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添輝
老年學員開始學書法時,建議選擇自己喜歡的、同一書家的楷、行字帖,以楷為主、以行為輔進行臨摹。學習書法一要循序漸進,把握篆、隸、楷、行、草各種字體的特點,相互借鑒;二要持之以恒,藝術無止境,學書莫偷懶,堅持數(shù)年,方見成效;三要牢記功夫在字外。不管選擇哪家字帖學習,臨帖是必經(jīng)之路。臨帖有三種方法:一是對臨,即看帖書寫,以目導心,以心運手,一筆一畫力求相似;二是背臨,即將帖中的筆意結構默記于心,背帖書寫,力求形神兼?zhèn)?,為以后?chuàng)造自身風格打下堅實基礎;三是意臨,即抓住書帖特色,深入思考,仔細琢磨,慢慢感悟,突破局限,最終形成個人藝術風格。
老年學員開始臨帖時,首先要從基本筆畫練起,因為基本筆畫是漢字組成的基本要素。點畫就像一個機器的零件,零件不合格或者是低劣產(chǎn)品,位置放得再合適也不行。其次,建議初學者多寫大字,多練習10厘米以上的字,這樣可以鍛煉和增強腕力、臂力和腰力,同時,還可鍛煉縱觀全局的視覺能力。俗話說:“小字練細膩,大字練筆力?!彼?,建議老年學員學習書法從大字練起。
“書法以用筆為上”,書法的點畫形體都是直接由用筆而產(chǎn)生的,學會了用筆,也就掌握了書法的關鍵。廣義的“用筆”,是指使用毛筆的方法,包括執(zhí)筆運腕、用筆。狹義的“用筆”,則是指所有點畫用筆的法則,即起筆、行筆、收筆,是書寫每一點畫筆鋒運動的全過程。對應要求,“逆入、澀行、緊收”。具體來說,就是起筆要逆入,即逆鋒起筆,欲右先左,欲下先上;行筆要澀行,即筆鋒保持在筆畫的中間行,為中鋒行筆,遂有“常令筆尖畫中行”之說;收筆要緊收,即回鋒收筆下垂而上縮,右往而左收。要寫好每一筆畫,都要實實在在按照這三種用筆方法的基本要求去做。然后,再進一步去理解和實踐書寫中的提筆和按筆、轉筆與折筆、疾筆與遲筆、中鋒與側鋒、藏鋒與露鋒,以及筆鋒的頓、挫、翻、絞、扭等用筆法。
值得一提的是,用筆時要“作書須提得筆起”。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記載:“發(fā)筆處,便要提得筆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傳語。”反復強調:“作書須提得筆起,不可信筆。蓋信筆,則其波畫皆無力。提得筆起,則一轉一束處,皆有主宰?!D束’二字,書家妙訣也。”董其昌明確地告訴我們,書寫時毛筆是要提起來的,但一般人認為寫字要有力氣,于是把毛筆攤在紙面上頂牢寫,其實,這樣寫是沒法顯示筆力的,要提起來寫才是正確的用筆方法,“不可信筆,是書家秘訣也?!?/p>
簡單點說,書法運筆要注意的要領為重、留、圓、平。重,是指自己的手感有力,提得筆起,行筆有力;留,是指要控制行筆的快慢,太快會輕浮油滑,太慢會板滯蠢笨;圓,是要求盡量中鋒行筆,這樣寫出來的筆畫,才能圓渾、豐腴,富有立體感;平,是指運筆平正,不可顫抖扭曲,也不可拖抹甩刷,要干凈利落。同時,在書寫時要注意糾正有“十二病”的筆畫:鶴膝、折木、柴擔、釘頭、鼠尾、竹節(jié)、蟹爪、牛頭、鋸齒、脫肩、蜂腰、散鋒等。
定點書寫方式,是王羲之書法用筆的方式之一,這個書寫方式伴隨他的一生。王羲之的書法特點是:筆法精妙,行筆瀟灑飄逸,筆勢委婉含蓄,有如行云流水;結體遒美,骨格清秀,點畫疏密相間,無論橫豎點撇鉤折捺,真可說極盡用筆使鋒之妙,深得許多書法家的喜歡。而他的代表作《蘭亭序》也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于后世廣為流傳。
德國海德堡大學教授雷德侯善于研究中國書法藝術。在他的博士論文《關于中國書法》中以王羲之的《喪亂帖》為例,發(fā)現(xiàn)王羲之的字,其筆畫和空間都是經(jīng)過嚴格訓練和考量的,并非是“逸筆草草”的,在每個漢字中潛藏著一個很重要的奧妙,體現(xiàn)在每個漢字之處都有一個想象的點,由這個固定的點出發(fā),發(fā)射出來的筆畫而形成了每一個字。由此他推敲出王羲之書寫時,是右手指執(zhí)著筆,只有腕動,而手臂基本上不移動的,這就是王羲之的定點書寫方式。
我仔細拜讀王羲之的手札,還有《蘭亭序》《喪亂帖》《十七帖》《快雪時晴帖》以及《懷仁集王圣教序》后,按照定點書寫方式,用提腕法加以實踐。果然,越寫越順手,越寫越信手揮灑。可以不需要用眼睛慢慢去測量,橫豎筆畫的長度過不過,撇捺筆畫的角度對不對。就像用手在電腦鍵盤上打字一樣,只用指、腕移動,而肘固定在鍵盤邊沿上。用這樣的方式再次實踐,用懸腕法,右手臂離紙面20厘米,用手指執(zhí)緊筆管,只有手腕擺動書寫,而手臂懸著基本不移動??梢栽?0厘米以內,很好地把每個筆畫分布在恰好的位置上。的確,按定點書寫方式來寫字,會更加輕松自如。老年學員不妨試試這種定點書寫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