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被遺忘權
      ——個人信息權、人格權與合理使用

      2020-03-07 10:09:16馮兆龍崔志敏
      天水行政學院學報 2020年1期
      關鍵詞:人格權隱私權個人信息

      馮兆龍,崔志敏

      (1.東華理工大學法學院,江西 南昌330013;2.南昌大學,江西 南昌330013)

      一、被遺忘權的提出

      記憶和遺忘是人的本能,人們總是想著記住美好的事情,忘記悲傷往事。遺忘這種再自然不過的能力,在大數(shù)據(jù)時代下,由于信息的流通性以及永久儲存的功能,使其反而成了一種奢望。我們的過往如同刺青一樣刻在皮膚上,讓人一望便知。人們對自己信息的保密性開始擔憂起來。隨著互聯(lián)網的信息保存時間被無限拉長,公民對個人信息擁有權益的規(guī)范不能僅限于空間維度,例如防泄漏、防濫用等,更應拓展到時間維度,例如公民是否有權選擇“被遺忘”,被何種程度上“遺忘”等。

      (一)權利存否之爭

      大數(shù)據(jù)運營使全球各地的人們超越時空限制,在經濟和法律等維度彼此糾纏和互相拖累。以公民的個人數(shù)據(jù)為基礎形成的饕餮數(shù)據(jù)網像是一個圓形監(jiān)獄,信息時代在利益的驅逐下使人們逐漸丟掉了遺忘和反悔的權利。職是之故,關于被遺忘權是否應該存在的學術爭論蔚然風行。歐盟委員會對被遺忘權的說明是:“當一個人不再希望自己的數(shù)據(jù)被處理,而且證明已經沒有正當依據(jù)保留該數(shù)據(jù),這個數(shù)據(jù)就會被刪除。這事關保護個人隱私,而非刪除過去的事件或限制表達自由?!?/p>

      被遺忘權的確立從我國學術界的討論來看無非就是投“贊成票”或“反對票”。投反對票的學者認為,首先從法益角度看,被遺忘權似乎是無可厚非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被遺忘權的保護法益的確可以通過其他替代方案得到實現(xiàn)。例如通過反歧視,藉由平等權保證相關主體的社會發(fā)展方面的利益得以實現(xiàn)[1]。其次,被遺忘權背后的支配型監(jiān)管邏輯嚴重背離了互聯(lián)網自由的原初定位。技術精英們在創(chuàng)建互聯(lián)網之初,對其發(fā)展前景就被定位為“自由人的自由聯(lián)合”。在創(chuàng)建者眼中,互聯(lián)網應該是比現(xiàn)實世界更加自由和開放的空間。再次,大數(shù)據(jù)的實質是用隱私(特定個人數(shù)據(jù))作為付費(或作為代價)換取便利與效率,同時生產經濟效益的過程。這種便利與效率在某種程度上說也是一種自由,但屬于感性欲望層面的自由,甚至是放任的自由。在這一對價過程中,人們付出的代價遠不止個人數(shù)據(jù)或隱私,還包括自律的地位[2]。而投贊成票的學者認為,正如雷丁女士所言:“上帝寬恕和忘記我們的錯誤,但互聯(lián)網從不會,這就是為什么被遺忘權對于我們如此重要。隨著越來越多的私人數(shù)據(jù)在網絡上浮動,尤其是在社交網絡上,人們應當擁有將他們的數(shù)據(jù)完全加以刪除的權利?!盵3]當數(shù)據(jù)主體的人格權受到現(xiàn)實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時,權利人有權請求撤回數(shù)據(jù)并禁止搜索引擎公司獲取特定數(shù)據(jù)。有時,即便發(fā)布在網上的信息是合法的,搜索引擎公司也要根據(jù)權利人的請求刪除含有個人信息的搜索列表。這里并非只是考慮搜索引擎公司的經濟利益和民眾通過檢索獲取爭議資料的利益,更重要的是體現(xiàn)個人權利及個人尊嚴的重要意義[4]。

