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麗
小兒感冒屬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范疇,是臨床兒科常見的病癥,該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其主要臨床表現(xiàn)有鼻塞、流涕、咳嗽、發(fā)熱、噴嚏、痰黏或黃等,多由細菌和病毒引起[1]。中醫(yī)認為,小兒感冒風熱證多由風熱之邪犯表、衛(wèi)表不和、肺失清肅所致,是外感風熱所致的表證。同時該病起病急、變化快,一年四季皆可出現(xiàn),且容易出現(xiàn)感染,引起嚴重并發(fā)癥,威脅患兒健康[2]。目前臨床上多采用中醫(yī)辨證治療,標本兼治且不良反應少?;诖?,本研究采用銀翹白虎湯加減治療小兒感冒風熱證,探討其臨床治療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小兒感冒風熱證患兒110例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5例。對照組中女26例,男29例;年齡1~10歲,平均(6.23±1.45)歲;病程1~3 d,平均(1.76±0.53)d;體溫37.2~39.5 ℃,平均(38.58±0.51) ℃。觀察組中女27例,男28例;年齡1~11歲,平均(6.48±1.49)歲;病程1~3 d,平均(1.82±0.59)d;體溫37.2~39.8 ℃,平均(38.65±0.55) ℃。2組患兒年齡、病程、體溫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蓪Ρ取?/p>
1.2 診斷標準①西醫(yī)診斷標準: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3](2002年版)標準:①臨床表現(xiàn):以局部癥狀為主,全身癥狀可有或不明顯;②局部癥狀:鼻塞、流涕、噴嚏、咳嗽,有時伴有咽痛、聲嘶、流淚;③全身癥狀:全身不適,惡寒,發(fā)熱,頭痛,四肢及腰背酸痛等;④白細胞計數(shù)正?;蚱?。②中醫(yī)辨證標準: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3](2002年版)標準中風熱犯表證:①主癥:發(fā)熱重,惡寒輕咽紅;②次癥:有汗或無汗,頭痛,鼻塞,流稠涕,咳嗽,煩熱口渴;③舌脈象:舌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年齡1~14歲;病程<72 h;患兒家屬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有化膿性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肺炎、毛細支氣管炎等疾病者;合并有心血管、肝、腎及造血系統(tǒng)等功能障礙者;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依從性較差者。
1.4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兒給予藍芩口服液(揚子江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63795)治療,1支/次,3次/d,持續(xù)治療3 d。觀察組患兒給予銀翹白虎湯加減治療,組方如下:石膏20 g,蘆根20 g,知母9 g,金銀花9 g,連翹9 g,桔梗9 g,牛蒡子9 g,淡竹葉6 g,淡豆豉9 g,荊芥6 g,薄荷3 g,甘草6 g,粳米10 g。隨癥加減:高熱者,加黃芩、梔子各3 g;便秘者,加大黃2 g;腹脹不思食者,加雞內(nèi)金、焦三仙各3 g;痰黃者,加瓜蔞皮3 g;咽紅腫痛者,加蟬蛻和玄參各3 g。以水煎服,1劑/d,分早、中、晚3次服用,若發(fā)熱重,可1劑藥1 d內(nèi)少量頻服,連續(xù)治療3 d。
1.5 觀察指標①比較2組患兒平均退熱及頭痛癥狀消失時間;②比較2組患兒中醫(yī)證侯積分:中醫(yī)證候評分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3](2002年版)制定,總分18分,分值高低與患兒病情呈負相關;③比較2組患兒在治療期間惡心嘔吐、腹瀉、皮疹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
2.1 退熱及頭痛癥狀消失明間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兒平均退熱、頭痛癥狀消失時間明顯較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兒退熱及頭痛癥狀消失時間對比 (例,
2.2 中醫(yī)證候積分治療3 d后,觀察組患兒中醫(y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不良反應觀察組在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2組患兒中醫(yī)證候積分對比 (例,
表3 2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 (例,%)
小兒感冒分為風熱感冒、風寒感冒、時疫感冒和暑濕感冒,其中風熱感冒在臨床上發(fā)病率較高,中醫(yī)認為小兒風熱感冒一般由于熱、濕、寒、暑同時侵襲小兒機體,導致肺衛(wèi)失宣,誘發(fā)小兒感冒風熱證[4]。
目前,西醫(yī)多對患兒采用具有抗感染作用的藥物進行治療,但是其雖能緩解病情,但治療效果不明顯。中醫(yī)遵循治療小兒感冒應以疏風解表的原則,對于小兒感冒風熱證應以辛涼解表為法[5]。而銀翹白虎湯加減中主方為銀翹散,辛涼透表,清熱解毒。方中的淡竹葉和蘆根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嘔、除煩下食、利尿之效;金銀花和連翹兩藥辛涼透邪,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消腫散結之效;桔梗性苦辛平,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之效;牛蒡子和薄荷有辛涼上竄,解毒消腫、利咽透疹、宣肺祛痰、清利頭目、疏肝行氣之效;淡豆豉和荊芥可發(fā)散風寒、疏散風熱;甘草性甘平,可補脾益氣、去痰止咳,其味香甜,有和中益氣、補虛解毒、調(diào)節(jié)諸藥之功效[6]。在銀翹散基礎上加石膏和知母,共同組成銀翹白虎湯,其中石膏性味辛甘寒,能清熱瀉火、除煩止渴、斂瘡收濕、生肌止血;知母質潤,可滋陰潤燥,兩藥同食,不僅增強清熱功效,且能滋陰潤燥而不傷津[7]。在銀翹白虎湯中加入粳米,不僅能養(yǎng)胃、護胃,還能促進人體對石膏的吸收利用?,F(xiàn)代藥理學研究還發(fā)現(xiàn),石膏可抗炎、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知母可抑制組織因子的表達,保護血管內(nèi)皮,抗炎,抗氧化;蘆根可利膽保肝、激發(fā)機體免疫力;連翹可抗微生物感染和清除自由基、減輕過氧化損傷;金銀花可抗菌、抗病毒、保肝利膽[8]。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退熱時間明顯較短、治療后中醫(yī)證候積分較低,且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表明銀翹白虎湯加減治療小兒感冒風熱證效果顯著,不僅能緩解患兒臨床癥狀,還可縮短患兒退熱時間,療效確切。
綜上所述,銀翹白虎湯加減治療小兒感冒風熱證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能明顯縮短退熱時間,改善臨床癥狀,促進患兒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