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孟全
中學物理教師在開展活動教學時,要滿足四項基本需求:學生需自愿參與其中、活動內容需多元化、保證活動持續(xù)進行、確保此教學模式有效。由以上可以看出,中學物理活動教學的本質是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導者,增強其學習能動性,使其在該活動開展時,有秩序地融入活動中,從而培養(yǎng)其邏輯辨析能力,為國家的人才建設貢獻力量。
開展活動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激發(fā)學生對物理的探索興趣,從而增強其學習的能動性,主動去汲取物理知識,正因如此,物理教師在進行教學模式之前,要為學生營造出優(yōu)質的活動情境,在這種學習氛圍的烘托下,學生才會愿意自愿參與其中。要使學生自愿投入到活動學習中去,首先,需要從其生活的環(huán)境入手,將課本上枯燥的知識內容轉換為學生熟知的日常現象,給學生從原有的事物中,帶來新奇的感受,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使得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物理學習課程之中。
中學物理活動教學的目標人群是全體中學生,中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程度參差不齊,因此,該活動教學的研究課題就不能僅局限于中學物理教材之中,其探索問題特點應是開放、多元的,其中不乏包括一些對立且矛盾的問題存在,引導學生細致地斟酌、觀察此課題,并在內心中形成特定的思維體系。除此之外,還要鼓勵學生交流其研究成果,讓學生能從多種層面看待問題,培養(yǎng)其發(fā)散性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使得其遇到問題時,能從多角度出發(fā),以發(fā)展的眼光進行解決。
開展中學物理活動教學對學生來說,是意義重大且影響深遠的,這就要求教師在對該活動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制定一個長遠的教學計劃,但從如今的大形勢來看,在開展活動教學時,仍有不少物理教師將此教學模式流于形式,或是其短期內的教學成效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時,便會直接選擇放棄,重新沿用以往的教學模式。厚積而薄發(fā),對任何知識的掌握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求教師在活動開展時,根據其規(guī)定的規(guī)范性內容,持續(xù)完成其制定的教學目標內容。
在開展物理活動教學時,不應該只選擇簡單的課題進行研究,反復探索簡單的問題,會使學生如井底之蛙般產生錯覺,還會導致學生在往后的習題練訓練中,產生眼高手低的現象。因此,教師在設計活動方案時,要分階段地制定課程計劃,要讓活動內容隨著學生能力的提升發(fā)生變化,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不斷打破學生對原有物理課題的認知感,將計劃的制定與學生的心理學習狀態(tài)緊密結合,最終使學生完成物理學習中的全面突破。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生活中處處有奧妙,學生最早的學習經驗是從現實中攫取的,物理這門學科,大多闡述的是大自然中的物理現象,對學生來說都是可見性很強的。雖然,此學科來源于自然,但是又超越了自然。因此,物理教師的主要教學目的,是將學生從以往對日常事務的簡單認知中,引入更為深層的學科含義之內。這就要求教師要將很多利用日常思維定式難以解決的矛盾性難題,搬到輕松愉悅的活動教學現場,給予學生對其深入理解的機會。學生在對該矛盾性問題進行解析時,可以與其他同學進行詳細探討,對此課題進行思維轉化,嘗試將其具化知識融入到現實生活之中。舉例說明“加速度”內容,教師可以用行駛的客車作為參考實例,提供客車加速的數據,突然剎車時,研究其力的作用方向及大小,這樣可以讓學生在腦海中重現其現象內容,再融入專業(yè)性的物理知識對其深入研究。
開展物理活動教學的內容可以設定在學生所在的現實情境之中,在學生學習物理知識之時,與此時此刻的情境所聯(lián)系,在學生所處的氛圍之中獲得最真實的感受。例如,學習自由落體運動章節(jié)時,讓學生用測量尺測量手拿物體的位置與地面的高度,記錄物體質量,以研究其他變量與加速度之間的關系。這些活動的內容與學生所處的現實情境相聯(lián)系,會給學生傳達出一種特別的情感體會,這會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探索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動性。
(1)先制作后學習
對于一些較難以理解的物理知識來說,學生在對其理解記憶之前,需要對其進行實物演示操作,首先制作其實物模型,例如游標卡尺、旋轉測微器等,在學生對其實物制作時,應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其想象力,使其運用嫻熟的動手能力,結合此兩種能力,對其物理知識滲透入心。
(2)思維推理活動
所有公式、定理的成立都不是憑空產生的,都是經過物理學前輩的反復研究、仔細推敲得來的,因此,若想真正掌握課本上的硬性知識,僅靠死記硬背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引導學生對其定理仔細推敲,并鼓勵其清晰表達自己的推理過程,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可以從推理之中真正理解其公式內涵,還能讓學生認為自己所學的知識內容有據可依。
(3)思維辨析活動
學生學習物理知識時,大多停留在書本淺層之中,例如,僅是對其概念及公式定理進行研究,中學物理教師并沒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解題思維,教師若想對其學習的知識進行深層的認識,就不得不訓練其聯(lián)想能力,建立起事物間的聯(lián)系體系,最終形成整體的系統(tǒng)。因此,中學教師在開展物理活動教學時,要指引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內容仔細剖析,讓其能從片面的知識內容聯(lián)想到整體,這都要求學生先對一個原理進行剖析,然后再與別人的研究成果相聯(lián)系,進而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構成正確、合理的思維模式之后,就能對所學的知識內容掌握得嫻熟、透徹。
萬變不離其宗,開展物理活動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對學習的知識點掌握得更加牢固,對其物理解題技巧應用起來更加自如。因此,物理活動教學學習時,不能脫離物理教材隨意開展,課題的選材不能偏離生活,要跟上教材課程,其內容的設定不能超出學生的認知范圍,因此,在開展圖例教學活動之前,要設計出科學、合理的活動教學計劃,不斷研討出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
中學物理最重要的兩大學習知識內容分為電學和力學,因此,物理活動教學的開展一定要依托于這兩個活動的主綱線之中。物理活動教學的開展內容不能是一成不變的,應該隨著活動內容的變化而改變。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在讀所學內容的同時,也能讓學生從整體出發(fā),感受到物理這一學科的奧妙。沿著力學和電學這兩條活動主線,可以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科學活動,并保證此活動能夠長久進行。
中學物理是一門相對來說比較復雜的學科,其中包含的電學及力學的知識點涉及了很多自然科學中的知識點,僅靠單純的書本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活動教學便是一個契機,它的特性是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在有秩序、有規(guī)劃的課堂氛圍中,分階段地展開物理活動教學的章節(jié)內容。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對其所學習的物理知識有深入的理解,進而使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有大幅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