      筆者認為,被遺忘權的確立是有它的合理性和正當性的。首先,投反對票的學者設想可以平等權的保護方式替代被遺忘權,用法教育學的觀點解決現(xiàn)存問題是沒有錯,但需要配之以具體的實施方案。眾所周知,平等權作為憲法規(guī)定的一項基本權利,由于其原則性抽象性等特點,實踐中我國基于平等權所產生的糾紛本身救濟渠道就不通暢,用一個不夠具體的原則來解決被遺忘權所帶來的諸多問題勢必難上加難。其次,從互聯(lián)網的初衷來看,若其發(fā)展前景被定位為“自由人的自由聯(lián)合”,那么有兩個疑問值得思考,一是該定位應以完全的技術中立為基礎,即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應該是中立的,其確保的是全人類在使用互聯(lián)網技術上的共同利益,然而尖銳的現(xiàn)實是,由于數(shù)據(jù)范圍的廣泛性、數(shù)據(jù)主體的地位不平等性以及數(shù)據(jù)價值的復雜性使得自由人的“自由”與技術的“中立”都發(fā)生了異化,單純的以互聯(lián)網的初衷來反對被遺忘權是不具有說服力的。二是自由可以充分但不可以過度,過度自由的現(xiàn)實社會帶來的只有災難和混亂,過度自由的政府帶來的只有貪污和腐敗,同理,過度自由的網絡社會后果可想而知。由于時間的不可預測性,才給了我們機會去時刻更新和更正我們當時的初衷。職是之故,當今時代下,作為互聯(lián)網初衷的“自由”應與“法治”產生新鮮的化學反應,通過被遺忘權的引入為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增添新的生機。

      (二)概念之爭

      最早基于數(shù)字技術和大時代背景提出被遺忘權概念的是被譽為“大數(shù)據(jù)時代預言家”的英國牛津大學互聯(lián)網學院教授舍恩伯格先生,并得到了各界的支持。對于被遺忘權的概念,學界內一直存在不同的觀點。薛麗認為被遺忘權是指信息主體對已通過合法形式發(fā)布在網絡上(不論是自己發(fā)布還是他人發(fā)布),有關自身的不充分、不相關(或不再相關)、過分的信息或者收集處理的目的已失去的信息,請求信息控制者或信息處理者予以刪除的權利,除非信息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5]。羅勇認為被遺忘權是一種基于個人信息權的人格權利,其本質是隱私權在網絡時代大背景下所衍生出的一種新型權利,既有傳統(tǒng)隱私權的某些共性,又有其所特有的個人信息支配權的新內涵[6]。李立豐認為,被遺忘權是自然人信息主體享有的向互聯(lián)網搜索服務提供商提出的限制后者行使提供特定信息檢索結果的表達權的一項對抗性質的特殊請求權[7]。被遺忘權制度的構建是要承認其獨立的權屬,還是將其視為附著在個人信息權、隱私權等已有權利下的下位權利,這要以被遺忘權的本質屬性為根本依據(jù)。被遺忘權在形式上集中表現(xiàn)為對隱私權中有關個人信息部分的保護,是權利主體的一項積極權利,其行使不以權利受到實際的損害為前提;在實質層面上,被遺忘權強調的是對人格權下有關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價值的實現(xiàn)。民法等實體法關于人格權沖突的制度設計與實踐操作本身已經趨于完善,只因網絡時代下的人權沖突突破了傳統(tǒng)社會面對面交流的基礎,被遺忘權涉及的矛盾直觀地看像是信息發(fā)送者與信息主體之間的沖突,但實際上確實圍觀者與被圍觀者之間的矛盾,這明顯突破了民法關于平等主體之間人格權保護的范圍。另外,雖然細數(shù)關于被遺忘權的中外案例,不論從訴訟請求亦或是判決結果來看其目的都像是為了限制搜索引擎公司的數(shù)據(jù)控制范圍,被遺忘權的本質屬性是權利主體所擁有的對自己或他人以合法或不合法的方式發(fā)布的暴露在互聯(lián)網領域的個人信息予以“逐出視野”的權利,該權利的行使不以刪除為唯一手段,其權利“初心”所針對的是所有數(shù)據(jù)控制者,而非僅包括搜索引擎公司,蓋因現(xiàn)實的阻礙,在目前的立法以及司法條件下權利還無法得到充分的實現(xiàn)。接著,筆者試圖從以下幾個部分為被遺忘權的確立提供論證依據(jù)。

