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摘 要】本文闡述基于SPOC的智慧黨建學習支持中心的含義及優(yōu)勢,分析其構建路徑,并論述構成基于SPOC的高校智慧黨建學習支持中心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與流程、課程體系、個性化學習范式、教學數(shù)據(jù)和學習行為數(shù)據(jù)系統(tǒng)、學習反饋與多元評價系統(tǒng)等模塊。
【關鍵詞】SPOC 智慧黨建學習支持中心 構建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43-0023-02
黨課教育是黨在長期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一種傳統(tǒng)的、經常的、有效的教育形式,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基層黨員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徑。網絡時代,如何設計大學生黨員成長與培養(yǎng)新模式,是當前黨建課程的研究熱點之一。近年來,基于小規(guī)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理念的學習中心技術普遍應用在網絡教育教學過程中,為學習者構建個性化黨建學習環(huán)境提供了可靠的解決方案。本文擬基于SPOC模式,探討如何構建高校智慧黨建學習支持中心,形成個性化的黨建學習環(huán)境。
一、基于SPOC的智慧黨建學習支持中心概述
基于SPOC的高校智慧黨建學習支持中心是順應網絡時代遠程學習需求,以學習者為主體,以網絡電子設備終端、網絡學習資源、網絡學習軟件環(huán)境為載體,貫穿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作業(yè)、教師輔導、學習評測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提供課前、課中、課后全過程綜合性、個性化學習服務,并在其中融合學習者問題獲取知識建構過程,從“技術—學習”的雙重視角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構建的數(shù)字化教學平臺。
相比純粹采用大規(guī)模開放的在線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方式,基于SPOC的高校智慧黨建學習支持中心具有以下優(yōu)勢:一是通過限定學員的準入條件和參與規(guī)模,對不同類型的學員制定不同的學習方案、不同的學習內容,從而實現(xiàn)不同類型的學員獲得有區(qū)別的、個性化的、力度更大的學習支持;二是通過設定參與在線討論、完成規(guī)定的作業(yè)和考試等具體要求,保證學員學習時間和學習強度,學習方案更具完整性、系統(tǒng)性,能夠避免出現(xiàn)學員高逃課率和低完成率的情況;三是教師是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者、學習者、整合者,可以根據(jù)學員實際需求整合各種線上和線下教育資源,組織學員分組學習討論,隨時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讓問題在學習討論中得以解決。
二、基于SPOC的智慧黨建學習支持中心構建路徑
SPOC技術融合了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科學技術,給高校黨建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的思路,其各種應用場景的解決方案為黨建教學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構建基于SPOC的智慧黨建學習支持中心,主要是為了解決目前網絡黨建平臺普遍存在的課程內容分散、學習路徑雷同、學習方式難統(tǒng)一、學習過程無監(jiān)管等問題,保證學員能按照知識體系架構完成課程的學習,做到因材施教。高校黨建理論課教學采用SPOC教學模式,便于將黨的發(fā)展、黨史等理論的最新內容及成果充實到黨建教學中,既有效解決相關內容的時效性問題,也解決學習者學習時間碎片化、地點不集中的問題。黨建教學必然與經濟、國際國內時事政策變化、科學發(fā)展相關,因而要對變化的局勢作出回應和解釋,而SPOC就為黨建教學提供了這方面的便利,因為SPOC的智慧黨建學習支持中心可以把最新理論成果及時地錄制成視頻放到平臺上,并能精準地推送給對應的學生進行在線學習。
基于SPOC的智慧黨建學習支持中心構建路徑如圖1所示。首先,開展高校智慧黨建教學現(xiàn)狀分析。一是采用實地考察、學習者問卷調查、教學者訪談等方法,對高校黨建教學信息化狀況、教學內容、教學中存在的困難進行總結和分析,梳理出問題及成因;二是以比較研究法、調研分析法對智慧黨建學習支持中心支撐工具和涉及的相關技術進行分析,為建立智慧黨建學習支持中心模型打下基礎。其次,開展基于SPOC的學習支持中心理論研究?;诟咝V腔埸h建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結果,以文獻調查分析法、行為研究法、內容分析法開展教學策略、課堂模式的研究,形成基于SPOC的學習支持中心理論研究成果,為建立高校智慧黨建學習支持中心模型提供理論支撐。再次,以基于SPOC的智慧黨建學習支持中心模型為基礎,選取教學方法、教學工具,形成具體的應用案例。最后,從理論、技術、實踐三個維度對智慧黨建學習支持中心新的教育技術應用場景進行可行性分析,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形成具體模型。選取數(shù)字化教學內容設計方法、數(shù)字化教學實施設計方法、個性化診斷和分格方法以及虛擬現(xiàn)實等環(huán)境支持的技術方法,進一步細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設計,完善軟件技術工具選擇、技術方案設計,最終通過大數(shù)據(jù)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對學習者的知識領域、學習行為習慣、技術能力等個性化特征進行診斷及分析,構建高校智慧黨建學習支持中心,實現(xiàn)個性化的學習環(huán)境。
