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
摘? ?要:幼兒沒有良好的安全意識,但是其好奇心,對于很多事物都想一探究竟,這之中就難免會損害自身安全。教師需要普及安全意識,讓幼兒遠離危險,將自身安全作為重中之重。同時,教師要教導當面對危險時,應當怎樣應對,使得自身所受的傷害最小。文本對幼兒安全教育進行分析。
關鍵詞:安全;幼兒;自我保護
幼兒的年齡較小,對于自身的保護能力差,而且沒有安全意識。當幼兒處于幼兒園中,教師對于其安全要全權負責,如果幼兒發(fā)生意外,那對他們的身體健康以及后續(xù)的生活都會造成無法想象的后果。幼兒的好奇心較重,對于許多事物都想親手觸碰,但是他們無法分辨哪些事物是安全的,沒有行事能力。所以,即使危險就在幼兒的眼前,他們也不清楚,更無法做出行動來化解危險。教師需要幫助幼兒樹立安全意識,分辨哪些事物是危險的,讓幼兒知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護自己,遠離危險。教師要將安全教育貫徹到一日活動中,以幼兒的人身安全為基礎。
一、幼兒自我保護意識的培養(yǎng)
家長和教師對于幼兒的看管是有限的,不可能24小時時刻陪伴在幼兒身邊。就算可以盡可能的陪伴幼兒,那樣也會極大的消耗家長或者教師的精力,擾亂其正常生活、工作。所以,需要從幼兒自身出發(fā),讓其樹立安全意識。首先,要讓幼兒分辨出事物的危險與否。比如:教師要讓幼兒認識到尖銳物品的危害,以小刀、碎玻璃為例,教師要告誡幼兒,誰都不能觸碰這類物品。教師要讓幼兒遠離陽臺、學桌邊角等高危險地帶。有時也可以將這些會危害到幼兒安全的事物寫在教案里面,或者寫成兒歌,讓幼兒每天進行背誦,加強其記憶。之后就是了解安全知識,教師可以詢問幼兒是否記得父母的電話,或者自己的地址。如果幼兒不記得,就以這項作為家庭作業(yè)讓幼兒進行記憶。教師可以進行情景再現(xiàn),將自己扮演為陌生人,以陌生人與自己打招呼應當如何回應為題。教師問幼兒:“小朋友,我這邊有瓶水給你喝。”而這時幼兒如果要接過去喝,教師就要及時提醒幼兒不可以接受陌生人所給的物品。教師再問:“我家里有好多玩具,你跟我去家里玩呀。”如果幼兒拒絕,教師需要給予表揚,并且告訴幼兒,絕對不能和陌生人走。如果在街上遇到陌生人和自己說話,幼兒應該盡快離開,找到父母。
教師要讓幼兒了解安全標志。比如:有毒物品、易燃易爆物品、有腐蝕性物品、觸電標志,要對幼兒進行科普宣傳,當幼兒看到這類標志時,要與之保持距離。教師引導幼兒對于火和電不能觸碰,要敬而遠之,因為這兩者一旦觸碰,是沒有脫身的方法,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遠離。幼兒可能在動漫時,經(jīng)常會看到火和電兩個元素,認為動漫中是沒有危險的,于是就低估了現(xiàn)實世界中的傷害。
二、啟發(fā)引導幼兒找出身邊的安全隱患
教師在引導幼兒認識安全意識時,不能忘記幼兒畢竟年齡很小,不可能一教就會。由于幼兒天生好奇的天性,所以當教師越嚴禁去觸碰危險事物,越會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所以教師除了引導以外,要讓幼兒產生對于危險事物的警戒心理。教師可以讓幼兒看一些圖片, 看到事故對人所造成的傷害有多大,感受人類在危險面前是多么的脆弱。但是需要注意,讓幼兒觀看的畫面不能過于血腥,否則會刺激幼兒的大腦。教師也可以讓幼兒尋找身邊的危險事物,讓幼兒更加了解身邊的危險,并且想出應對的辦法。比如:可以在危險事物旁邊標注記號,加深對它的注意力。比如在桌子旁邊畫上“當心碰撞”等標記,通過書面形式加深記憶。教師也可以設計以安全為主題的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了解如何避免危險。首先教師設立情境,當小朋友在過馬路時,應該如何做呢。有些幼兒會直接過,教師要教導這是錯誤的。應當左右觀察一下,直到?jīng)]有車的時候再過馬路,才能保證人身安全。
三、教幼兒常見的自救方法, 增強幼兒自救能力
教師除了引導幼兒避免危險,也要教會幼兒當自身遇到危險或者受傷時應該如何做。因為生活中的危險無處不在,不能完全避免。但是即使發(fā)生一些小的傷害,措施得當對幼兒并不會造成過大的影響。比如:當幼兒被輕微割傷之后,應當怎么辦?首先應當觀察傷口,判斷傷口的深淺,如果較淺可以直接用創(chuàng)可貼進行包扎。如果傷口較深,流血不止,且是被生銹的金屬所割傷,幼兒就要及時找到父母或者教師尋求幫助,盡快去醫(yī)院救治。當摔傷之后,應當立即檢查傷口,查看傷勢。教師可以構建場景,讓幼兒根據(jù)教師安排的情況做出反應,如果幼兒的行為不能保護自身的安全,要立即進行指導,加深幼兒記憶。
四、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
教師要培養(yǎng)幼兒好的生活習慣,遠離危險。通過良好的習慣可以防患于未然。比如:幼兒在喝熱水時,不能直接就喝,要讓開水放涼再飲用。當幼兒在使用尖銳物品時,最好讓家長或者教師幫助其完成。對于電器插頭,幼兒要遠離,不能用手觸碰。當幼兒養(yǎng)成安全良好的生活習慣,就會潛移默化的樹立安全意識,讓家長和教師放心。
五、結語
對于幼兒的教育應當以安全為基礎,讓幼兒樹立安全意識,養(yǎng)成安全的生活習慣。當教師在看到幼兒進行危險行為時,教師要適時引導,讓幼兒對危險敬而遠之,自身安全是學習、生活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殷潔.幼兒園美育課程的內涵及其設計[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 2.
[2]翁麥虹.幼兒美育教學中有效策略的嘗試[J].美術教育研究,201 7.
[3]李冬冬.淺談幼兒教育中的美育問題[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五)[C].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