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錄京 韓淑剛
摘要:文章基于《安全用電》的性質特點和案例教學法的教法特點,分析了案例教學法用于《安全用電》教學的契合效果。
關鍵詞:安全;用電;事故;案例;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42.0?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674-9324(2020)12-0299-03
隨著電能的普及使用,使學電、懂電、用電成為人類一項普通的、必備的生產生活技能和常識。但電能具有雙面性,既是天使,也是魔鬼,在給人類帶來幸福的同時也讓災禍降臨人間。
一、安全用電社會背景調查研究
電能以場的形式呈現,讓人看不見、摸不著,無聲無息,隱蔽性很大,強電更是碰不得。電能的傳輸速度非常快,發(fā)、供、用三個環(huán)節(jié)可瞬間完成,因此電氣事故可剎那間造成嚴重后果。從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2007至2017年十年間的統(tǒng)計數據來看,全社會電力消費量從32458億kW·h增加到63077億kW·h,增長194.33%。與此同時,據公安部消防局統(tǒng)計,因電氣事故引發(fā)的亡人火災,2007年占亡人火災總數的21.9%,低于用火不慎的29.9%;2008年占總數的24.6%,仍低于用火不慎的27.2%。但2009年電氣事故引發(fā)的亡人火災首次超過用火不慎,占據頭號位置。自此開始,電氣事故引發(fā)的亡人火災一直占據首要位置,成為亡人火災的罪魁禍首。自2016年起,電氣事故引發(fā)的亡人火災已占三成以上,達總數的30.4%。電氣事故、火災事故呈逐年增加的趨勢。因此,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用電安全已成為不容忽視的主要問題之一?!鞍倌甏笥?,安全第一”“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是涉及國計民生、安全生產的重要方針、政策,是企業(yè)和個人必須遵章執(zhí)行的基本原則。
二、案例教學法用于《安全用電》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一)《安全用電》課程的性質特點
《安全用電》是電工、電子、機電等電類專業(yè)必須開設的一門專業(yè)技術課程,涉及觸電及觸電防護技術、安全防護技術及其應用、電氣設備及線路的安全運行、安全用電檢測技術、電氣安全工作制度及管理、電氣故障處理等電氣工程和安全工程交叉學科領域,是人們對安全用電經驗的概括和總結。它來自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實際,表現出很強的、接地氣的實用性和實踐性。從實踐中來,又回到實踐中去,強調將理論應用于實踐,并指導實踐。因此,要想學好安全用電知識,就必須以實踐為基礎平臺,重視實踐教學。
(二)案例教學法的教法特點
案例教學的主要特點是讓學生處于一種身臨其境的真實情境之中,有很強的實踐性。案例教學絕對不是一種簡單的舉例教學,它以案例為中心,以實現教學目標為前提,把現實中的問題以案例為紐帶帶入課堂,通過師生共同討論分析,剖析出案例中蘊含的道理,完成教學目標。因此,案例教學法用開放、互動、討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誘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參與,是一種極具啟發(fā)性、實踐性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教學方法。從根本上改變了那種傳統(tǒng)型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和以教材為中心”照本宣科、從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學方式。目前,案例教學是職業(yè)教育領域,特別是一體化老師特別喜歡的一種教學方法。
(三)《安全用電》與案例教學法的契合分析
《安全用電》一般開設于其他專業(yè)課之前或同步,這時的學生會面臨專業(yè)知識、技能不足等困窘,再加上其涉及的專業(yè)領域寬、知識面廣、內容繁雜、抽象難懂等限制,使教師和學生普遍感到課程難學、難懂、難講。為突破這種困難局面,教師必須選用適合《安全用電》課程特點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必須貼近于生產生活實踐,能把理論性知識講得直觀形象、通俗易懂。
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對《安全用電》課程所涉及的安全技術規(guī)程、制度等條文,極易出現教師直接宣讀或逐條解釋的現象,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產生排斥情緒,造成厭學現象,從而導致對安全用電規(guī)程、管理制度及其相關理論的抵觸思想,不利于對用電安全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談不上對安全用電防范意識的培養(yǎng)和對用電事故的警惕。因此,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教學效果較差,難以實現《安全用電》課程的教學目標。
