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南
干眼癥屬于一種常見的眼部疾病,由于結膜組織本身的病變而發(fā)生的結膜干燥現象,主要特征表現為眼表組織病變及眼部不適,多因動力學異常及淚眼質、量異常所致[1]。隨著年齡增長,由于淚腺老化,老年人群更易出現干眼癥,臨床治療以淚液等方式治療,但人工淚液因多含微量防腐劑,故不可長期使用。如未能及時有效治療,患者可引起角膜病變、結膜病變,從而影響視力[2]。因此我院眼科優(yōu)化了老年人群干眼癥的康復工作,針對31例老年干眼癥患者實施眼部穴位按摩聯合刮痧同時護理,取得良好效果?,F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3月—2019年4月在我院眼科的62例老年干眼癥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各31例。其中對照組男17例,女14例;年齡64~77歲,平均(69.35±2.95)歲。觀察組中,男18例,女13例;年齡64~79歲,平均(68.23±2.98)歲。2組基礎資料比較,均衡性良好(P>0.05),可對比。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年齡大于60歲的雙眼發(fā)病患者;②符合《干眼的診斷與治療規(guī)范》[3]中對干眼癥的診斷標準。排除標準: ①瞼緣炎和化學眼傷患者;②惡性腫瘤患者或精神異常者。
1.3 方法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模式,即使用氯霉素滴眼液(江蘇朗歐藥業(yè)有限公司,H20067219),每日滴眼 3~5 次,1~2滴/次,并告知患者合理安排用眼時間。在此基礎上,觀察組患者開展以下干預措施,穴位按摩具體操作如下:①選取患者上明穴與攢竹穴,同時指導患者保持呼吸節(jié)奏,在其吸氣時給予按壓,呼氣時還原,上述操作需重復10次;②晴明穴,拇指在不觸及患者眼球的前提下小幅度旋揉晴明穴;③四白穴,食指按揉患者兩側四白穴;④拇指指腹輪刮雙眼眼眶。以上所述穴位均按摩2 min后,需要將手掌摩擦發(fā)熱,貼合患者眼周,以加快眼部血液循環(huán)。穴位按摩護理需每日2次,持續(xù)按摩14 d。刮痧護理方法如下:①將刮痧精油均勻涂抹在眼部周圍,借助點按方式,對承泣穴、瞳子髎穴進行10次按揉,用刮痧板魚尾攢竹穴、絲竹空穴、魚腰穴和神庭穴;②使用刮痧板鈍面,從晴明穴開始,順時針方向沿下眼瞼刮拭至瞳子髎穴提拉;③使用用刮痧板魚尾面,從攢竹穴開始,逆時針方向刮至瞳子髎穴提拉。刮痧護理需每日1次,每次持續(xù)10 min,連續(xù)刮痧14 d,刮痧力度應適中,以眼部皮膚微紫為度。
1.4 觀察指標(1)臨床療效:將2組患者臨床治療分為顯效、有效及無效,其中患者Schirmer試驗長度每5 min>10 mm,BUT 時間>10 s,且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判定為顯效;患者Schirmer試驗長度每5 min在5~10 mm,BUT 時間臨近10 s,臨床癥狀有明顯緩解判定為有效;患者病情加重或臨床體征、癥狀均比治療前加深判定為無效。(2)①采取角膜熒光素染色評分(FL)以統(tǒng)計熒光素染色沖洗后的著色數量。染色點<5個可計1分,染色點5~10個可計2分,染色點>10個可計3分。分值高低與結果呈正相關。②對2組患者淚液分泌試驗長度(Schirmer)進行測量,選擇正常情況下將淚液防止濾紙5 min后,測量其浸濕長度,長度越長表示其淚液分泌越好。③對2組患者淚膜破裂時間(BUT)進行評分,采取熒光素染色后將其放置顯微鏡下,記錄患者睜眼后取3次淚膜裂斑出現時間,并計算其平均值,異常表示BUT<11s[4,5]。
2.1 臨床療效觀察組的總有效率93.55%(29/31)相比對照組70.97%(22/31)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例,%)
2.2 Schirmer、BUT和FL檢測結果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Schirmer、BUT均長于對照組,FL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Schirmer、BUT和FL檢測結果對比 (例,
干眼癥屬中醫(yī)學“神水將枯”“燥證”等范疇,因暴風客熱、燥熱外邪,內生郁熱,余熱未清,上灼于目而發(fā)病,因眼部發(fā)生病變,對患者日常生活的影響較大。目前臨床主要以人工淚液或抗生素眼膏以及手術治療為主,雖然具有一定效果,但由于干眼癥不易治愈,治愈后易復發(fā),且老年患者身體機能下降,更增加了治療的難度。
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目前持續(xù)進步發(fā)展,在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逐漸加入中醫(yī)療法,與常規(guī)護理相結合,一定程度上促進患者康復進程加快及護理質量的提升。在穴位按摩過程中,借助特定手法對人體體表的穴位進行推拿按壓,通過刺激機體眼部周圍相關穴位,具有經絡疏通的作用,從而達到促進干眼癥康復的目的[6]。刮痧療法同樣是中醫(yī)組成部分之一,有中醫(yī)研究報道,針對該疾病可在病灶處實行反復摩擦及刮動方式,促使其皮膚表現產生紅色栗子粒狀,形成出痧現象,一定程度上起到醒神救厥、清熱解毒之功效[7,8]。由于病變部位位于眼部,較為敏感,因此在為老年干眼病患者進行刮痧護理時,力度應始終,眼部皮膚出現輕微淤紫即可。目前我院眼科整合相關護理方法,為提高老年干眼癥患者康復效果,對觀察組患者采取穴位按摩結合刮痧的方法進行護理,護理完成后,與常規(guī)護理方式的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在染角膜熒光素色評分、淚液分泌試驗、淚膜破裂時間和康復效果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由此可見針對老年患者實施中醫(yī)的眼部穴位按摩聯合刮痧的護理方法可起到至關重要效果。
綜上所述,眼部穴位按摩聯合刮痧的護理方法用于老年干眼癥患者中效果明顯,有助于減輕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