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剛
[摘要]目的 探討磁共振動態(tài)增強掃描(DCE-MRI)在前列腺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5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計算機斷層掃描(CT)和DCE-MRI檢查。比較兩種檢查方式的診斷效能、靈敏度、特異性及準確率。結果 DCE-MRI的陽性檢出率高于CT,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DCE-MRI檢查的靈敏度、特異性及準確率高于CT檢查,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DCE-MRI在前列腺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較高,可為后期治療提供一定依據。
[關鍵詞]磁共振;動態(tài)增強掃描;前列腺癌;診斷
[中圖分類號] R737.25?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4721(2020)2(a)-0183-03
Application value of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scanning in the diagnosis of prostate cancer
LI Zhi-gang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Panjin Liaoyou Baoshihua Hospital of Liaoning Province, Panjin? ?12401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scanning (DCE-MRI) in the diagnosis of prostate cancer. Methods A total of 200 patients suspected with prostate cancer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5 to March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all patients were examined by CT and DCE-MRI. The diagnostic efficacy,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of the two method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of DCE-MRI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of DCE-MRI examinatio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T examination,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DCE-MRI has a high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prostate cancer, which can provide some basis for the later treatment.
[Key words] Magnetic resonance examination;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scanning; Prostate cancer; Diagnosis
前列腺癌在男性生殖系腫瘤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前列腺癌的發(fā)病率在男性所有惡性腫瘤中位居第2位,影響男性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1-3]。目前,臨床以外科手術治療為主。研究顯示,治療前進行臨床診斷,對患者后期治療具有重要意義[4]。因此,采取早期診斷非常重要。臨床檢查前列腺癌常用的幾種手段包括計算機斷層掃描(CT)、盆腔磁共振及彩色多普勒超聲等,對診斷疾病和后期治療均具有指導作用,在治療前列腺癌中采用磁共振動態(tài)增強掃描(DCE-MRI)具有較好的診斷效果[5]。為證實DCE-MRI技術的臨床診斷效果,本研究選取我院的200例前列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DCE-MRI在前列腺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年齡45~80歲,平均(64.81±6.02)歲;血清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水平8.55~102.60 μg/L,平均(53.50±14.78)μg/L。經術后病理組織活檢分期:A期15例,B期25例,C期18例,D期26例。A、B期患者的年齡55~78歲,平均(67.30±10.55)歲;C、D期患者的年齡55~80歲,平均(66.93±9.88)歲。本研究已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所有患者及其家屬簽字同意。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臨床病例資料完整者;②經肛門直腸指檢發(fā)現前列腺Ⅲ度腫大,質硬,右側葉表面結節(jié)樣改變[6];③均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①對造影劑過敏者;②合并心、肝、腎等嚴重器官功能障礙者;③合并精神障礙、認知功能障礙者。
1.3方法
64排128層寶石能譜CT掃描儀(美國GE公司)進行CT檢查,掃描前2 h患者需飲水500~1000 ml,膀胱保持充盈狀態(tài)。首先取仰臥位,常規(guī)行平面掃描,從患者雙側髂前上棘掃描,至恥骨聯合下緣。并設置掃描參數:螺距0.9,電流230 mA,電壓120 kV,層厚5 mm,矩陣256×256,層間距5 mm。然后行增強掃描,采用碘海醇造影劑(福安藥業(yè)集團寧波天衡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3569)注射液90~105 ml,經肘前靜脈或手背靜脈注入對比劑,高壓注射,控制流率在3 ml/s,閉推注后,行動脈期(30 s)、門靜脈期(60 s)加平衡期(120 s)三期增強掃描,將獲得的原始圖像經計算機處理后,進行三維重建,從多曲面重建為多層面,并輸入工作站,之后進行圖像處理。
1.5T超導磁共振掃描儀(美國GE公司)進行DCE-MRI檢查,檢查前禁食4 h,保證膀胱排空。首先取仰臥位,常規(guī)行SE序列掃描,從恥骨上方2 cm處開始掃描,依次經過前列腺冠狀位、矢狀位及橫斷位。并設置掃描參數:層間距3 mm,矩陣384×384,視野180 mm×180 mm,掃描時間120 s。然后行DWI檢查,對冠狀面、矢狀面及橫斷面進行快速掃描。設置掃描參數:層厚3 mm,矩陣384×384,掃描時間300 s。最后行動態(tài)增強掃描,選用0.2 mmol/kg的釓噴酸葡胺造影劑注射液(廣州康臣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50231),經肘前靜脈或手背靜脈注入對比劑,高壓注射,控制流率在3 ml/s,靜脈注射0.9%的氯化鈉溶液(20 ml),在確保對比劑已完全進入患者體內后,延遲10 s后進行掃描,設置掃描參數:層厚5 mm,掃描時間13~16 s/次,總共掃描15次。掃描后進行平面重建及最大密度投影等圖像處理。由兩名臨床經驗豐富的影像學醫(yī)生分析圖像。
