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 璇
教育部在《高等學校英語教學大綱》中指出:“采用任務型教學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技能和工作領域中使用英語的能力?!痹诮虒W過程中,教師是如何看待任務型教學呢? 使用任務型教學法還是其他方法? 在使用任務型教學法的過程中遇到哪些問題呢? 文章對此進行相關論述。
任務型教學法是20 世紀80 年代興起的一種外語教學方法,它源于交際教學法,是基于心理語言學的互動假設和認知方法、建構主義和二語習得領域的研究成果。Task Based Language Teaching 是用來完成語言交際任務的。教師和學生一起完成有計劃的演講練習,幫助學生達到熟練的語言技能。任務型教學為學習者提供了更多的互動機會,開發(fā)了學習者的學習潛力,促使他們獨立學習語言,提高創(chuàng)造性運用語言的能力。Nunan(2004)將任務定義為“一種旨在幫助實現(xiàn)特定學習目標的活動”。維度的數(shù)量影響語言教學。它們包括:目標、程序、順序、步調(diào)、產(chǎn)品、學習策略、評估、參與、資源和學習者在完成任務時使用的語言。這一定義可以通過提供任務目標讓語言課堂更具交際性,更重要的是,它給出了很多可能影響任務型教學結(jié)果的維度。王云坤(2014)提出:泛讀教學的“1+1”模式是強調(diào)課內(nèi)課外相結(jié)合,教師學生共同協(xié)作,以發(fā)揮學生自主性?!?+1”可以理解為,一是主要講授課本內(nèi)容,加以閱讀技巧引導啟發(fā)學生進行自主創(chuàng)新;二是加強課外閱讀。教師應尋找相關主題,以任務型教學法為主,布置任務,擴展課外知識。
文章探討了中國教師對泛讀任務型教學的理解和實施情況。在本研究中,將找到以下問題的答案:教師對任務型教學的態(tài)度和理解是什么? 使用任務型教學法的挑戰(zhàn)和好處是什么?
參與者主要是來廣東省的13 位英語教師,有9 名教師(70%)接受過教師培訓,但仍有4 名教師(30%)未參加培訓。這些數(shù)據(jù)表明,這所學校的教師已經(jīng)具備了教授英語的學術基礎。其中,女性英語教師占85%。40 歲以上教師5 人占38%,但中青年教師占62%。
研究主要問卷調(diào)查法,問卷改編于Nunan(2004)的教師對任務型教學認知。(其中,SA =strongly disagree,D =disagree,N =neutral,A =agree,and SD =strongly agree)
通過問卷調(diào)查方式,對教師對任務型教學的認知、任務型教學在英語課堂中的實施現(xiàn)狀、效果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
表1 教師對任務型閱讀教學的看法
關于教師對任務型教學的認知的7 個問題的回答見表1。在第1 項中,所有教師認可任務是交流的主要手段。在第2 項中,有5 位教師同意任務的主要關注點在意義上,但大多數(shù)教師對這個觀點并不清楚,他們認為任務的主要關注點應該在其他方面。在項目3中,十位教師同意任務是有目標導向的。對第4 項的回答是,所有的教師都同意學習者應該在活動中使用目的語。那么,對問題5~7 的回答就是對任務型教學法的理解。在第5 項中,10 名教師認為任務型教學符合交際語言教學的原則,13 名教師完全同意任務型教學包括任務前、任務實施和任務后三個階段,但超過半數(shù)的教師不同意任務型教學建立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上。這說明教師熟悉任務型教學法的基本概念,了解任務型教學法的程序,但也有部分教師對任務型教學法有自己的看法。超過一半的教師對任務型教學的原理和理論了解的很好,但部分教師認為任務型教學不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方法,對任務型教學的理解不夠充分。綜上所述,大部分教師對任務型教學有基本的了解,這為在課堂上實施任務型教學奠定了基礎。
表2 教師對實施任務型教學的看法
在對第8~10 項的調(diào)查中,大部分教師對在課堂上實施任務型教學持積極態(tài)度,少數(shù)教師對在課堂上實施任務型教學不感興趣。在第9~10 項中,有8 位受訪者強烈同意或同意任務型教學法在課堂上提供了一個輕松的氛圍,可以促進學習者使用目的語的需求和興趣,4 位教師持中立意見,只有1 位教師不贊成。對于第11 項,4 位受訪者表示非常贊同,5 位受訪者認為其追求的是課堂綜合技能的發(fā)展,4 位教師對此并不確定。應對第12 至13 項,其中大多數(shù)認為TBLT 會給教師更多的壓力,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做準備工作與其他方法相比,只有少數(shù)的教師認為使用TBLT 很容易,這說明教師對使用任務型教學的前期準備時間比較清楚。對于第14 項,老師們有不同的看法。7 名教師認為任務型教學適合控制課堂安排,3 名教師持中立或相反的觀點,說明教師在任務型教學中課堂安排存在問題。最后,有8 位教師認為課本中的任務型教學材料是有意義的、有目的的、基于現(xiàn)實的語境,這說明文本是以任務型教學為基礎的,但是有些教師認為課本中的任務型教學材料并沒有那么有意義,有些材料只是簡單的任務。因此,教師對任務型教學法的探索需要很長的時間??偠灾?,教師對任務型教學法的態(tài)度似乎是積極的,但在實施任務型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仍有疑慮。
表3 教師對在課堂上使用任務型教學法原因的信念
針對第16~18 項,有10 位教師認為任務型教學適合于小組活動,可以提高學習者的互動能力。然而,許多教師懷疑任務型教學不能激發(fā)學習者的內(nèi)在動機。多數(shù)教師認為任務型教學法創(chuàng)造了一個協(xié)作學習環(huán)境且認為任務型教學適合于小組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協(xié)作能力。但是,大多數(shù)老師并不認為任務型教學能帶來好成績。
表4 教師在課堂上不使用任務型教學法的原因
部分教師認為自己有能力實施任務型教學法,也有教師對任務型教學法知之甚少,這需要開展教師培訓,增加教師對任務型教學法的認識。大部分教師認為自己有目標語言能力并有信心進行任務型教學。部分教師認為泛讀材料不適合任務型教學法,也認為班級規(guī)模大是障礙之一。只有兩名參與者認為,對于能力較低的學生,無法實施任務型教學。但多數(shù)教師對任務型教學有知識基礎,有足夠的語言能力進行教學且評估學生的表現(xiàn)。
通過分析,文章對任務型教學法使用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1)教師應充分理解任務型教學下的1+1 閱讀模式:任務型教學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運用語言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而發(fā)展和提高語言技能。由于教師沒有充分理解任務型教學的意義,設計的任務不符合學生的學習水平,任務的組織失控。因此,教師在設計任務時要考慮學生的興趣和必要的知識。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引導學生、監(jiān)督學生、糾正學生的問題,確保任務的順利完成。
(2)教師應提高自身素質(zhì)和設計、操作任務的能力。任務型教學要求教師具備較強的英語專業(yè)素質(zhì)和教學技能。首先,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泛讀材料,設計合適的任務。同時,教師應制訂相應的任務評價標準,以確保學生的成績能夠得到適當?shù)脑u價。此外,教師要提高自己的任務操作能力,應該與學生進行流利、準確的交流,比如解釋任務、下達命令等。然后,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水平和興趣,安排不同的小組去完成不同的任務,這樣學生就可以通過與成員的合作來取得很大的成就。最后,教師應根據(jù)課堂上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任務進行調(diào)整,并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給予適當?shù)慕ㄗh。同時,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對學生的錯誤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
(3)學校應組織相關的培訓和交流,教師應積極參與并不斷探索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