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瑤 周麗珠 欒潔 楊漓 曾永明 蒙芳慧
【摘 要】文章建立一種用全自動凱氏定氮儀測定板栗中粗蛋白含量的方法,通過板栗與硫酸和催化劑一同加熱消解,使蛋白質(zhì)分解,分解的氨與硫酸結(jié)合生成硫酸銨,然后堿化蒸餾使氨游離,用硼酸吸收后再以鹽酸標準溶液滴定,根據(jù)酸的消耗量乘以換算系數(shù),即為粗蛋白含量。結(jié)果表明:采用全自動凱氏定氮儀測定(NH4)2SO4標準品氮回收率為99.8%~99.9%,測定板栗粗蛋白含量平均為4.1894%,相對標準偏差為0.28%(<10%)(n=6)。說明該方法具有準確、快速、簡便、低耗、穩(wěn)定的優(yōu)點,相對偏差小,是板栗種仁中粗蛋白測定的首選方法。
【關鍵詞】板栗;粗蛋白;凱氏定氮法;消解;蒸餾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20)12-0081-03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是殼斗科(Fagaceae)栗屬(Castanea)堅果類植物[1],生長于海拔370~2 800 m的區(qū)域,廣泛分布在越南、中國等國家,現(xiàn)主要以人工栽培為主[2]。板栗營養(yǎng)豐富,含有大量淀粉、蛋白質(zhì)、脂肪、B族維生素等多種營養(yǎng)素,被稱為“干果之王[3]。板栗中蛋白質(zhì)含有18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天門冬氨酸、亮氨酸和賴氨酸的含量較高,有8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它們的含量占氨基酸總含量的33.59%[4]。
食品中蛋白質(zhì)的測定方法有兩類:直接法和間接法[5]。杜馬斯燃燒法和凱氏定氮法是使用最廣泛的間接法[6-7],而近紅外光譜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電泳法、紫外吸收光譜法和Bradford法是常見的直接法[5]。凱氏定氮法因靈敏度高、穩(wěn)定性好、成本低廉,是目前進行氮含量測定常見的方法,也是國內(nèi)外法定的檢測方法[8]。目前,大量文獻報道了凱氏定氮法測定食品中的蛋白質(zhì)含量,但針對特定食品蛋白質(zhì)的研究僅限于大豆、小麥、乳制品和大米[9-15]。食品基質(zhì)復雜,普適性方法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diào)整和改進,有必要針對性地建立核桃蛋白質(zhì)檢測方法,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得到更精準的結(jié)果。本實驗參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蛋白質(zhì)的測定》(GB 5009.5—2016)中的凱氏定氮法測定板栗種仁中粗蛋白含量[16],通過方法優(yōu)化,得到精準的含量值,為板栗種仁粗蛋白快速、準確測定提供了科學參考。
方法原理:蛋白質(zhì)是含氮的有機化合物。板栗果實中的粗蛋白與硫酸和催化劑一同加熱消解,使蛋白質(zhì)分解,分解的氨與硫酸結(jié)合生成硫酸銨。然后堿化蒸餾使氨游離,用硼酸吸收后再以鹽酸標準溶液滴定,根據(jù)酸的消耗量乘以換算系數(shù),即為蛋白質(zhì)含量;其反應式如下:
2NH2(CH2)2COOH+13H2SO4→(NH)2SO4+6CO2+12SO2+16H2O(1)
(NH4)2SO4+2NaOH→2NH3+Na2SO4+2H2O(2)
2NH3+4H3BO3→(NH4)2B3O7+5H2O(3)
(NH4)2B4O7+2HCl+5H2O→2NH4Cl+4H3BO3(4)
1 試劑和材料
1.1 試劑
本實驗方法所用試劑均為分析純,水為三級水。試劑包括五水硫酸銅(CuSO4·5H2O)、硫酸鉀(K2SO4)、硫酸(H2SO4)、硼酸(H3BO3)、甲基紅指示劑(C15H15N3O2)、溴甲酚綠指示劑(C21H14Br4O5S)、氫氧化鈉(NaOH)、95% 乙醇(C2H5OH)、鹽酸(HCl)、無水碳酸鈉(Na2CO3)基準試劑、硫酸銨((NH4)2SO4)標準品。
1.2 試劑配制
