關教學項目與任務的設置。借此可保障學生在各項環(huán)節(jié)中對知識吸收效果及互動體驗的落實,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期望。首先,教師應對自身的固有教法加以轉化,一改主觀的教學方式,采用“先學后教”戰(zhàn)略思想開展學前學情了解,方向和方法設計,教中有趣情境創(chuàng)設導入高效開展教學工作。
教師需讓學生在課堂前期針對所要學習的內(nèi)容展開自主預習,但這種預習并不是漫無目的的,而是由教師根據(jù)課程教學側重點,以及其中所體現(xiàn)的知識與情感教學目標,來制作完善預習短視頻和課件,并將之在課前發(fā)送給學生讓其展開自主預習與解決。而在課件展示中,需要包括兩方面的大致內(nèi)容。首先是課程知識點的羅列,也就是對于教材文本中一些陌生和重點語言知識因素的解析,讓學生能在預習中加強理解與記憶。其次便是提出任務性要求,可設置與教材文本有關的問題,讓學生展開有目的性的閱讀,帶著疑問進行針對性信息的提取與總結概括。這樣系統(tǒng)化預習方式,能扎實學生的語言知識基礎,使之將相關語言知識實際意義代入文本具體語境中進行加強性理解;此外還能鍛煉其自學能力(閱讀分析、總結與概括能力),并以此深切貼合核心素養(yǎng)。在前期導入工作中,學生若進行如此預習探究,那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則可省去不必要環(huán)節(jié)盡量節(jié)省課堂時間,積極投入于對學生深度能力訓練與解疑答惑中,提升教學效率。在整個授課課程中,萬不可將知識點的羅列與教材的語言情境和篇段割裂,為了記憶而割裂,弱化了對知識點在學習中的感知,理解,領悟及生活情境中的運用,從而降低學生長遠的,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二、加強教學資源整合,提高學生課程學習收獲
在前期導入工作中,教師通過制作的課件能鍛煉學生自學能力,并使之擁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加快整節(jié)課程的學習效率,這種“先學后教”的方式是教師教法的一種轉變。而在后期具體課堂開展過程中,教師則可通過教學再生資源多重整合以及相關互動探究項目設定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體驗,兼顧其課程知識的吸收與關鍵能力的發(fā)展。以往學生的英語學習主要是依靠課本教材,對教材文本閱讀以及聽從教師專業(yè)化講解而形成其主要的知識獲取途徑。這種單一化的學習資源及授課方式會限制學生思維發(fā)展,影響學生的參與度,主動性和合作與探究的開展。進而不利于其徹底化吸收課程知識,形成知識與能力的轉化。因此,教師應努力應用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手段進行教學資源的多種整活合,創(chuàng)設更多情境與活動,使學生不僅能加強對教材文本的理解,還能在具體的活動內(nèi)容延伸中拓寬認知視野,豐富閱讀文化素養(yǎng),獲取高效的課程學習收獲。
比如在學習八年級教材:Lesson34 “Modern Olympics”、Lesson46“Protect our environment”與Lesson42“North America”時,這些課時的主旨內(nèi)容及大致情感教育思想都涉面多元且寬泛。教師若僅依靠課本教材向學生進行知識傳導,無法加深其有效理解。對此,教師便可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搜索為之整合這些社會與文化層面的媒介資源,包括一些圖片、文字資料和紀錄片影像資料。以此基于課本教材進行主題拓展,全力拓寬學生文化認知視野,使其更好地理解課程教學內(nèi)容,并體驗其中的主旨情感目標,從而收獲充分的課程學習效果。
三、創(chuàng)建互動探究活動,鍛煉學生關鍵語言能力
對于語言這項綜合性教學活動來講,學生的課程知識吸收,也就是對于課本教材的理解與認知,并不是衡量高效課堂的唯一指標。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著重關注學生的語言關鍵技能發(fā)展,旨在滿足英語教學最終目的,將對其綜合語言實力的培養(yǎng)納入實施思想中制定具體策略方針。對此。教師可為學生營造互動性的課堂氛圍,使之在其中通過自主探究與自由發(fā)揮來得以關鍵語言能力的深化。比如在學習Lesson46“Protect our environment”課時內(nèi)容時,教師便可根據(jù)教材所體現(xiàn)的大致內(nèi)容及突出的主題思想為學生設定綜合性探究項目,并要求其以小組合力探究的方式展開深度體驗。
而具體流程中,活動主題可設定為:“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并在此主題下設置多個須由小組共同探討與商定的子項目話題,包括:“Wha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described in this text? What othe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do you know in your real life?”、“What are the impacts of thes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From a personal point of view, what is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hazards(環(huán)境危害) on you?”以及“Combining the text with the reality of your own life, please explain the main causes of thes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solutions.” 等。這些子項目話題貼合教材內(nèi)容,同時又與生活實際息息相關。由此便可作為小組共同探討的話題,使學生通過思維的碰撞展開觀點的敘述,并要求其盡量應用英語表達想法,或對其他成員觀點進行認可和駁論。經(jīng)由這種互動探究活動的推展,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教材內(nèi)容的理解,還能貼合情感教育目標提升其環(huán)保意識。此外,互動探究中學生間的語言交流能對其口語交際能力有所深化與培養(yǎng),借此助力其綜合語言實力的提升。
四、總結
總的來說,基于高效課堂構建的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當把握好課程教學的各項關鍵時期做出策略調(diào)整,從教法轉變、資源優(yōu)化與活動拓展方面展開路徑探究。致力于兼顧學生課程學習收獲與英語關鍵能力的綜合性發(fā)展的策略探究,以達成最佳教學愿景的高效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余改娟.解析初中英語高效課堂的教學誤區(qū)與對策[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
[2]李曉菊.核心素養(yǎng)下英語高效課堂模式的構建[J].學周刊,2018.
(作者單位: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第三中學,甘肅 天水 74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