《安全用電》課程中的內容均是對社會實踐中所發(fā)生凄慘電氣事故的反思和總結,是人類生存斗爭經驗的結晶。課程中所涉及的觸電及觸電防護技術、安全防護技術及其應用、電氣設備及線路的安全運行、安全用電檢測技術、電氣安全工作制度及管理、電氣故障處理等的相關理論和方法均與人們日常生產、生活中的大量實踐事件相對應,這就為案例教學法提供了更加廣泛的案例素材,為案例教學法在《安全用電》課程中的運用創(chuàng)造了很好的前提條件,促使它們成為最佳搭檔——高度契合。
三、案例教學法在《安全用電》授課中的應用實例及契合效果調查分析
(一)案例教學法應用于《安全用電》課程教學的組織實施過程
首先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培養(yǎng)目標策劃案例,在授課之前完成案例教學的準備工作,然后按照案例教學法的設計要求分步落實。
1.教師組織準備教學案例。教學案例的組織準備工作是決定案例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由教師獨立完成,主要涉及案例選擇和問題設置兩個方面。(1)案例選擇。選擇的案例與《安全用電》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的契合程度直接決定案例教學的效果。在教學實踐中,通常會根據社會需求來確定學生應具備的能力與知識結構,并以此來選擇案例、調整教學內容,使所學知識、技能與社會實際要求相匹配。同時,結合專業(yè)領域的最新發(fā)展情況,剔除陳舊知識,補充新技術、新材料、新標準、新設備、新工藝等相關內容。選擇案例應注意:一定要精,一定要針對授課內容,一定是客觀存在的,一定要與學生的思維能力、邏輯判斷能力相適應。同時,還要注意案例的典型性、警示性、普遍性、時效性、直觀性、啟發(fā)性和與知識點的關聯(lián)性等要素,能融合視頻、動畫等多種媒體材料。(2)問題設置。問題的設置一定要突出教學目標,要少而精,并有適當的外延。為方便學生對各個層次知識的分析和掌握,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進行設置,便于引導學生步步深入,分層思考問題的內在實質。設置的問題太簡單會降低學生們的興趣,太難則會使學生望而卻步,產生挫敗感。只有難度適中,才能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挖掘出各種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以此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因為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案例教學要求設置的問題不要太多,以完成教學目標為宜,筆者建議最多不超過7個,一般以3個為宜。設置問題時,可兼顧學科前沿動態(tài),特別是新技術、新知識,以便讓學生跟上時代步伐,與時代同步。
2.學生自我研讀案例。自我研讀案例是讓學生自我學習、分析研究老師提供的案例資料,并得出自己的見解和主意,憑個人能力獨立完成。如播放已準備好的教學案例:2018年4月23日早7點21分,電工甲和乙在走進空無一人的車間之后便關閉大門。他們拉下電源總開關,并在閘下掛上用毛筆書寫的、用紙板自制的“禁止合閘,有人工作”的牌子,然后一前一后爬上橋式起重機橋架進行檢查維修作業(yè)。他們均沒戴安全帽、未使用安全帶。大約二十分鐘后,車間大門再次被推開,職工丙進入車間,發(fā)現無電后,就毫無警覺地隨手合上電源總開關。就在合閘之瞬間,橋架上突然爆出大團電弧和濃煙,隨之看到一人從橋上墜落,甩到床子上后,反彈落地。在片刻沉靜之后,電工乙從橋架上哭喊著跑下來,與職工丙一同跑向墜落者。在簡單檢查后,電工乙隨即對其進行急救,丙打電話求救。大批職工進入車間參加急救,領導現場指揮。約三十分鐘后,醫(yī)護人員趕到,在緊急檢查和診斷之后送往醫(yī)院。結果,醫(yī)院診斷電工甲已經死亡,死亡原因是觸電、電弧灼傷和高空墜落傷。在播完案例后,教師便可根據授課計劃和策劃內容有針對性地向學生提出相關討論問題,如導致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電工違反了哪些安全操作規(guī)程?在救護措施和程序上有無瑕疵?該事故能否透視出該單位安全生產教育是否到位等。
3.學生分組討論案例。分組討論案例是建立在學生獨立研讀基礎之上的,是案例教學法中更高一層的學習環(huán)節(jié),即相互學習,如組內同學相互交換觀點、交流信息以及查漏補缺等。俗話說得好:學生不言,則不知其所思所想;問題不辨,則不知答案是否明確。案例中設置的問題往往會涉及電氣工程、安全工程、國家法律法規(guī)等相關專業(yè)技術領域,因學生的來源不同、生活閱歷不同、家庭和社會背景不同、學識和技能層次不同,對同一問題的理解程度、認識方向也不相同。通過分組討論,集思廣益,在小組中達成初步共識,為課堂討論做好準備。如經分組討論對導致觸電事故的主要原因取得如下共識:①職工丙在未弄清斷電原因的情況下強行合閘,并未注意“禁止合閘,有人工作”的安全標志牌,安全意識淡漠;②電工均違反了《電工安全技術操作規(guī)程》,拉斷刀閘后未取下保險、未鎖配電箱、未派專人值守,高空作業(yè)未使用安全帶、未戴安全帽;③“禁止合閘,有人工作”的安全標志牌不符合電力安全標志規(guī)格和式樣,不醒目,容易讓人忽視;④電工均未盡監(jiān)護職責、未阻止違章行為,嚴重失職。
