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治勝
摘 ? 要:近幾年來,無論是教育部還是社會越來越關注英語這門學科,側面說明了英語在所有學科中還是有著重要地位的。學生課堂的參與度與英語教學的整體質量是成正相關的,尤其對于初中英語,很多學生在初中階段并不能夠自主學習,需要通過外在的壓力,比如父母、教師的監(jiān)督,這就需要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這樣才能真正保證教學的質量。基于此,本文首先簡單介紹初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哪些,隨后簡要分析了如何才能在教學中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課堂參與度;有效途徑
英語教學的根本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口語化的能力,使他們能夠流暢地與他人進行交流。而實際上受很多考試的影響,比如各種模擬考、中考、高考等,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更加注重最終的成績,而不是考慮學習英語的根本目的。這就導致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不高,機械地跟從教師進行學習,而不是自己主動去學習英語。因此,這就需要教師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參與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開展后續(xù)過程,從而保證教學工作高質量和高效率地完成。
一、初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的課堂教學模式大多以傳統(tǒng)方式為主,課堂內容過于枯燥乏味、教師的授課方式過于單一,學生上課缺乏積極性,進而導致上課的效率較低,學生的成績不能有效提高。一方面,從教師的角度來說,教師的相關專業(yè)水平及道德素養(yǎng)對于教學質量有很大影響。有的教師對學生的要求過于嚴厲,無論是在課上還是課下,很少和學生進行交流溝通,這樣就無法全面地了解到學生學習掌握的真實情況,上述做法不僅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的自信心,久而久之讓學生逐漸失去了對這門學科的興趣,最終影響的是英語學科整體的教學質量。
另一方面,從學生角度來說,學生在初中階段正處于叛逆時期,心理和生理上都還沒有發(fā)育成熟,對于繁重的學習任務和枯燥乏味的課堂,學生會產(chǎn)生厭學心理。英語這門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相較于語文學科來說,英語不是母語,作為語言類學科,需要學生大量的記憶背誦,而初中的學生精力比較旺盛,更愿意將精力投入到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中。如果此時教師的教學方式單一,課堂的氛圍不夠活躍,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就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引起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課后的作業(yè)不能及時完成,甚至出現(xiàn)抄襲現(xiàn)象,最終導致學生的考試成績不理想,可見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對于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效率是有很大影響的[1]。
二、初中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方法
(一)鼓勵學生參與課堂互動
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升學生的口語化能力,作為語言類學科,課本在編寫時,有很多的模塊是采用情景對話,模擬國外兩個人交流的場景,同時配有原聲的聽力,所以英語的教學方式是非常靈活的。正因為這樣,教師要正確地去引導學生多參與這種課堂的互動,學生只有積極地參與進來,學會用英語去和其他學生進行交流,敢于去說英語,才能學會如何運用英語,進而激發(fā)學生對英語這門學科的興趣[2]。比如在人教版的第十三單元的主題是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按照課本里的人物分配好角色,先是各個小組內自主練習,然后按照小組順序依次進行模擬課本對話,由學生評選最佳的小組,并給予獎勵。學生參與課堂互動,不僅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緩和了與教師之間的緊張感,拉近了與教師之間的距離,這對于教師日后教學的開展奠定了基礎。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進行課堂互動的同時,不單單是運用情景對話的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時間長了學生也會產(chǎn)生厭煩心理,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發(fā)散思維,學會聯(lián)想,結合課本的文章,讓學生編寫后續(xù)可能發(fā)生的事情,并大膽地用英語表達出來。
(二)結合多媒體技術融合國外元素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不斷進步,教學課堂中不再是單一的黑板粉筆,越來越多的多媒體設備不斷出現(xiàn)[3]。教師不應該只是按照傳統(tǒng)單一的授課方式,而是結合新型的媒體設備比如音頻、視頻的播放,最大程度上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師可以提前搜集相關的教學視頻及圖片,在上課時在投屏上進行播放,進而通過視覺體驗,讓學生加深記憶力。同時做好相關單元的PPT,教師結合PPT的講解,比直接口頭和學生進行講述,更為直觀,也更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進而提高課堂上教學效率。
英語在學習的同時,教師可以多讓學生提前了解一下國外的人文環(huán)境、風俗習慣,在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與歷史的同時,學生也更能夠了解所學單元文章的背景。比如人教版的第六單元when was it invented,本單元是圍繞發(fā)明這一個話題來展開的,其中主要講了薯片和茶葉的發(fā)展歷史,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通過上網(wǎng)或者翻閱書籍等方式了解一些物品的起源,并在課堂上分享自己的見解,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4]。結合多媒體設備及國外元素,可以讓教學逐漸深入,逐步引導學生在課堂參與過程中,感知、學習、運用英語語言。
三、結語
初中的英語教學在面臨困難和挑戰(zhàn)的同時,也有著新的發(fā)展機遇。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水平,對以往的教學進行反思和總結,吸取之前的教訓,總結出新的教學方法,同時要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課堂上不應該只是教師在授課,要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其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通過鼓勵性的語言,從學生感興趣的一個點入手,逐漸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再結合當前的新型多媒體設備,活躍起課堂的氣氛,讓學生占據(jù)課堂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最終目的是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代月合.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參與度的教學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000(002):P.44-44.
[2]郭丁源.探討初中英語高效課堂的教學誤區(qū)及措施[J].好家長,2019(32):81-81.
[3]張馨予.芻議初中英語教學如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J].新東方英語:中學版,2018,000(011):P.7-8.
[4]彭碧芬.試析提高學困生課堂參與度構建初中英語高效課堂[J].新東方英語(中英文版),2019,000(008):P.9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