      二、被遺忘權與相關權利的沖突和交叉

      (一)被遺忘權與刪除權

      歐盟《一般數(shù)據(jù)保護條例》最終版第十七條是關于被遺忘權的相關規(guī)定。由于該條文將被遺忘權置于括號中,引起了學界對立法意圖的諸多猜疑。從形式上看,我們一般認為括號中的內容是對前述定義的補充或是替換,兩者在實質內容上共同指向后述文字。因此從該條例第十七條來看,刪除權和被遺忘權的內容是重合的。但是仔細研究這兩個條款我們可以得知,十七條第一款中刪除的原因不論是基于過時、違法、法定義務等都與我們樸素價值觀理解的刪除權的內容無二,但第二款卻明顯超出了我們一向對刪除權的理解。所以不能單純的從字面上將二者混為一談,認為二者內容重合,被遺忘權是權利行使的目的,刪除權是實現(xiàn)權利的手段。

      刪除權與被遺忘權都是有自身的權利屬性的,主要是作為實現(xiàn)個人信息自由的一項重要權利,有相應的權利主體、客體、對象等。兩者的區(qū)別也比較明顯:一是權利行使的時間不同,刪除權更側重事后控制,通常在權利實際受到損害時才能行使,而被遺忘權更側重事前預防,權利人認為自己的權利可能受到影響即可行使。二是權利所指向的對象不同。刪除權往往以違法行為的出現(xiàn)為前提,因此在行使該權利時除了請求刪除相關內容往往還伴隨著相應的賠償責任。在舉證責任方面要求原告提供確切的證明其權利受到損害的證據(jù)。被遺忘權不以違法行為的發(fā)生為根本前提,更強調行為人的主觀意圖,在舉證責任上法官往往享有更多的自由裁量權,要綜合考慮權利人的隱私權利益保護、公共利益的保護、社會影響等一系列內容。三是權利實現(xiàn)的手段不同。刪除權的行使顧名思義主要就是通過刪除侵權的相關內容得以實現(xiàn),被遺忘權在目前國內外的實踐主要是刪除相關鏈接,雖然該權利的完全實現(xiàn)應當要求所有相關內容都得到根本上消除,但由于其涉及范圍的廣泛性,實踐操作性較差。四是權利對應的義務人不同。刪除權在我國民法關于侵權責任的司法運用中已相當普遍,該權利有明確的義務主體相對應,而被遺忘權從本質上講更多的不以違法為前提,涉及的是圍觀者和被圍觀者的矛盾,如何確定圍觀者的責任很難把握。五是權利背后的理論不同。刪除權是為了維護平等主體之間的權利,以侵權理論為依托,被遺忘權則是對人權理論中關于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價值的實現(xiàn)。一言以蔽之,被遺忘權不能為刪除權所替代,其存在有自身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二)被遺忘權與言論自由權