4.師生集體討論案例。集體討論案例由師生共同完成,教師起主導作用,是指揮棒。教師應按照案例策劃要求及時點撥、誘導學生,依據案例設定的教學內容、程序對所設置的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在注重小組代表發(fā)言的同時,要充分調動每一位同學積極參與、勇于發(fā)言,鼓勵同學們提出不同的主張、看法及措施。教師應注意控制好同學們的辯論方向、進度和情緒,把控好時間分配及知識點的深度、廣度等要素。如在討論電工在作業(yè)過程中違反了哪些安全操作規(guī)程這個問題時,可檢查學生對教材中電工安全作業(yè)制度章節(jié)內容的理解、掌握和運用程度;在討論救護環(huán)節(jié)上有無過錯時,可檢測學生對觸電急救和外傷救護等章節(jié)內容。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對教學案例進行拓展分析,讓學生以更寬廣的視野來理解所涉及的知識點,如對現有社會急救制度和布局的改進等。學生們通過集思廣益,更新理念、提煉觀點,讓專業(yè)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有機結合,從中獲得感悟,有效解決了實踐操作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這一頑疾。
5.教師總結點評案例??偨Y點評案例由教師獨自完成,主要闡述案例設定的目的及其收獲。一般情況下,教師首先進行簡要點評,對有創(chuàng)建性發(fā)言的學生進行表揚,然后對案例所涉及的教學內容做出總結。如案例中事故發(fā)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三名職工均出現安全意識淡漠、安全工作規(guī)程執(zhí)行不到位等現象,最終導致觸電者的死亡。教師應以案例設定內容為基本點,展開多角度、多方面、多層次的總結,如停電檢修工作的步驟及注意事項,各步驟具體的操作方法、要求和注意事項等,以此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對案例教學的總結,絕不能僅限于案例的自身,即案例中涉及的課程內容;應高于案例,即對課程內容的高度概括和總結,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要由點到面、由特殊到一般,由孤例現象,通過剝繭抽絲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案例教學的總結應是教師研究歸納的精華,與課本相比,它應比學習內容更清晰、更具體、更容易、更便于學生應用于工作實踐中去。
(二)案例教學法教學效果調查
研究方式主要為目的性抽樣。選取了我院15—18四個年級的23個班級進行抽樣調查,涉及學生238人。其中,12個班級用案例教學法教學,學生118人;11個班級用傳統(tǒng)講授法教學,學生110人。
1.案例教學法教學滿意度調查。用案例教學法教學滿意度調查見表1。滿意度評價數據為頻率,即百分比。表1數據顯示,班級人數越少,學生對案例教學法效果的滿意度越高,45人以下的班級的滿意度可高達93%以上,說明案例教學法在《安全用電》課程中的運用是成功的。
2.案例教學法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法教學對比效果。作用能力評價采用5分制。學生對案例教學法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法教學效果評價見表2,調查項目為12條。從學生們的主觀感知來看,與傳統(tǒng)教學法相比,案例教學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們的主體作用,各種能力都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四、案例教學法存在的問題和傳統(tǒng)教學法中的舉例不同之處
(一)案例教學法存在的問題
案例教學法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學習內容會因案例的局限性而缺乏系統(tǒng)性,使知識體系不完整。這是因為案例教學過程中的一切教學活動均以案例所設問題為主線展開,具有明顯的離散性,課程內容的點面融合不好把控。所以,筆者建議對《安全用電》的教學要以案例教學法為主,以其他教學法為輔,要注意不能為了案例教法而案例,能用則用,不能用一定別強用,凡事要注重教學效果,要取長補短,以此彌補案例教學法的不足。
(二)與傳統(tǒng)教學法中的舉例不同之處
案例教學法是一個以案例為主線開展的教學活動。對案例的語言描述與對舉例所用例子的語言描述相比,前者比較詳細,特別是對事件的背景、過程等情況的交代一定要清晰、明確,這點與傳統(tǒng)教學中為幫助學生理解概念、術語等相關知識而舉的例子是不同的。傳統(tǒng)教學中的舉例由于其性質已定,目的明確,無須再做分析,其語言描述也簡單直白,無須再議。
案例教學法中的案例分析是用案例來引領學生分析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從而引導學生掌握和學會運用相關知識和技能。案例中設置問題的答案有時是不定性的,即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但傳統(tǒng)教學法中的舉例教學是對概念、術語等理論的實例輔助,是傳統(tǒng)教學法的一種教學手段,答案是明確的、唯一的,其目的是讓學生便于理解,加深記憶。
參考文獻:
[1]王兆晶,安全用電[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