(1)硼酸溶液(20 g/L):稱取20 g硼酸,加水溶解后,稀釋至1 000 mL。
(2)氫氧化鈉溶液(30%):稱取300 g氫氧化鈉加水溶解后,放冷,并稀釋至1 000 mL。
(3)鹽酸標準滴定溶液[C(HCl)]0.1 moL/L:量取9 mL分析純濃鹽酸(HCl)于1 000 mL容量瓶中,用蒸餾水定容到刻度,搖勻;稱取于270~300 ℃高溫爐中灼燒至恒量的工作基準試劑無水碳酸鈉0.2 g(精確到0.000 1 g)溶于50 mL水中,加10滴溴甲酚綠-甲基紅指示液,用配制的鹽酸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綠色變?yōu)榘导t色,煮沸2 min,加蓋具鈉石灰管的橡膠塞,冷卻,繼續(xù)滴定至溶液再呈暗紅色;同時做空白試驗,準確計算鹽酸標準滴定溶液濃度[C(HCl)]。
(4)甲基紅乙醇溶液(1 g/L):稱取0.1 g甲基紅溶于95%乙醇,用95%乙醇稀釋至100 mL。
(5)溴甲酚綠乙醇溶液(1 g/L):稱取0.1 g溴甲酚綠,溶于95%乙醇,用95%乙醇稀釋至100 mL。
(6)混合指示液:1份甲基紅乙醇溶液與3份溴甲酚綠乙醇溶液臨用時混合。
(7)吸收液:硼酸溶液(20 g/L)和混合指示液均勻混合而成。
1.3 儀器和設備
ME204/02型分析天平[感量為1 mg,梅特勒-托利多儀器(上海)有限公司生產(chǎn)],K12A全自動凱氏定氮儀(上海晟聲自動化分析儀器有限公司生產(chǎn)),SH230N石墨爐消解儀(山東海能科學儀器有限公司生產(chǎn)),DFT-200C超高速粉碎機(溫嶺市林大機械有限公司生產(chǎn)),101-2ES電熱鼓風干燥箱(北京市永光明醫(yī)療儀器有限公司生產(chǎn))。
2 實驗步驟
2.1 采收
本實驗的板栗果實采自廣西百色市隆林縣,采收方法有兩種,即拾栗法和打粟法。拾栗法就是待栗充分成熱,自然落地后,人工拾栗實。打栗法就是分散分批地將成熟的栗苞用竹竿輕輕打落,然后將栗苞、栗實揀拾干凈。
2.2 制樣
板栗進行暴曬后去殼,在110 ℃電熱鼓風干燥箱內(nèi)干燥1~2 h,用超高速粉碎機粉碎,裝入塑料瓶中備用。
2.3 消解
消解藥品:濃硫酸、硫酸鉀、硫酸銅。板栗消解條件:稱取板栗樣品0.5 g(精確至0.000 1 g)于干燥消解管內(nèi),依次加入3.5 g硫酸鉀、0.5 g硫酸銅、10 mL濃硫酸,消解過程采用曲線升溫模式,設定消解爐消解參數(shù):一階段220 ℃維持20 min,二階段420 ℃維持60 min(消解爐可提前預熱至220 ℃),放入樣品,打開尾氣回收,待時間結(jié)束,可觀察樣品,與試劑空白一樣呈澄清,有淡綠色即為消解完全,靜置冷卻。
2.4 蒸餾
檢查并補充蒸餾水桶、堿液桶、硼酸桶、標液瓶內(nèi)試劑;打開電源開關,同時打開自來水閥;在“維護”欄“初始化滴定器”1次,“清洗滴定缸”3次;開機時,手動先排空酸、堿管氣體(點擊“維護”再點擊“酸泵”“堿泵”),并置換標液(點擊“初始化滴定器”3次),點擊“清洗滴定缸”3次;點擊“參數(shù)設置”輸入“標液濃度”“換算系數(shù)”數(shù)值;安裝一空消化管,關閉安全門,點擊“測試”,點擊“工作模式”選擇“空白測試”,設置堿液量為10 mL,吸收液量為30 mL,點擊“運行”空蒸,當連續(xù)兩次空白值相差不大于0.1 mL,取后一次空白值為儀器空白(消解樣空白此時可測),然后把空白值輸入“維護”中“參數(shù)設置”輸入“空白”數(shù)據(jù);測定前應該先用(NH4)2SO4標準品做氮回收率的測定,借以驗證所用儀器、試劑及操作等條件的可靠性;要求(NH4)2SO4標準品氮回收率在95%~105%;點擊“測試”依次輸入“樣品量”“吸收液量”(30 mL)“堿液量(60 mL)”,然后安裝樣品,點擊“運行”。工作完成后,點擊“數(shù)據(jù)”尋找對應的樣品編號,點擊編號調(diào)出測試結(jié)果,并記錄;全部測試結(jié)束,點擊“維護”“清洗滴定缸”,關閉電源、水源。
2.5 數(shù)據(jù)處理
板栗樣品中蛋白質(zhì)的含量按下面的公式計算:
上式中:X為試樣中蛋白質(zhì)的含量,單位為g/100 g;V1為試液消耗硫酸或鹽酸標準滴定液的體積,單位為mL;V2為試劑空白消耗硫酸或鹽酸標準滴定液的體積,單位為mL;C為硫酸或鹽酸標準滴定溶液濃度,單位為mol/L;0.014 0為鹽酸[C(HCl)=1.000 mol/L]標準滴定溶液相當?shù)牡馁|(zhì)量,單位為g;m為試樣的質(zhì)量,單位為g;V3為吸取消化液的體積,單位為mL;F為氮換算為蛋白質(zhì)的系數(shù),板栗中氮轉(zhuǎn)換系數(shù)為5.30;100為換算系數(shù)。