      有學者認為被遺忘權意味著信息主體有權要求刪除不再符合搜集目的的、儲存期限屆滿的以及非法獲取的個人信息,以維護個人尊嚴和保護隱私。這意味著,被遺忘權的背后以隱私權為支撐,這是充分尊重和保障個人權利,并使社會更為文明的有力保障[8]。的確,從信息權利人的角度來看,渴望被遺忘的就是那些無關他人痛癢自己卻深深在意的隱私。日本“兒童買者罪”一案中二審法官認為,在當下法無關于被遺忘權的明文規(guī)定的情況下,其實體權利相較于基于人格權構成部分之一的名譽權乃至隱私權所提起的妨害排除請求權并無不同。從這個角度講,被遺忘權與言論自由權的矛盾就可以轉化為隱私權和言論自由權的矛盾。隱私權與言論自由之間的矛盾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隱私權自出生起就表現(xiàn)出一種與言論自由相抗衡的姿態(tài)。在不同的國家對于隱私權和言論自由權的重視程度也不一樣。拿被遺忘權舉例,歐盟一向更重視對個人隱私權的保護,在法律上表現(xiàn)出積極保護個人行使被遺忘權的態(tài)度;美國的做法則迥然相異,美國對于保護言論自由則更為看重。

      從哲學意義上來講,矛盾具有普遍性。信息主體在主張個人信息被遺忘權時,總會有可能構成對他人言論自由的侵犯。有批評者認為,這會構成網絡審查,從而違反憲法所保護的公民言論自由的權利。他們主張,信息主體可以請求刪除的唯一信息是他們自己上傳的內容[9]??蓡栴}是,刪除自己上傳的內容本就是理所應當,何來請求之說?這種觀點是否有限制個人信息自由的嫌疑?信息除由信息主體自己生成的以外,還有大量的信息在沒有信息主體的參與下,由機構、政府或他人生成。面對這類信息,當其存在是不相關、不必要、不恰當時,僅允許信息主體有權刪除自己上傳的內容,難免在利益衡量上過多偏向于言論自由的保護。筆者認為,被遺忘權或者隱私權和言論自由權并不總是沖突的,人們在行使自己言論自由權的時候往往是未深思熟慮的,而被遺忘權可以有效的防范這種不計后果帶來的風險,即通過“反悔”或“遺忘”的方式保護自已的隱私,促進個人暢快或毫無拘束的言說真實的話語,從而促進言論自由。試想一下,若人們普遍認為自己說出的話像烙印一樣永遠無法抹去,那么他們在表達的時候內心是會受到來自網絡的限制,迫使自己少說、不說,這恰恰是對言論自由的變相剝奪。當然,量變到達一定程度會引起質變,被遺忘權的行使也要有一定的限度。不當?shù)赝ㄟ^行使被遺忘權擴大刪除范圍,這將進一步對言論自由造成“寒蟬效應”,從而減少意見市場。這才是造成矛盾的癥結。因此,是否給予被遺忘權以保障,需要在數(shù)據(jù)的性質、敏感性、公眾知情權間通過個案權衡的方式,進行判斷。美國學界的“具有新聞價值”標準可以作為參考,即在協(xié)調個人隱私保護和言論自由時,要考量以下幾個要素:公布的信息是否是社會公眾所關切的事情;該信息的公開是否會給理性的人以高度冒犯;該信息的獲取是否通過非法手段獲得;該信息的發(fā)布是否是魯莽的。但不論怎么說,不能因為沖突的存在就否認被遺忘權存在的價值。

      三、被遺忘權的實質——個人信息權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對個人信息權本質進行探尋的基礎上,通過法律行為的創(chuàng)設,形成了隱私權、公開權、基本權利、物權、人格權、信息產權、被遺忘權、個人信息決定權、控制權、剩余權等權屬類型的描述。筆者認為,被遺忘權是個人信息權基礎上的權利具體化,是個人信息權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如將被遺忘權引入學界討論的著名案例“谷歌西班牙案”來說,雖然不少學者認為從該案判決來看,僅僅是判決搜索引擎公司刪除鏈接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行為,并不能從根本上起到保護權利人信息被遺忘的初衷。甚至從該案引起的社會反響來看,原告企圖被遺忘的信息反而變得人盡皆知。但是話不盡然,首先從判決帶來的社會影響的角度來否定被遺忘權的合理性帶有詭辯之意。該案判決之所以引起轟動主要原因在于恰逢其時,即被遺忘權第一案,其特殊性使得國內外學術界紛紛進行研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任何一個案件通過爭訴形式得以解決都會在一定范圍內有所影響。難道說裁判文書的存在也構成了對“被遺忘權”的部分限制?其次,被遺忘權產生之初就是為了限制搜索引擎公司的數(shù)據(jù)控制能力的,當然時代的發(fā)展會逐漸賦予該權利新的內涵。在被遺忘權還未發(fā)展成熟之前我們完全可以將其視為為賦予個人信息有限模糊化處理的機會或權利。

