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歷史作為高中階段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對于學生高考而言十分重要,同時也是有效提高學生民族意識、國家意識的重要課程??墒?,就現(xiàn)如今高一歷史教學現(xiàn)狀來看,其教學成效并不理想,學生對于歷史學習參與積極性不足,覺得歷史課堂過于乏味、無趣。處在這種情況下,高中歷史教師自然需要加強對教學方法的探索,思考利用有效手段來激發(fā)學生主體參與意識,畢竟學生只有真正參與才能掌握歷史,所以本文也就如何實現(xiàn)這一點進行了如下分析:
傳統(tǒng)歷史教學課堂之上,教師主要負責教,而學生則負責學,教學關系則也是以我講、你聽,我問,你答為主,學生在課堂上是被動聽課,能夠主動思考與參與的機會少之又少。新課程標準有指出,教學應該是教師的教、學生的學有效統(tǒng)一,所以高中歷史教師一定要及時轉變傳統(tǒng)歷史課堂角色地位,在課堂上充分發(fā)揮出學生主體作用,利用師生有效有效互動來激活學生主體參與積極性,從而有效優(yōu)化高一歷史教學[1]。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學的時候,教師就需要及時改變傳統(tǒng)課堂教師單獨講解的教學現(xiàn)狀,在教學課堂上轉變師生角色,發(fā)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角色作用,基于這一目的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提出如下問題:“我國最早的國家是怎樣產生的? 為什么說‘夏’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 它與原來部落聯(lián)盟之間存在什么樣的差異? 夏、商、西周時期的人們是怎樣參與到國家政治之中的呢?”借由這些問題來有效點燃學生參與積極性,然后讓學生先自主閱讀與思考,從而有效幫助學生了解我國古代政治萌芽現(xiàn)狀,最大程度高一歷史課堂教學效果。
情境教學法應用于高一歷史教學課堂也能有效激發(fā)學生主體參與積極性,所以在高一歷史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相應的教學情境,借由此來有效激發(fā)學生參與意愿。相較于其他教學情境而言,多媒體情境具有直觀、生動等特征,將其有效應用于高一歷史課堂導入階段,能夠有效引導學生主體參與到課堂學習與思考之中,從而有助于歷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為此,在高一歷史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多媒體情境,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參與意愿。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抗日戰(zhàn)爭》這一課時內容教學的時候,教師即可在課堂導入階段聯(lián)系教學目標來為學生制作出抗日相關視頻資源,將其作為教學導入有效點燃學生思維活躍度,這樣學生主體參與意愿才能得到有效提升,從而有助于高一歷史課堂教學質量得以提升[2]。
在課堂教學中要想有效引導學生主體參與,高中歷史教學還可以積極組織合作探究活動,這不僅是有效促進學生主體參與的重要手段,也是讓學生形成良好合作意識的關鍵。合作探究是以小組為主要教學形式而展開的教學活動,其主張學生合作探究、一同思考,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手段,教師將其應用于高中歷史課堂能夠讓學生在生動且有趣的課堂上主動參與到歷史知識思考與探究之中,同時還能在合作探究中形成思維碰撞,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掌握這一課時教學內容。例如,教師在在對學生進行《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特點》教學的時候,若想讓學生有效掌握“分封制與宗法制的關系”十分困難,這個時候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個性與能力合理劃分小組,然后讓各個小組一同探討這樣知識點,這樣才能有效發(fā)揮出學生主體參與作用,在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的同時,促進學生合作意識得以形成。
在高一歷史課堂教學實踐中要想有效引導學生主體參與,除了上述幾點之外,教師還可以在教學實踐中聯(lián)系學生實際生活來進一步增強學生參與意識。無論是任何課程學習都離不開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體驗,學習的最終目的也是應用于實際生活,所以在高一歷史教學課堂,教師一定要盡可能聯(lián)系實際生活來進一步增強學生參與意識,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發(fā)展[3]。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古代希臘民主政治》教學的時候,即可在課堂上聯(lián)系現(xiàn)如今總統(tǒng)選舉發(fā)生的事情來作為案例引導學生對古希臘政治制度形成有效了解,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理解和感知,同時還能有效增強學生主體參與意識,優(yōu)化高一歷史教學。
綜上所述,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篩選,而是為了促進學生成長與發(fā)展。在高中歷史教學課堂只有學生真正參與、體驗和感知,才能對歷史教學內容形成有效理解,同時在歷史課堂樹立起正確的歷史觀念以及價值觀念,有效優(yōu)化高一歷史教學課堂。為此,高中歷史教師一定要注重學生主體參與的引導,結合高中生實際訴求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來有效引導,從而有效提升歷史教學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