3 結(jié)果與討論
以K12A全自動凱氏定氮儀測定板栗種仁中粗蛋白含量,其中蒸餾(NH44)2SO4標準品的氮回收率見表1,板栗樣品中的蛋白質(zhì)含量見表2。板栗果實中粗蛋白質(zhì)含量平均為4.189 4%,該板栗樣品測定的粗蛋白符合《GH/T 1029—2002板栗》中蛋白質(zhì)理化要求≥3.4%的要求。本實驗采用K12A全自動凱氏定氮儀測定板栗果實中粗蛋白質(zhì)的含量具有準確、快速、簡便、低耗、穩(wěn)定的優(yōu)點,測定板栗果實中粗蛋白質(zhì)含量的相對標準偏差為0.28%(<10%,n=6),相對偏差小,是板栗果實中粗蛋白質(zhì)含量測定的首選方法。
使用K12A全自動凱氏定氮儀測定板栗果實中的粗蛋白質(zhì)所得結(jié)果誤差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蛋白質(zhì)的測定》(GB 5009.5—2016)標準要求的兩個測定值的絕對差值不得超過算術平均值的10%。
4 結(jié)語
本文采用全自動凱氏定氮法測定廣西百色地區(qū)板栗種仁的粗蛋白,測定板栗粗蛋白含量平均為4.189 4%,相對標準偏差為0.28%(<10%,n=6)。全自動凱氏定氮儀測定食品中蛋白質(zhì),具有準確、快速、簡便、低耗、穩(wěn)定的優(yōu)點,相對偏差小,是板栗種仁中粗蛋白測定的首選方法。
參 考 文 獻
[1]周葵,張雅媛,黃會玲,等.不同產(chǎn)地生熟板栗品質(zhì)分析[J/OL].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3.1183.TS.
20200527.1610.003.html,2020-05-27.
[2]百麗,趙發(fā)寶.速溶板栗淀粉的制備和性質(zhì)研究[D].合肥: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2011.
[3]張樂,王趙改,楊慧,等.不同板栗品種營養(yǎng)成分及風味物質(zhì)分析[J].食品科學,2016,37(10):164-169.
[4]楊燕強.趙發(fā)寶.板栗蛋白質(zhì)的提取及多肽的制備[J].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1(1):73-76.
[5]郭應時,曹小彥,鄒杭君,等.全自動凱氏定氮儀測定大米蛋白質(zhì)[J].食品與機械,2017,33(11):67-71.
[6]秦琳,黃世群,仲伶俐,等.杜馬斯燃燒法和凱氏定氮法在稻米蛋白質(zhì)檢測中的對比研究[J].中國稻米,2019
(5):69-74.
[7]李曉艷.淺談凱氏定氮法測定食品中蛋白質(zhì)注意事項[J].計量與測試技術,2008,35(8):74-75.
[8]郭穎娜,孫衛(wèi).蛋白質(zhì)含量測定方法的比較[J].煤炭與化工,2008,31(4):36-37.
[9]楊燕強.趙發(fā)寶.大豆分離蛋白中蛋白質(zhì)含量的快速測定[J].糧油食品科技,2007,15(5):59-61.
[10]俞曉玉,王樹成,高娃,等.糧食中蛋白質(zhì)含量的測定[J].廣東化工,2017,44(4):114-115.
[11]史瑋,孫瑩,徐振斌.凱氏定氨法測定糧食蛋白質(zhì)含量方法研究[J].糧食科技與經(jīng)濟,2013,38(5):31-32.
[12]徐麗麗,侯冬巖,回瑞華,等.乳制品中蛋白質(zhì)含量的測定[J].鞍山師范學院報,2006,8(4):40-42.
[13]孫建平,侯彩云.稻米蛋白質(zhì)測定方法的比較與分析[J].食品科技,2005(6):78-81.
[14]徐新娟,黃中文,王偉,等.全自動凱氏定氮儀測定大豆蛋白質(zhì)方法的研究[J].黑龍江農(nóng)業(yè)科學,2016(2):108-110.
[15]楊耐德.凱氏定氮儀測定小麥粉蛋白質(zhì)含量的不確定度評定[J].糧油加工,2009(7):86-88.
[16]GB 5009.5—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蛋白質(zhì)的測定[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