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雪
摘 ? 要:新高考背景下,建設新課程育人體系的路徑與策略是高中學校面臨的重大課題。為適應新高考改革潮流,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學校新課程育人體系建設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宗旨,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基點,以“兩個體系”“三個注重”為引領,以“四個書院、學院建設”為推力,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施“五育并舉”,全力培養(yǎng)好學生的愛國情懷、人文素養(yǎng)、科學精神和藝體修為等核心素養(yǎng),為應對高考改革、學生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全力開創(chuàng)新時代優(yōu)質高中新局面。
關鍵詞:新高考;新課程育人體系;課程建設;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10X(2020)36-0027-04
一、新課程育人體系建設策略及實踐背景
基于對江蘇省蘇州中學、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常州市第一中學、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南京市第29中學等7所百年名校的考察,得見名校三大共通特質,即厚重的學府氣息、濃郁的學術氛圍、突出的學生地位。概言之,學府、學術、學生構成名校三大核心特質。保定市第一中學作為百年名校,也應具備與以上百年名校相通相合的辦學體系和品牌特質,即名校具備的“兩個體系”和“三個注重”。兩個體系,即鮮明的文化體系和完整的育人體系;三個注重,即注重營造學術氛圍,注重課程開發(fā)建設,注重挖掘校史資源。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其內涵建設、科學管理、教師發(fā)展上,尤其體現在各個體系的融和及新課程的構建上。惟有如此,學校才能保持強大的生命力,才能真正創(chuàng)出品牌,才能將學生發(fā)展、教師發(fā)展、學校發(fā)展推向新的高度。
根據河北省官方公布的高考改革實施方案,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新高一年級開始實施高考綜合改革,全面實行“3+1+2”新高考模式。進入新時代,面對新高考,保定市第一中學結合辦學實際做出整體發(fā)展規(guī)劃,對新高考背景下的新課程體系進行全方位評估,決定設計規(guī)劃并實踐落地一套能體現百年一中特色的有理念、有目標、有生成,且具備未來性、實效性、系統(tǒng)性的新課程育人體系和可操作路徑,旨在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適應新高考新課程新要求。為此,保定市第一中學整體規(guī)劃了新課程育人體系和四個書院學院建設方案,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施“五育并舉”,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人文素養(yǎng)、科學精神、藝體修為等核心素養(yǎng),在終端實踐中解決習總書記提出的“為誰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的問題,為新高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做好全面支撐,全力開創(chuàng)新時代優(yōu)質高中新局面。
二、新課程育人體系建設策略及實踐內容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明確提出“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育社會主義接班人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成為當前各級各類學校的一項重要任務。拓展“培育社會主義接班人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就是要構建大學和高中有機銜接的課程體系,把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總體要求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關內容細化為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和學業(yè)質量標準,融入各學科課程標準、教材編寫和考試評價中。