1.4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兩種檢查方式的診斷效能、靈敏度、特異性及準確率。靈敏度、特異性和準確率以病理學檢查作為診斷金標準。①陽性率以0.16作為%fPSA參考值,%fPSA>0.16時穿刺陽性率為11.6%。②靈敏度=真陽性例數/(真陽性例數+假陰性例數)×100%。特異性=真陰性例數/(真陰性例數+假陽性例數)×100%。準確率=(真陽性例數+真陰性例數)/(真陽性例數+假陽性例數+真陰性例數+假陰性例數)×100%。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2.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種檢查方法診斷效能的比較
10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中,經病理檢查確診為前列腺癌的患者84例,非前列腺癌的患者16例;DCE-MRI診斷為前列腺癌的患者84例,陰性16例;CT診斷為前列腺癌的患者72例,陰性28例(表1~2)。DCE-MRI檢查的陽性檢出率為84.00%(84/100),高于CT檢查的72.00%(72/1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196,P=0.041)。
2.2兩種檢測方法靈敏度、特異性及準確率的比較
DCE-MRI檢查的靈敏度、特異性及準確率高于CT檢查,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3討論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常見的惡性腫瘤,是前列腺腺泡細胞異常無序生長的結果[7],其病因不明,發(fā)病率高,前列腺癌的發(fā)病率具有明顯的地理和種族差異[8]。在歐美等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是男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其死亡率居各種癌癥的第2位;在亞洲,其發(fā)病率低于西方國家,但近年來呈迅速上升的趨勢[9]。以老年男性為發(fā)病的主要群體,不僅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還造成生活質量下降[10]。前列腺癌的確切病因至今尚未明確,可能與基因的改變有關[11]?;虻母淖円部赡芘c飲食等環(huán)境因素相關,基因改變越多,患前列腺癌的危險越大[12]。少數情況下,前列腺癌可能具有遺傳性。目前總結出與前列腺癌發(fā)生相關的危險因素包括年齡、家族史、人種、前列腺內出現細胞異常的病理改變、飲食、雄激素水平[13]。起病較為隱匿,生長較為緩慢,早期前列腺癌可無任何預兆癥狀,僅僅是篩查時發(fā)現血清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水平升高或直腸指檢發(fā)現前列腺異常改變。一旦出現癥狀,常屬較晚期的進展性前列腺癌[14]。采取及時有效的臨床措施能改善前列腺癌患者的預后質量,治療前,通過術前確診選擇治療方案。因此,實施早期診斷非常重要,不僅能及時的控制病情,還能改善患者的預后質量。
目前,診斷前列腺癌主要以穿刺活檢為依據,但易發(fā)生并發(fā)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影像學檢查是目前廣泛應用的一種重要輔助檢查方式。1.5T超導DCE-MRI技術具有較高的靈敏度,能很好地分辨軟組織,是檢查前列腺癌的主要手段。本研究結果顯示,DCE-MRI的陽性率高于CT,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DCE-MRI檢查的靈敏度、特異性及準確率高于CT檢查,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DCE-MRI檢查在前列腺癌的診斷中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與趙華為等[15]在《超聲造影和磁共振增強在前列腺癌診斷中的價值分析》一文中研究的結果一致,通過對前列腺癌患者采用DCE-MRI技術掃描后,得出診斷價值較高的結果。
綜上所述,與CT檢查比較,DCE-MRI檢查能判斷患者是否存在前列腺癌,可以提高腫瘤的檢出率和診斷準確率,DCE-MRI檢查在早期診斷中較CT掃描更為準確,可為后期治療提供一定依據。
[參考文獻]
[1]方志偉,許克新,胡浩,等.第2版前列腺影像報告及數據系統(tǒng)評分在前列腺癌診斷中的價值[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8,39(1):19-23.
[2]馬永金,鄧宏林,趙繪萍,等.核磁共振波譜成像在老年前列腺癌與良性前列腺增生鑒別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1):3038-3039.
[3]朱云開,陳亞青,蔣珺,等.經直腸超聲造影靶向穿刺在前列腺癌檢測中的作用:與系統(tǒng)穿刺方案的對比研究[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4,22(11):970-974.
[4]王丹,徐曦,張冬,等.前列腺癌的IVIM-DWI及其與MVD的相關性分析[J].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yī)學版),2017,38(4):330-336.
[5]陳世俊,拜合提亞·阿扎提,喬炳璋,等.核磁共振代謝組學分析前列腺癌血清標志物的臨床研究[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8,39(1):24-28.
[6]王卓楠,羅天友,陳莉,等.ADC值在前列腺中央腺體癌中的診斷價值及與Gleason評分的相關性研究[J].重慶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39(6):885-889.
[7]王海寶,劉燦,賈媛,等.DWI及動態(tài)增強MRI定量檢測在前列腺癌診斷中的應用[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6,41(9):1234-1236.
[8]崔昊昱,劉志宇,王梁,等.腹腔鏡腹膜外前列腺癌根治術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2017,46(1):28-32.
[9]臧士明,王峰,黃悅,等.68Ga-PSMA-11PET/CT對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的診斷價值[J].中華核醫(yī)學與分子影像雜志,2017,37(3):142-146.
[10]李愛群,于靜,李曉鯤,等.RASSF1A與GSTP1基因甲基化檢測對前列腺癌診斷價值的研究[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7,23(17):1220-1222.
[11]朱華,程震,楊志,等.核醫(yī)學分子探針在前列腺癌診斷中的臨床研究進展[J].中華核醫(yī)學與分子影像雜志,2017, 37(2):103-107.
[12]陳陽,陽青松,王馨蕊,等.多參數磁共振成像對前列腺癌的診斷價值[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17,38(2):212-219.
[13]蘇冠宇,毛曉鵬,莫承強,等.磁共振結合經直腸超聲在各PSA區(qū)間對前列腺癌的診斷價值[J].中山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2017,38(1):133-137.
[14]余加懿,郭大靜,羅銀燈,等.磁共振動態(tài)對比增強直方圖分析在前列腺癌鑒別診斷中的價值[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7,39(22):2206-2213.
[15]趙華為,張立東,王玉杰,等.超聲造影和磁共振增強在前列腺癌診斷中的價值分析[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17, 40(4):447-451.
(收稿日期:2019-05-05? 本文編輯:劉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