      被遺忘權對個人信息權的促進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確保個人信息權中關于程序性權利的充分行使。有學者主張被遺忘權與個人信息權之間的實質性聯(lián)系,僅僅是指被遺棄權是確保個人信息權的三項權能之一,即信息自決權的程序性救濟手段[10]。該學者認為應將被遺忘權規(guī)定為一種專門針對互聯(lián)網搜索服務行為設置的程序性質的請求權利。筆者認為,被遺忘權對于個人信息權來說既是粘合劑,又是助推劑。權利人對于個人信息中認為侵犯到個人尊嚴、帶來精神損害的部分有權通過主張被遺忘權的方式得到滿足,這是被遺忘權發(fā)揮粘合劑作用的方式,即作為個人信息權程序性救濟手段。但該權利的作用不能僅限于此。也即第二個方面,被遺忘權“助推劑”作用的實現(xiàn)。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今天,企業(yè)使用“數(shù)據(jù)吸塵器”吸納個人信息并變現(xiàn)的時代已然到來。這一行為會嚴重損害到信息主體對個人信息自由支配的權利。信息時代的數(shù)據(jù)好像一張網把人們的點點滴滴信息連同信息主體一起包圍起來,他們拼命掙脫卻始終無濟于事,最終陷入對數(shù)據(jù)使用的無盡恐懼中。網絡對個人信息的控制是不言而喻的,這不利于信息的高速健康發(fā)展。《網絡安全法》等相關法律的出臺既是對此類問題的一個快速回應,恰逢其時的被遺忘權有望發(fā)揮助推劑的作用,使得深受數(shù)據(jù)戕害的人們得到一絲慰藉。

      四、被遺忘權深層本質——人格權制度的進一步發(fā)展

      講被遺忘權與人格權的關系,主要是從個人信息權的人格權屬性角度來論述的。從人格權法所指向的內容來看,首先抽象的人格權主要包括人格自由和人格尊嚴。這與憲法中部分關于人權的規(guī)定大抵類似?!叭藱嗯c人格權是分別由憲法和民法所規(guī)定的權利,二者分屬于公法與私法領域”[11],但人格不必須由憲法保護,因為憲法上的人格與民法上的人格權區(qū)別并不明確;人格不必然能由憲法保護,因為憲法人格權保護在中國特定憲制框架體系下產生的是象征性宣誓效應。例如,在早期的法律制度中,人權理論中的自由呈現(xiàn)多方面的特征,既包括國家權力對公民權利的限制,又包括私人主體間的權利糾紛,時至今日這些問題都成了中國的基本人格問題。我們將個人信息權屬歸于人格權法,是基于人格既是個人信息權生長的起點,也是個人信息權生長的保障機制,更是個人信息權規(guī)范構造的基礎[12]。從民法學的角度來看,人格權是與財產權相對應的一個概念。這使得對個人信息權進行定義成為一個難題。個人信息權是一種新興的人格權和新興的財產權,其兼具人格權和財產權的雙重屬性。從實踐來看我們一直將其歸于人格權法。隨著民法學科功能和分類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個人信息權的權利屬性受到嚴格的拷問。應該承認,時代的發(fā)展賦予了人格權新的內涵,人格權法所指的不僅僅限于人格,還包括“人格的財產性利益?!盵13]職是之故,將個人信息權歸屬于人格權法就顯得無可厚非了。在個人信息權的運作過程中,始終以人格權作為主線。個人信息權中的信息控制權、信息自決權、部分隱私權、被遺忘權等與一般人格權關于自由、尊嚴的規(guī)定相對照,信息產權則是具體人格權中關于人格的財產性利益規(guī)定的最佳典范。這些規(guī)定都是以立法形式散見于憲法人權保障條款、行政法規(guī)范、私法責任規(guī)范、經濟法規(guī)范、社會法規(guī)范以及立法解釋、司法解釋中的。

