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野
(大慶市中醫(yī)醫(yī)院 黑龍江 大慶 163000)
糖尿病屬于終生性疾病的一種,會隨病癥發(fā)展對影響患者的各項器官以及系統(tǒng)的完整性。該病癥會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而增加,由于我國老齡化的發(fā)展,該病癥的發(fā)病率也逐年增多,糖尿病患者在病癥的表現中可包含血糖持續(xù)升高、易引起其他并發(fā)癥,例如神經系統(tǒng)病變、視網膜病變以及心血管疾病等,在病癥相對嚴重的情況下可能產生足部壞疽或截肢,需要持續(xù)性治療和護理改善病癥[1]。由于常規(guī)情況下的糖尿病多數為2型糖尿病,病癥的發(fā)病往往與B 細胞功能缺失具有一定聯系,我國糖尿病患者在血液指標中的血糖控制達標率較低,因此大部分患者的病癥現象都產生了惡化,目前治療該病癥可通過口服藥物增加胰島素敏感降低血糖,但常規(guī)用藥存在較明顯的不良反應,二甲雙胍屬于其中一類,不良反應相對較少[2]?,F為探究二甲雙胍片對病癥的應用及臨床有效性,選取10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進行研究,有以下報告。
選取我院2019 年9 月—2020 年6 月收治的10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進行研究,根據使用治療方案不同將其進行隨機數表分組,分為觀察和對照組兩組,各50 例患者,其中對照組包含男性33 例,包含女性17 例,年齡49 ~67 歲,平均年齡(57.36±5.61)歲,觀察組包含男性35 例,包含女性患者15 例,年齡51 ~70 歲,平均年齡(60.86±5.59)歲,患者各項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WHO 所規(guī)定的相關診斷標準;②患者空腹血糖超過7.0mmol/L[3]。
排除標準:①結合其他肝腎功能障礙者;②存在精神及交流障礙者;③血液系統(tǒng)異常者;④相關藥物過敏者;⑤I 型糖尿病患者;⑥服用過其他降血糖藥物者。
對照組使用胰島素對病癥進行常規(guī)治療,根據患者的血塘控制情況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患者以胰島素進行用量調整。
觀察組在使用對照組藥物基礎上加上二甲雙胍片(國藥準字H20023370)對病癥進行治療,用法及用量:餐口服藥,初始計量0.5g/次,2 次/d,或0.85g/次,1 次/d,隨后根據患者病癥情況每周增加0.5g或每2周增加0.85g,最高用量2550mg/d,為保證耐受性,可改為3 次/d[4]。
兩組患者在日常護理中均需要接受飲食控制以及常規(guī)糖尿病教育和運動,治療時長為8 周。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在接受相應治療后的病癥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三項,顯效:患者治療后病癥情況得到明顯改善,患者空腹血糖<6.39mmol/L,餐后2h 血糖<7.8mmol/L;有效:患者治療后病癥情況得到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空腹血糖<7.8mmol/L,餐后2h 血糖<11.1mmol/L;無效:患者治療后較治療前對比,病癥情況無顯著改善,各血糖指標未產生明顯減少[5]。
檢查兩組患者血糖指標的情況對比,包含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
數據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整體治療有效率94.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治療有效率84.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107,P=0.024)。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血糖指標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在接受相應治療前后的血糖指標情況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在接受相應治療前后的血糖指標情況對比(±s)
組別 n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h 血糖(mmol/L) 糖化血紅蛋白(%)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0 9.37±1.71 6.43±1.18 13.92±2.65 7.32±1.24 9.83±2.48 7.43±0.95對照組 50 9.28±1.63 8.28±1.66 13.71±2.54 9.95±2.10 9.82±2.35 8.54±1.63 t 0.269 6.423 0.405 7.626 0.021 4.160 P 0.788 0.000 0.687 0.000 0.984 0.000
2 型糖尿病屬臨床多發(fā)性病癥,由于人們飲食結構改善以及老齡化的加重,該病癥的發(fā)生率逐漸上升,該病癥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影響著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質量,我國則屬于2 型糖尿病發(fā)病率較高的國家之一,醫(yī)療學者糖尿病的治療尤為重視[6]。但目前該病癥的發(fā)病機制還未得到有效證實,通過研究發(fā)現可能與患者機體的胰島素抵抗和胰島β 細胞功能的異常有關,對于該病癥的治療,需要早診斷,形成有效的飲食控制以及運動鍛煉措施,并結合藥物治療進而改善病癥。該病癥的早期治療需要著重預防并發(fā)癥的之代謝紊亂,降低心血管疾病所產生的影響。本文選取胰島素對患者進行降糖治療,對治療2 型糖尿病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7]。二甲雙胍是臨床降糖常用藥,藥物安全性和藥效均得到了醫(yī)學認證,藥效能夠對患者的胰島素敏感度起到針對作用、改善胰島素的受體作用以及受體數量,同時減少肝糖生成、促使糖原合成,有效抑制患者的血糖情況,進而改善患者的血脂代謝功能,加快葡萄糖消耗,由于二甲雙胍屬于胰島素類藥物,在聯用胰島素中能夠迅速發(fā)揮作用,可減少胰島素分泌量。且在藥理上不會產生與常規(guī)胰島素的沖突,在不良反應中相對較少[8]。
本文通過對10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研究得出結果:效果對比中,觀察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觀察組患者血糖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 <0.01)。由此可見,胰島素聯合二甲雙胍治療,比常規(guī)的單純胰島素降糖治療,有效性更高,對于患者血糖水平的改善更為顯著。因此,對臨床2 型糖尿病患者應用該方法治療具更高的價值。
綜上所述,采用胰島素聯合二甲雙胍片對2 型糖尿病患者進行治療,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標,治療的有效率更高,另外可減少常規(guī)胰島素治療的用藥不良反應,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