新高考背景下,保定市第一中學與本地大學合作,共建四個書院學院,開創(chuàng)高中新樣態(tài)。而各書院學院名稱,均以學校著名校友或與學校有深厚淵源的名人命名。一是以著名作家冰心命名“冰心人文書院”。冰心是學校前身同仁中學校長、人民教育家楊繩武先生的同學,她一直關心著保定市第一中學的發(fā)展,曾欣然為學校題寫校名。冰心先生是中國文學的一面旗幟,以她的名字命名人文書院,旨在傳承人文精神,培育學生人文素養(yǎng)。二是以著名科學家牛滿江命名“牛滿江科技學院”和以著名化學家張玉奎命名“張玉奎化學院”。牛滿江是學校校友、世界著名生物學家;張玉奎是學校校友、中科院院士。以兩位校友的名字命名科技學院和化學院,旨在傳承科學精神,培育學生科學素養(yǎng)。三是以著名慈善家田家炳命名“田家炳立德書院”。田家炳是田家炳基金會創(chuàng)辦人,被譽為“中國百校之父”。他為學校熱心捐資,建立起田家炳中學。以他的名字命名立德書院,旨在傳承愛國奉獻精神,培育學生責任擔當和天下為公的大德情懷,拓寬德育實踐渠道,完善德育課程體系。四是以著名音樂家曹火星命名“曹火星藝體學院”。曹火星是學校校友、經典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詞曲作者,被譽為“人民音樂家”。以他的名字命名藝體學院,旨在傳承紅色精神,并依托學校女足精神,培育學生藝術修為和體育精神。
各個書院學院課程的構建,遵循“突出特色、分類分層”的原則,有選擇、重差異地設置課程門類,為培養(yǎng)多規(guī)格、多層次的人才打下基礎。設置課程有三類:一是基礎類課程,即國家必修類課程,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二是拓展類課程,即國家選修類課程(包括校本課程、生涯規(guī)劃課程、社團課程等),面向部分學生,培養(yǎng)專門人才;三是研究類課程,即大學先修課程、競賽課程、強基課程,面向個體學生,培養(yǎng)專業(yè)英才。書院學院課程,制定詳細課表,定時定地定人,課程圍繞四個書院學院分版塊設置開展,授課或活動時間統(tǒng)一定于每周五第10節(jié)和第11節(jié)兩節(jié)課時間。具體如下:
(一)冰心人文書院課程
冰心人文書院的發(fā)展目標是“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加強國際學術文化交流,做好文化融合;著力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涵養(yǎng)人文情懷;堅決落實立德樹人任務,再創(chuàng)學校品牌”。
1.國學類課程(設立顧隨國學講堂),由合作大學文學院教師和學校語文名師授課,課程包括中國哲學、中國民俗、中國古典文學名作欣賞(諸子百家、先秦散文、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
2.文學類課程(設立冰心文學講堂),由合作大學文學院教師和學校語文名師授課,課程包括中國現當代文學經典作品導讀、世界經典文學名著導讀等。
3.文字類課程(設立古文字研究講堂),由合作大學文學院教師授課,課程包括漢字的演變、古燕國文字研究、契丹文字研究、西夏文字研究等。
4.表達類課程(設立語言表達講堂),由合作大學文學院教師、本地籍作家、知名播音員、報社撰稿人及學校名師等完成授課,課程包括學術研究入門、文學創(chuàng)作、朗誦與演講、時事評論、高考作文等。
5.國際文化交流課程(設立國際文化交流講堂),由學校國際交流中心負責課程管理,開設國際文化交流相關課程,由外籍教師、合作大學文學院相關教師、學校英語教師等完成授課。
6.社團課程,由人文書院負責人、學校團委、合作大學文學院教師及相關大學生社團負責人、本地籍作家、知名播音員、報社撰稿人、話劇職業(yè)工作者、學校名師等規(guī)劃建設并指導相關課程。社團課程包括丁香文學社、契丹與西夏文字研究社、國學朗誦社團、古城游學社、記者團、書法社、外語社、戲劇社、百年校史研究社等。
(二)牛滿江科技學院(含張玉奎化學院)課程
牛滿江科技學院(含張玉奎化學院)以“多元發(fā)展,發(fā)現學生潛能,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英才”為發(fā)展目標,構建基礎課程、拓展課程和創(chuàng)新課程等三級課程體系。
1.國家必修課程和選擇性必修課程:由各科教研組長帶領學科教師研讀2017年版新課程標準,出臺學科學習手冊。手冊內容包括高中三年(“1+3”創(chuàng)新實驗班四年)教材重組與課時安排,學科分層計劃與實施等。
2.生涯規(guī)劃課程:生涯課程包括生涯中心組織的專業(yè)生涯課程,各學科負責的學科生涯課程及心理中心負責的心理課程。三大類生涯課程將匯編校本生涯教材,設計貼近學生的生涯活動,形成特色生涯課程體系。
3.強基課程:對準國家強基計劃,開設大學先修課程、學科專題課程等。強基課程由各教研組負責,力求類型全覆蓋,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強化,打造精品課程。
4.競賽課程:精選并培養(yǎng)學科競賽教練員或購買金牌教練團隊,完善各科競賽課程體系,實現線上和線下培訓相結合,校內和校外培訓相結合,日常學習與假期集訓相結合,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發(fā)展,獲得優(yōu)秀競賽成績。
5.創(chuàng)新課程:包括CAP課程、科技創(chuàng)新課程、STEAM課程等,實現基礎培訓、選苗、選題、輔導規(guī)范化,營造學??萍紕?chuàng)新氛圍,激勵更多人參與,培養(yǎng)更多人獲獎。
