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體育教學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體育教師在深度鉆研、理解教材的同時,應充分發(fā)揮自身體育專項的優(yōu)勢,拓展教學深度,與學生一起學習,共同成長。
[關鍵詞]足球;教學;案例;嘗試;滲透
[中圖分類號] G62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0)06-0050-02
一、案例背景
事情源于與幾位一年級學生的課前聊天。每節(jié)體育課前都會有學生問我:“老師,這節(jié)課我們學什么?”還沒等我回答,很多學生就圍繞“足球”討論起來:“老師,我喜歡足球!”“老師,我也很喜歡足球!”“老師,我們什么時候可以在體育課上進行足球比賽呀?我射門可準了!”……從學生的話語中,我感受到他們對體育課、對體育老師充滿了期待。
二、實踐嘗試
回顧學期的教學計劃,一年級并沒有足球教學的安排。難道沒有安排,就對學生的熱切渴望視而不見嗎?試想,如果學生在一年級體育課中就能系統(tǒng)地學習足球的知識和技能,那該多好呀!這樣的想法激勵、催促著我這個非足球專業(yè)的教師,深度學習足球教學的內容與技能。這時,一節(jié)公開課正好給了我一次磨煉學習的機會。
備課從確定主題開始。在小學《科學的預設,藝術的生成》教材中,最早出現(xiàn)足球教學在二年級的課堂上,以撥球、拉球等球性練習為主。那么,針對一年級學生的年齡、體能特點,適合學習些什么呢?我主動尋求學校足球專業(yè)教師進行指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習需求研討“教什么”。最終,我確定本課的學習主題——停球,即讓學生在系列游戲與練習中,初步了解足球運動中人與球的關系,體驗學習多種停球的動作與方法。
在教學設計的研討中,我請指導教師把我當作學生,反轉角色,從學生的視角看教學。在指導教師的幫助下,在一節(jié)節(jié)磨課中,我對教材的理解更透徹,對教學重、難點也能精準把握。本課的教學設計以雙人合作學習為主,引導學生在一起玩、合作練、互相比、共同展示的學習過程中,創(chuàng)想與練習不同的停球方法。在熱身準備階段,為了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合作學練的意識,我讓學生分組進行“合作跑”的慢跑游戲及面對面做操的活動。在充分熱身后,“換位”小游戲讓學生歡快地比試著“看誰最快跑到球的前方”,也為接下的停球教學做好了準備。
足球最“擅長”的是滾動,那么,運球中如何讓球不出界呢?課堂提問將學生瞬間引向本課的學習主題——停球,學生在合作討論中嘗試各種各樣的停球方法。當我也一起加入練習時,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就更高了,在練習中掌握與鞏固了本課的學習重點:停球中需要做到快速跑到球的前面,屈膝降低重心,用腳將球擋住。
“那么,誰的方法最好,誰的球最聽話,說停就停呢?”在“我運你停”“我運我?!钡榷喾N形式的合作練習中,學生不斷地提高反應速度,由生疏到熟練,最終全班學生都能做出各種姿勢的停球,90%以上的學生能熟練地完成停球動作。最重要的是,在整個學練過程中,每個學生的身旁都有一位學習伙伴,他們互相幫助、相互比評,在合作學練中共同學習與提高。在最后“你來我往”的游戲中,每一對學生組合還共同展示了本課的學習成果。當我宣布下課時,學生仍然意猶未盡。
三、案例反思
為了讓學生的足球學習有連續(xù)性,在教研組集體備課中,我們針對一年級學生設計了足球單元的教學?!芭d趣是最好老師”,激發(fā)興趣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效率高。實踐證明,教師只有深度鉆研教材,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加強不同體育項目的拓展學習,才能更好地優(yōu)化“教”與“學”。
1.深度理解教材,拓寬教材廣度
教材是教學的主要依據,是連接教師與學生、課內與課外、知識與方法、能力與發(fā)展的紐帶。因此,教師應深度鉆研和理解教材,根據學校與學生的特點,拓寬教材廣度,由“教教材”轉變?yōu)椤坝媒滩慕獭薄@?,低年級學生非常喜歡爬行,教師教學常規(guī)的爬行方式是利用墊子進行各種平面爬行。如果將爬行由平面變?yōu)榱Ⅲw,讓學生通過搬、推、抬等方式拼搭不同高度的紙箱,再在紙箱上爬一爬,一定是特別的學習體驗。在這個過程中,要求學生掌握撐、跨、轉、下等動作,精煉的動作要求更讓學生迅速記住并掌握動作要領。同時,教師要向學生強調練習爬行的安全性,使學生懂得預見和化解爬高、跳下的危險。也就是說,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和學生學習的實際需要,對教材進行適當?shù)募庸ぬ幚?,讓教材中的知識和技能與學生的學習認知和生活經歷相聯(lián)系,從而轉化為易于學生接受的學習內容與方式。
2.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拓展教學深度
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的運動專項,且多年的運動訓練,使得教師對體育專項動作的理解與練習要求十分熟悉。因此,教師可在教學大綱的指導下,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有目標、有計劃、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拓展教學深度,不斷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體驗。例如,一體育教師的運動專項是田徑短跑,這樣在教學快速跑單元時,教師優(yōu)美的跑步姿勢、標準的示范成為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法寶”。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跑得快的方法,教師將專業(yè)的動作要領趣味化、兒童化,并自編“握拳臂彎前后擺,速度能慢也能快”等兒歌。這樣學生邊唱邊做,不僅快速掌握了動作的要領,還能根據節(jié)奏調整擺臂的速度。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樂于接受,且非常喜歡,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此外,由于體育學習、鍛煉具體很強的連續(xù)性,建議在學校教學安排允許的情況下,教師能夠申請跟班連任教學。通過長期的系統(tǒng)教學,使學生在平時的體育課中就能由淺人深、循序漸進地進行體育專項的學習。例如,一體育教師有花樣跳繩的運動專項,而體育教材對花樣跳繩的教學指導有限,如果教師能夠跟班進行系統(tǒng)教學,那么學生的學習就更有連續(xù)性,并會逐步形成班級特色,甚至有可能形成年級特色。在這個過程中,受益的不僅僅是學生,對于教師的成長也是非常有利的。
3.扎實專業(yè)素養(yǎng),加強學習力度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對孩子的身體健康、運動能力的發(fā)展越來越重視,且部分家長會利用周末或假期給自己的孩子報名運動興趣班,使學生的眼界與能力都得到了提高。那么,體育教師如何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在校內就有機會接觸、學習不同的體育項目?這就需要教師加大學習力度,促進自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教師不能只限于體育教材中要求的基本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還要加強除本專項以外運動項目的深度學習。同時,教師應充分利用校內體育教師資源,成立學習型小組,在校內集體備課時進行體育教材外的拓展學習。另外,教師也可以積極參加各級教研活動、特色項目專題學習及學習交流等活動。
公開課結束了,但思索、學習的腳步并未停止。如何讓學生學有所獲,讓教師教有所長,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究。希望體育教師不忘初心,繼續(xù)努力前行!
(特約編輯 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