      筆者方才提到,被遺忘權是基于個人信息權的一種權利,而個人信息權又隸屬于人格權法,因此可以通過上文中分析被遺忘權對于個人信息權的促進作用間接承認被遺忘權的人格權基礎。除此之外,還需要補充的是被遺忘權本身所具有的人格權的特點。被遺忘權在實質層面上強調的是對人格權下有關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價值的實現(xiàn)。該權利集中體現(xiàn)為權利主體對私人信息完全的自主權,筆者認為這種自主權以信息的自由處理為基礎、以人格尊嚴的不受侵犯為底線。權利人有權選擇何種信息、以何種形式暴露在大眾面前,也有權選擇信息以何種形式、在什么時間淡出大眾視野,當糾紛發(fā)生時,該權利行使的依據(jù)主要側重于包含個人尊嚴、個人隱私因素的那一部分信息,而該類信息的保護本來就應是人格權制度的題中應有之義。

      五、信息經濟下被遺忘權的合理使用

      合理使用這一名詞是知識產權法中的重要一章,它是指在特定的條件下,法律允許他人自由使用享有著作權的作品,而不必征得權利人的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的合法行為。將“合理使用”這一名詞與被遺忘權聯(lián)系起來,主要是用來解決信息時代下被遺忘權的建立與信息經濟發(fā)展的沖突。

      有學者認為,歐盟之所以設立被遺忘權制度,在于用法律手段實現(xiàn)維護本地區(qū)信息主權的目的。谷歌作為注冊地在美國的網絡公司,但其在歐盟國家的搜索服務業(yè)務份額占據(jù)了歐盟地區(qū)該業(yè)務的半數(shù)以上。該行為已經構成了歐盟國家信息主權的重大威脅,歐盟國家用被遺忘權制度達到限制谷歌發(fā)展和維護自我信息主權的目的。從這個角度來講,被遺忘權制度出現(xiàn)之初確實是有限制信息經濟發(fā)展的功能。被遺忘權不單純是法律權利,其背后承載了國家之間對信息主權的爭奪。在信息化、數(shù)據(jù)化、智能化時代,多樣化的數(shù)據(jù)處理,不僅成為改善社會治理、促進企業(yè)管理創(chuàng)新的基石,也成為科學文化創(chuàng)新進步的源泉。隨著該權利逐漸被人們認識,我們談到被遺忘權的行使會阻礙國內信息經濟的發(fā)展時,主要是因為一方面被遺忘權保護的個人信息不是類似那些放在新聞首頁等顯要位置的信息,其往往存在于互聯(lián)網的某個小角落,需要一番尋找才能發(fā)現(xiàn)。這個過程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另一方面由于互聯(lián)網本身具有全球性、互通性的特征,對被遺忘權進行充分的保護需要以刪除所有的相關信息為代價,這本身就是一件極難完成的工作。所以有很多學者基于被遺忘權時間操作的復雜性以及對利益的權衡,認為該權利沒有適合生存的背景土壤。

