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婷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教師就可以在語文閱讀教學方面進行深度探究,將更加優(yōu)化的教學方法應用到閱讀教學的改革工作中。且讀寫結合教學能豐富學生的語言,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讀寫結合;意義;策略
語文課程也是學習其他課程的基礎,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可以為他們學習其他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閱讀,學生可以掌握各種語言表達技能,還可以幫助他們積累豐富的知識。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有效地將自己積累下來的精美詞句應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讀寫結合的積極意義
第一,有利于深化對閱讀的理解。傳統(tǒng)語文學科閱讀教學是讓學生先理解文章大意,在固定的答題模式下回答問題。如果教師長時間運用這樣的教學方式,容易讓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他們的學習興趣也會漸漸降低。為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就要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及綜合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文章閱讀過程中,讀寫結合能夠融合學生的獨特感受,提升個人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閱讀與寫作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兩部分,讀與寫的增加會強化學生閱讀理解的深度,他們對文學的熱愛程度也會大大提升。
第二,有利于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五年級的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快速時期,讀與寫的結合會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發(fā)展。隨著小學生閱讀量的提升,在讀與寫中不斷感悟與反思,引導他們讀有內涵的篇章,寫有感悟的內容,汲取的營養(yǎng)肯定會越來越豐富,思想境界也會達到新的高度。“讀好書、好讀書、讀書好”,即讓學生在積極向上的篇章中豐富個人精神世界,茁壯成長。
第三,有利于學生語文思維的培養(yǎng)。生活素材是一個作家寫作的源泉寶庫,倘若缺乏足夠的閱讀經驗,就難以靈活把握手法的使用,創(chuàng)作出引人入勝的文章。讀寫結合對于學生語文思維的培養(yǎng)極其關鍵,閱讀中學生要判斷作者的情感,感悟文章的寫作意圖,在寫作中將輸入的內容經個人潤色后再輸出,并內化為個人的素材與資料。讀與寫的結合對學生概括總結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有助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二、策略
1. 采用生活化的讀寫結合教學法
小學語文教師在具體的閱讀課堂教學工作中,為培養(yǎng)小學生讀寫結合的閱讀能力,應該采用生活化教學法,將閱讀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營造良好的生活化教學氛圍,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采用生活化教學法可加深小學生的讀寫結合閱讀體驗,增強指導效果,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
如:教師帶領小學生閱讀《秋天的雨》這篇文章時,可將讀寫結合教學法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要求小學生在讀寫結合閱讀的過程中回憶生活中秋天下雨的景象,結合自身生活情況、閱讀文章,積累相關的詞匯與內容,然后應用在寫作中。這樣在生活化讀寫結合教學指導過程中,小學生會按照生活中的情境,想象文章內容,然后挑選出優(yōu)秀的詞匯與句子,應用在寫作中。
2. 加強課外閱讀、促進知識拓展延伸
若要增強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那么一定要加強課外閱讀,確保學生知識的拓展及延伸。例如當學生閱讀某一篇文章之后,教師需要安排學生寫讀后感,利用改寫、擴寫、縮寫等方式進行寫作鍛煉,由此能夠加強學生的閱讀體驗,特別是在分析學生閱讀效果的過程中,能夠利用寫作效果去了解學生的閱讀水平。根據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實際應用我們能夠發(fā)現(xiàn):讀寫需要保持在相同的步伐中,任何一方都不能隨意掉隊。當學習《爬山虎的腳》文章后,教師為學生布置課下作業(yè),結合課堂中的學習情況設計不同層次的課下作業(yè),利用課外拓展訓練等方式來加強學生的學習質量,促使其閱讀寫作效率大大提升。
3.利用角色扮演升華學生素養(yǎng)
“角色扮演”是當下教學中比較流行的一種教學形式。而這一形式的教學主要建立在文本內容基礎之上,再通過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利用角色的形式將內容體現(xiàn)出來。這樣更有利于學生深入到文本當中,體驗文本人物內心的真實活動,在表演時,還可以深刻理解和掌握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該發(fā)揮好自身的作用,以便幫助學生對任務的形象、性格以及特征等進行更好的塑造,將文本內容作為基礎,在這一基礎之上實現(xiàn)對人物形象的創(chuàng)新。
比如,在學完《愚公移山》這一篇文章之后,因為文章本身就是以故事的形態(tài)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此時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平均分成若干個小組,利用小組形式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對劇本加以創(chuàng)設,再將其中的角色分配給各個小組成員。在表演準備環(huán)節(jié),學生們都會認真且仔細閱讀文本,并掌握其中的一些情節(jié),之后再根據劇本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這不僅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在一定程度上還培養(yǎng)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激情。當學生結束表演后,教師再要求學生用邏輯通順的語言寫下整個表演過程的情感經歷及個人感悟。
4. 強調仿寫活動在讀寫結合中的地位
由于年齡特性的影響,新鮮的事物對于學生有著較強的吸引力,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的興趣,而學生自身具備的巨大潛力也能更好地與這一過程相契合。因此,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教學時,可以鼓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將遇到的自身覺得優(yōu)美、與自身寫作方式相契合或者能夠提高自身寫作能力的語句或者段落摘抄下來,并對其進行重點閱讀,去發(fā)現(xiàn)其中蘊含著的深層含義和寫作技巧。在學生充分掌握后開展仿寫活動,從而強化學生的閱讀素材運用能力。
例如,教師教學小學語文《找春天》一課時,首先可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找出文章描寫的主要事物和文章主旨,即“春天、代表春天到來的事物”,然后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關的寫作框架:“尋找、春天、標志”,讓學生依據框架和文章內容自主進行文章的仿寫,如“我在田地里尋找春天,路邊的小草發(fā)芽了,嫩綠嫩綠的,春天要到了”“我在雨中尋找春天,春天的雨細細的,柔柔的,很舒服”等,使學生充分地將閱讀、寫作和仿寫三個環(huán)節(jié)更好地結合起來。
三、總結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教育改革工作也如火如荼的進行著,過去較為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經很難再滿足當前個性化的教育需求,教師要積極的開拓新的教學模式,其中讀寫結合的新模式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以更好地對學生進行較為全面的培養(yǎng)與提升。
參考文獻:
[1]江考強.芻議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的運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8,34(22):101-112.
[2]張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探究[J].課外語文,2018(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