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芷寧
摘 要:雞沙門氏菌病是雞類易得的傳染性疾病的統(tǒng)稱,致病原因是感染血清型沙門氏菌,較易感染的疾病有雞白痢病以及雞傷寒病等。感染的病雞大多感染一種血清型,也有些地區(qū)會出現混合感染,一旦感染此疾病就會嚴重損傷雞的身體機能,進而為養(yǎng)雞場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本文簡要分析雞沙門氏菌病的流行特點,并提出具體的防控措施,以期為養(yǎng)殖場防控此類疾病提供參考。
關鍵詞:雞沙門氏桿菌;流行特點;防控措施
自然界中存在的沙門氏菌范圍較廣,血清型種類繁多。此病菌于對于干燥、光照等都有一定的耐受力,寄生于飼養(yǎng)器皿及雞舍棚架當中,存活期限長達一個月之久,在雞的蛋殼上可生存半年以上,塵埃及干燥糞便中的存活率可長達三至四年。此疾病較易發(fā)生于飼養(yǎng)與管理條件較為落后的養(yǎng)雞場,一旦防疫措施不合理就會導致疾病的擴散,進而影響?zhàn)B殖場的發(fā)展。
一、雞沙門氏菌病的流行特點
雞是較易感染沙門氏菌的群體,褐殼蛋雞的感染率最高,其次是白殼蛋雞。雌雞比雄雞的發(fā)病率更高。雛雞一旦發(fā)病有極高的致死率,成雞患病后通常呈隱性感染,不易被發(fā)現。雞沙門氏菌病主要通過病雞或攜帶病菌的雞傳播,飼料被病菌污染也是重要的傳播方式。具體的傳播途徑為以下幾種:
1.垂直傳播
攜帶沙門氏菌的蛋雞所產的蛋一旦孵化成功必然則導致雛雞感染此病癥,一旦雛雞發(fā)病,則存在較高的致死率,即使治愈存活也會終生攜帶此病菌,此類蛋在產蛋后也會將病菌傳染給下一代,此種垂直傳播的方式循環(huán)不絕,影響極為惡劣。
2.水平傳播
(1)沙化道傳播。消化道是病菌傳播的主要方式,飼料、飲用水以及雞舍墊料一旦被病菌感染,就會導致食用后的健康雞感染此病菌,實驗發(fā)現,如給雞喂食劣質的魚粉也會引發(fā)雞沙門氏菌病。
(2)通過傳播媒介機械傳播。部分昆蟲體內含有沙門氏菌,這些昆蟲會對環(huán)境產生污染,一旦被家禽吞食也會將病菌傳播給家禽。此外,種雞場的輸精器具上如果沾染沙門氏菌也會導致種雞感染此病菌,精液及器具受到污染也會導致種雞患病,進而引發(fā)大面積的雞群感染。
(3)飼養(yǎng)管理不合理導致病菌傳播。在育雛期間,如果溫度控制不合理或雞舍清潔度不高,雛雞飼養(yǎng)及管理不當,雞舍空間狹小等都會引發(fā)雞沙門氏菌的傳染,雞群之間的互啄或雛雞孵化時未進行嚴格的消毒處理也會導致此病的傳播。
二、雞沙門氏菌病的防治現狀
1.種雞的防治現狀
目前,養(yǎng)雞場的規(guī)模不斷擴大,定期進行病菌檢疫勢必會消耗大量的人力及資金成本,一旦發(fā)現帶菌雞必須進行淘汰,因此會導致養(yǎng)雞場遭受重大經濟損失。同時,在種雞防治過程中,部分養(yǎng)殖場會定期為雞群喂食抗菌類藥物,以減少種雞的沙門氏菌病的發(fā)病率,雖然此方法會對種雞的產蛋率及孵化率產生一定影響,然而相對來說,養(yǎng)殖場的經濟損失較小。
2.商品代雞群的防治現狀
