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霞
(山西省晉城市人民醫(yī)院,山西 晉城)
腦外傷屬于醫(yī)院外科中較為常見的疾病,由外物損傷引發(fā),具有病情嚴重的特點,即便在經(jīng)過有效的治療后,仍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不良影響,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護理方法幫助患者術(shù)后康復[1]。本研究探討了不同護理干預方法對腦損傷患者術(shù)后康復效果的影響,旨在分析不同護理干預方法的護理效果,其內(nèi)容如下。
選取2017 年4 月至2019 年4 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2 例腦外傷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并根據(jù)護理方法的不同對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對照組31 例,其中男性21 例,女性10 例,年齡15~71 歲,平均(31.25±5.37)歲,觀察組31 例,其中男性16 例,女性15 例,年齡17~73 歲,平均(30.78±6.19)歲。本研究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經(jīng)CT檢查后,確診符合腦外傷相關(guān)診斷標準;②所有患者均屬于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③本研究經(jīng)過我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對兩組患者一般資料進行分析后,可看到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本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方法,其具體護理措施可包括: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進行觀察,并記錄其變化情況;使患者保持呼吸氣道的通暢性;疾病相關(guān)健康知識講解等。
觀察組:本組患者采用康復護理干預方法,其具體護理措施如下。
(1)心理護理。護理人員需積極主動地與患者進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對患者進行適當?shù)陌参?,并耐心傾聽其內(nèi)心的訴求,緩解其不良心理情緒,并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還可以鼓勵患者多與其他病友進行交流,同時適當參與其他群體活動與戶外活動[2]。
(2)飲食護理。在術(shù)后康復過程中,護理人員需根據(jù)患者的個人情況進行合理的飲食安排,在飲食安排中以高蛋白為主,同時還需注重熱量及維生素的補充;在平衡飲食的同時以少食多餐為主,嚴禁煙酒;對于有水腫或尿少的患者應安排無鹽或少鹽的食物[3]。
(3)預防護理。在腦外傷的相關(guān)并發(fā)癥中,感染屬于其中最常見的并發(fā)癥,因此就要求護理人員需嚴格按照無菌操作的原則對患者進行護理,以此來預防感染發(fā)生;并根據(jù)天氣情況告知患者適當加減衣物,做好保暖措施,進一步預防感冒[4]。
(4)運動鍛煉。護理人員可根據(jù)患者自身情況,安排合適的運動訓練,可由床上運動開始,逐漸從被動運動過渡至主動運動;所有運動鍛煉都需要在護理人員的監(jiān)督下進行,并且護理人員需在一旁進行協(xié)助,在確保患者安全的情況下,使患者保持合理的運動量[5]。
(5)生活護理。對患者進行生活方面的護理,可包括穿脫衣物、洗漱、吃飯、上廁所等方面,并逐漸使患者自行完成日常生活操作,護理人員進行指導與協(xié)助[6]。
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zhì)量(A D L)與綜合功能(F C A)評分進行觀察。其中生活質(zhì)量以Barthel指數(shù)(MBI)來表示,評分越高越好,總分為100 分。
運用軟件SPSS 16.0 對相關(guān)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以t 和()來檢驗及表示計量資料,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zhì)量進行對比,可看到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zhì)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 所示。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zhì)量評分對比( 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zhì)量評分對比( 分)
組別 例數(shù)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31 56.38±13.25 79.89±13.45對照組 31 56.77±14.11 68.37±13.71 t 0.112 3.339 P 0.911 0.001
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綜合功能進行對比,可看到護理后觀察組綜合功能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 所示。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綜合功能對比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綜合功能對比分)
認知評分 運動評分 綜合評分組別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13.33±3.41 18.89±4.51 23.45±4.13 29.91±5.53 19.15±5.37 26.76±6.58對照組 13.88±3.12 14.26±3.55 24.07±4.22 25.47±5.02 19.41±5.62 21.83±6.11 t 0.662 4.491 0.584 3.309 0.186 3.056 P 0.510 0.001 0.561 0.001 0.852 0.003
腦外傷常會引發(fā)患者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功能障礙,其癥狀嚴重程度取決于腦組織的損害程度,并可根據(jù)腦組織的損害程度分為局灶性損害與彌散性損害,腦組織損害區(qū)域的不同也會引發(fā)癥狀的不同[7]。例如局灶性損害多表現(xiàn)為運動、感覺、語言及視覺等方面的異常;而彌散性損害往往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記憶缺失、意識模糊及昏迷的情況,容易對患者生活質(zhì)量造成嚴重影響[8]。目前對該疾病的治療方法可分為心理行為療法與藥物療法,但不管是哪種治療方法均需要采取有效的護理方法,有效的護理干預方法可提高治療效果,同時對于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康復護理干預是目前外科臨床護理中廣泛使用的護理方法,該護理方法能夠有效提升術(shù)后患者的康復效果,具有顯著的護理效果,能夠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與綜合功能得到快速恢復。通過本研究可看到,在進行相應的護理干預后,雖然常規(guī)護理干預方法也能夠取得一定的護理效果,但是其針對性不強,護理效果難以達到預期,而康復護理干預的護理效果顯著,同時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與綜合功能評分也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在對腦外傷患者進行護理時,采用康復護理干預方法能夠取得更為顯著的護理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質(zhì)量和綜合功能,對其術(shù)后的康復效果具有積極意義,有較高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