三、基于SPOC的高校智慧黨建學習支持中心的構成
按照上述構建路徑所構建的基于SPOC的高校智慧黨建學習支持中心主要由以下模塊構成。
(一)教學環(huán)節(jié)與流程。通常來說,高校智慧黨建學習支持中心的學習者主要有群眾、中共黨員兩個類型。按照黨員發(fā)展流程,群眾又可細分為普通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發(fā)展對象。相應地,教育教學類型可分為入黨啟蒙教育、入黨積極分子培訓、黨課培訓、專題學習等。不同的教育教學類型,對學習者有不同的身份限定,學習者符合條件并且通過申請后方能進入培訓班學習。中心通過AI算法為不同的培訓班制訂適合的培訓計劃,并提供其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教學流程的差異化方案,針對學習者可訪問的學習資源、學習時長、學習時間限定、學習反饋等制定較為合適的具體要求。
(二)課程體系。基于SPOC的高校智慧黨建學習支持中心的課程體系如圖2所示。課程體系主要構成如下:一是核心課程,可分為課前預習(多為微課)、基礎知識課程(多為1對N的講座、微課)、專業(yè)知識鞏固練習及評測等。二是拓展課程,其中包括公開課程:一般為互動型微課,每個課堂有人數(shù)限定,也可以面向具體的班級,通常設計有搶答、必答、討論互動等環(huán)節(jié);專項課程:針對某一特定的內容或者主題,在某一特定的時間,臨時性地開設1對N直播課程,學習者必須符合既定的聽課者條件,通過申請或者搶課的方式進入學習;專家型SPOC課程:此類課程是與線下講座類型相當?shù)?、相對獨立地開設1對N直播課程,學習者需要實名認證登錄學習中心,獲得課程授權后才能得到學習資格;學習論壇:為開放的討論互動區(qū)域,在此學習者可以向所有的用戶提問,也可以回答其他人的問題,還可以關注自己喜歡的用戶。三是綜合實踐,包括實踐活動及教學、活動成果的展示與分享。
(三)個性化學習范式。基于SPOC的高校智慧黨建學習支持中心將學習的主導權給予學習者。學習者在核心課上完成視頻、講座或閱讀相關的電子書籍,在學習中心與其他學習者討論。在核心課以外,學習者自主規(guī)劃學習內容、學習節(jié)奏、風格和呈現(xiàn)知識的方式。教師則采用SPOC形式滿足學習者的需要和促成他們的個性化學習。此外,中心通過互聯(lián)網技術、AI技術為學習者提供豐富的在線課程,通過互聯(lián)網技術展示與分享學習者學習和活動成果。
(四)教學數(shù)據(jù)和學習行為數(shù)據(jù)系統(tǒng)。教學數(shù)據(jù)和學習行為數(shù)據(jù)系統(tǒng)記錄每一名學習者的學習活動,使用智能算法分析學習者學習習慣、身份特征、關注和回答的問題、學習表現(xiàn)等信息,不斷優(yōu)化學習者的學習路徑,從而形成每一個學習者特有的學習場域。隨著學習者在學習中心的學習活動不斷增多,系統(tǒng)為學習者提供的學習路徑將更為精準,學習者也能獲得個性化的學習方式。
(五)學習反饋與多元評價系統(tǒng)。在學習支持中心建構符合多元化原則的評價體系,立足教育、培養(yǎng)、發(fā)展黨員的需求,以全面考察學習者的思想進步為評價目標,采用思想成長記錄的方式,建立學習者“成長的足跡”的培養(yǎng)記錄。在技術層面,以采集能夠反映黨建教學及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資料,記錄學生的成長過程,從而促進學生的思想發(fā)展。
SPOC是在線課程的一種實施范式,具有小眾化、限制性、集約化、個性化等特點,基于SPOC的高校智慧黨建學習支持中心與傳統(tǒng)黨建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代表了黨建教學未來發(fā)展方向。本文結合SPOC資源特點和高校黨建教學改革需求,構建了基于SPOC的高校智慧黨建學習支持中心,以期為高校黨建教學提供借鑒,使新技術、新模式在高校的黨建教學中落地生根,促進高校黨建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智淑亞,高素美.基于SPOC混合式學習模式的實踐探索[J].教育現(xiàn)代化,2015(12).
[2]Lorna M Dreyer.Exploring collaboration between mainstream and learning support teachers[J].Education as Change,2014(1).
[3]Michelle Bettencourt.Supporting 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 Through Service Learning[J].Foreign Language Annals,2015(3).
【基金項目】2017年度廣西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MOOC4.0下高職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GXGZJG2017A011);2016年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SPOC翻轉課堂交互式微課程的設計與研究”(2016-B005)
【作者簡介】王 慧(1978— ),女,廣西桂林人,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信息安全、計算機專業(yè)教育教學、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責編 蘇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