6.高研實驗室課程:為銜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一流大學對創(chuàng)新人才的選拔需求,學校依托清華大學附屬中學物理信息化工程高研實驗室、環(huán)境與自然資源遙感高研實驗室,開設“高研實驗室課程”。課程內容涉及數學、物理、化學、計算機技術、軟件工程、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等。
(三)田家炳立德書院課程
田家炳立德書院課程旨在立德樹人,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奉獻精神、責任擔當和領袖氣質。課程設置分室內教學和課外實踐兩大版塊。
1.課程設置。向黨精神課程:國旗班、業(yè)余黨校、校友楊景山革命烈士事跡、學校滑翔班歷史;領軍精神課程:校史系列、校友人物生平和事跡學習;田家炳精神課程:田家炳先生事跡學習和精神解讀;雷鋒精神課程:雷鋒奉獻情懷和革命精神學習;宏志精神課程:宏志班的設立、發(fā)展和宏志精神解讀。
2.實施途徑。知識教育:專門課程和相關課程知識滲透。班會教育:常規(guī)班會和自選主題班會。升旗教育:主持、新聞播報、升旗手事跡介紹和國旗下講話。課外活動:板報和征文評比、演講和辯論賽。校史教育:參觀校史館、聽取校史知識和參與校史研究。宣傳教育:參與學校電視臺和廣播站活動、校園展板布置和教室板報繪制等。報告教育:成功人士、知名校友和相關領域專家事跡介紹和成功經驗分享。社團教育:體驗類、興趣類、特長類和知識學習類等團隊活動。實踐教育:校內外勞動奉獻、參觀學習、體驗互動等形式。
3.實施保障。制度保障:相關德育規(guī)定。師資保障:班主任隊伍為核心。隊伍保障:班團干部、學生會和各學生社團。課程保障:田家炳學院核心課程和德育領域的其他模塊課程。陣地保障:班團會、升旗儀式、板報和征文評比、演講和辯論賽、校史館參觀、廣播站和電視臺、家長課堂、社團建設、藝體活動和社會實踐等。環(huán)境保障:校園展板、班級外墻、教室內墻、后黑板、校報??V播站、電視臺、微信平臺等。
(四)曹火星藝體學院課程
曹火星藝體學院課程旨在“以美育人,健康第一,以校友曹火星精神為中心,著力培養(yǎng)擁有藝術素養(yǎng)和體育精神的新時代一中學子”。課程設置指向藝體方向,音樂、體育、美術三個版塊課程是其主要載體。
1.美術課程及活動。美術四級課程:其一是根基性課程,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基礎美育的大美課程;其二是延展性課程,可供學生選擇,促進興趣和才藝發(fā)展的大美輔助課程;其三是發(fā)展性課程,以特長培養(yǎng)為主的大美社團活動課程;其四是提升性課程,聘請高校專家教授進校授課的高端課程。拓展延伸活動:其一是“以美興校”主題活動,如班徽設計、主題板報設計、主題文化墻設計、主題藝術節(jié)作品展覽、主題校園風光攝影、主題賀卡設計、高考宣傳海報設計等;其二是“走近藝術保定”系列游學活動,除走進保定博物館、美術館外,還實地領略定州緙絲、木偶、荷花燈、曲陽雕塑、易水硯、安新葦編畫、涿州皮影、定瓷、直隸總督署、古蓮花池、滿城漢墓、大慈閣、鐘樓等本土藝術魅力。
2.音樂課程及活動。必修課程:音樂鑒賞課程、歌唱課程、演奏課程、音樂創(chuàng)編課程、音樂與舞蹈課程、音樂與戲劇課程等六個版塊。選修課程:合唱課程、合奏課程、舞蹈表演課程、戲劇表演課程、音樂理論基礎課程、視唱練耳課程等六個版塊。音樂活動月:三月聲樂比賽、四月文藝展演、五月地方戲曲進校園、十月舞蹈比賽、十一月器樂比賽、十二月藝術節(jié)等活動。音樂社團周:有計劃地制定社團活動主題,活動時間擬定為每周五下午第三節(jié)課,按時常態(tài)活動,期末成果匯報。
3.體育課程及活動。體育課程:包括體能課程、體育與健康課程、球類運動課程、田徑運動課程、體操運動課程、武術與民間傳統(tǒng)體育課程、水上或冰雪運動課程、新興體育運動課程等。體育社團:足球、籃球、體育舞蹈、跆拳道、乒乓球、羽毛球、輪滑、國際象棋等社團。大力弘揚“熱愛、堅守、科學、嚴格”的女足精神,繼續(xù)加大女足俱樂部品牌建設。
三、新課程育人體系建設策略及實踐反思
各書院學院建立之初,保定市第一中學充分挖掘學校百年歷史、百年文化、百年人物、百年故事等資源,有效整合近20年來學校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五大競賽成績、高考輝煌、國際辦學、宏志班、雷鋒班、飛行員苗子班、全國女足冠軍等新晉資源,課程建設逐步完善,課程設置日趨合理,課程管理整體有序,課程整合論證嚴謹,課程開發(fā)新而兼故,課程規(guī)劃近思遠慮。書院學院新課程的開展,一方面有效調動了教師發(fā)揮個人特長和主動研究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為學生搭建了豐富多元且具個性化的課程平臺,豐富了學生的個人選擇,初步完成了學院架構和新課程育人體系的整體建設。
在新課程育人體系逐步落地的同時,也會遇到諸多困難。如:如何讓學生根據自身興趣和特長自由選擇學院教師和課程內容,真正實現書院學院“突出特色、分類分層、有選擇、重差異”的建設初心;如何有效合理完成學生對書院學院課程的最后評價。為此,學校正著手研發(fā)課程選擇和評價APP,以提升課程實施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