沙門氏菌病一旦在種雞群中擴散必然會導致商品代雛雞的孵化遭受污染,進而使雛雞孵化化立即感染病菌或死亡,存活病菌也會成為病菌的攜帶者,進而導致雛雞的生長發(fā)育滯緩、出現腹瀉或死亡等現象,雖可采用喂食藥物的方式治療,但會導致產蛋率下降。同時,由于長期喂食抗菌藥物,部分雞群產生的抗藥性,一旦感染沙門氏菌病,再采用藥物治療將難以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因此,嚴重影響了商品代雞養(yǎng)殖戶的經濟效益。
三、雞沙門氏菌病的有效防控
1.凈化雞群
為了達到預防雞沙門氏菌感染,可以采用凈化雞群的方式進行控制,此方式效果較為顯著。美國采取的方式是運用凝集反應進行連續(xù)性的病菌感染檢測,一旦發(fā)現感染雞立即淘汰,以做到凈化雞群,防止感染的效果。通常是雛雞出生五日后每月進行一次檢疫,連續(xù)檢疫兩次未發(fā)現感染癥狀即可停止檢疫。
2.嚴格選購雛雞
在雛雞采購時首先要進行孵化場的考察,如該孵化場近期感染過沙門氏菌病則禁止購買雛雞。雛雞購入后要精心飼養(yǎng)與管理,一旦出現雛雞死亡的現象,必須及時進行死因的追查,一旦確定為感染沙門氏菌致死,必須及時淘汰雞雛并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避免疫情散。
3.按照國家藥物使用政策及法規(guī)合理治療
根據國家政策法規(guī)的標準進行雞沙門氏菌病的治療,嚴禁使用國家禁止類藥物,抗生素的使用量要控制嚴格,使用一段時間后要留有一定的休藥期,以保證雞產品的質量符合國家標準。
4.定期清潔飼養(yǎng)環(huán)境,防止病菌傳播
定期進行雞舍環(huán)境的清潔,杜絕沙門氏菌的生存與繁殖,定期進行雞舍、雞籠以及飼料槽與水槽的清洗,定期進行全面的消毒處理,及時清理病雞的糞便以免污染雞場環(huán)境,防止病菌污染飼料及水源。為雞舍安裝紗窗,防止鳥禽及昆蟲傳染沙門氏菌。
5.提高飼料質量,保證飲水清潔
為雞群提供質量符合標準的飼料,一旦發(fā)現飼料變質或發(fā)霉必須及時處理。購入的飼料要科學存儲,放置于陰涼、干燥處,避免被其他動物污染,以顆料飼料作為雛雞的主要飼料,在喂食前必須進行殺菌處理。
6.科學進行飼養(yǎng)管理
在飼養(yǎng)管理過程中,如果飼料或飲水供給不足,雞舍光照不夠、空氣流通不暢都會導致雞沙門氏菌病的感染。如果雞舍的溫度不適宜,雞舍內雞的數量過多或空氣被污染都會降低雞體的抵抗力,會導致沙門氏菌病的發(fā)病率有所提升。因此,必須采用科學的飼養(yǎng)管理方式,增強雛雞的抗抵力,進而實現雞沙門氏菌病癥的有效防護與控制。
參考文獻:
[1]付春亮.禽沙門氏菌病的流行特點及防控措施[J].中國畜禽種業(yè),2016(5).
[2]劉思當.規(guī)?;u場疾病流行動態(tài)及防控策略[J].中國禽業(yè)導刊,2015(8).
[3]劉林華,張南.雞沙門氏菌病鑒別診斷和預防[J].農技服務,2016(17).
[4]李質權.雞沙門氏菌病的防治技術[J].畜牧獸醫(yī)科技信息,2017(2).
[5]姚長宏.雞沙門氏菌病的綜合防控技術[J].中國畜牧獸醫(yī)文摘,2017(11).
[6]王懷娜.雞沙門氏菌病的防控[J].養(yǎng)殖與飼料,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