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春芳
現(xiàn)代人在人際交往中深感疲憊。每個人皆面對著無數(shù)多且無限復雜的人際關系,天天都要去處理。在生活中與他人打交道,如何不與之發(fā)生沖突,保持和諧,并實現(xiàn)我們所希望達到的目的,這就夠我們傷腦筋的了;我們還要處理許多與親屬的關系,稍有不慎,便引發(fā)出許許多多的矛盾,讓我們手忙腳亂,無可奈何。我們在險惡的人際關系中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深感身心疲憊不堪。
要想消解因處理人際關系而造成的人生疲憊,最好是涵養(yǎng)出一個可以容人也可以容物的寬闊胸襟。要明白一個淺顯的道理:人與人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有其獨特性,有自我獨特的愛好、追求、性格,甚至怪癖。所以,我們在人際關系的網(wǎng)絡中,千萬不要以己之所好去要求別人也要好之;也一定不能以己之所惡來強求他人也惡之。不要因為我有這樣的追求,就認為別人也有;不要以為我沒有這樣的想法,別人也會沒有。不應該因為他人有不同于己的性格和癖好,我們就無法容忍對方。所以,理解不同、允許差別、包容相異是消融人際矛盾最好的方式和方法,當人們做到了這一點,就會營造出一個親密無間、融洽無比、相輔相助的人際關系,這當然就不會出現(xiàn)人生的疲憊感。
法國19世紀的文學大師維克多·雨果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雨果的話雖然浪漫,卻也不無現(xiàn)實啟示。
有人說寬容是軟弱的象征,其實不然,有軟弱之嫌的寬容根本稱不上真正的寬容。寬容是人生難得的佳境——一種需要修練、修行才能達到的境界。
寬容,首先包括對自己的寬容。只有對自己寬容的人,才有可能對別人也寬容。人的煩惱一半來源于自己,即所謂畫地為牢、作繭自縛。寬容地對待自己,就能心平氣和地工作、生活。這種心境是充實自己的良好狀態(tài)。
如果和他人一齟齬,便打擊他人;他人一唐突,便心生怨恨,這就說不上寬容,就會被他人稱為“小肚雞腸”。真正的寬容,應該是能容人之短,又能容人之長。對才能超過者,也不嫉妒,唯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熱心舉賢,甘做人梯,這種精神將為世人稱道。
寬容的過程也是“互補”的過程。別人有此過失,若能予以正視,并以適當?shù)姆椒ńo予批評和幫助,便可避免大錯。自己有了過失,亦不必灰心喪氣,一蹶不振,同樣也應該吸取教訓,引以為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重新?lián)P起工作和生活的風帆。
寬容,對人對己都可成為一種不需投資便能獲得的“精神補品”。學會寬容不僅有益于身心健康,且對贏得友誼,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滿,乃至事業(yè)的成功都是必要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無論對子女、配偶、同事、顧客、病人……都要有一顆寬容的愛心。
寬容,它往往折射出人處世的經(jīng)驗、待人的藝術、良好的涵養(yǎng)。學會寬容,自己需要吸取多方面的“營養(yǎng)”,需要時常把視線集中在完善自身的精神結構和心理素質上。
在短暫的生命里程中,學會寬容,意味著你不會再患得患失。學會寬容,意味著你的人生更加快樂。寬容,可謂人生的一種哲學。
編輯 朱庭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