      筆者認為,如果一個權利是十分必須的,但是實踐操作很復雜甚至有可能得不償失的情況下,最好的辦法不是通過利益衡量的方式否定該權利的存在,而是通過制度上對權利的行使進行限制來保證該權利的合理使用。被遺忘權的充分實現(xiàn)我們可以一步步的通過制度建設不斷進行修正,但是我們必須清晰的認識到互聯(lián)網經濟發(fā)展的現(xiàn)狀:首先,我們應該認識到數(shù)據(jù)時代網絡運營者無限制存儲乃至濫用數(shù)據(jù)的現(xiàn)狀。巨大的數(shù)據(jù)網絡像一個圓形監(jiān)獄似的讓人們想要保護的個人隱私無所遁形,數(shù)據(jù)控制者不斷搜集數(shù)據(jù)、利用數(shù)據(jù)、買賣數(shù)據(jù),這已然成為了一條龐大的數(shù)據(jù)鏈條。其次,數(shù)據(jù)控制者以極低的義務成本換取極高的利潤。在搜集當事人的個人信息時,往往是通過格式條款的方式進行的。當事人不同意該格式條款往往無法進行下一步操作。這種情形十分不利于對當事人權利的保護。數(shù)據(jù)控制者采用格式條款盡可能的規(guī)避和分散法律風險,這不僅虛化了授權性框架的效用,而且還無法防止大規(guī)模侵權和相關糾紛的發(fā)生,使法律的事前規(guī)制作用失靈。最后,數(shù)據(jù)不受權利人控制的情況引發(fā)了“刪帖業(yè)務”的泛濫。不少刪帖公司通過提供刪帖服務從中賺取高額利潤,形成了一條由公關公司、門戶網站中高層聯(lián)手操縱的灰色產業(yè)鏈。刪除一條負面消息可能需要幾千元乃至上萬元。長期以來刪帖業(yè)務隱而不顯,無人監(jiān)管,給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帶來了一陣混亂。這種行為僅僅依靠現(xiàn)有的法律來制裁是不夠的,刪帖行為的背后涉及的也是個人信息自決權的問題,引入被遺忘權的概念可以幫助更好的劃定“被遺忘”和“被刪除”信息的范圍,從而較好的規(guī)制刪帖行為。

      當個人信息自決與信息經濟的發(fā)展發(fā)生沖撞,此時的法律操作主要不是基于市場競爭秩序、市場經濟狀況而貫徹誠信原則,而是在信息價值與披露給當事人造成的傷害間加以權衡,來確保被遺忘權的合理使用。一個有著良好秩序的網絡社會才能促進信息經濟的健康有序發(fā)展,然而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當前的網絡環(huán)境不容樂觀,引入被遺忘權對于信息經濟的發(fā)展是利大于弊的。

      六、余論

      被遺忘權應當存在,本文對被遺忘權存在的必要性進行了一番論述,首先分析了被遺忘權與個人信息權的關系以及被遺忘權的人格權基礎,接著論述了被遺忘權與相關權利的沖突與交叉,最后從經濟發(fā)展的角度認為矛盾的癥結在于被遺忘權如何實現(xiàn)“合理使用”,從而論證被遺忘權有其存在的理論以及實踐背景。然而不完備的制度構建只會是權利成為一紙空文。被遺忘權在立法以及司法實踐中的運用存在眾多難題。這主要涉及到權利的范圍、程序的設置、訴訟標的的確定、舉證責任以及執(zhí)行的問題。一言以蔽之,被遺忘權在中國本土化實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既要直面現(xiàn)實需求而不能使被遺忘權留滯為一種理論想象,也要清醒地認識到這一權利的限度,通過不斷地制度化操作解決被遺忘權制度產生的各種難題,理清被遺忘權的邊界,從而在促進信息經濟更好更快發(fā)展的同時,不斷完善對公民權利的保護?!?/p>

      猜你喜歡
      人格權隱私權個人信息
      用法律維護人格權
      公民與法治(2022年7期)2022-07-22 07:12:14
      如何保護勞動者的個人信息?
      工會博覽(2022年16期)2022-07-16 05:53:54
      個人信息保護進入“法時代”
      納稅人隱私權的確立、限制與保護
      警惕個人信息泄露
      綠色中國(2019年14期)2019-11-26 07:11:44
      媽媽,請把隱私權還給我
      學生天地(2019年29期)2019-08-25 08:52:12
      谷歌尊重雕像“隱私權”的啟示
      華人時刊(2018年17期)2018-11-19 00:41:21
      論被遺忘權的法律保護——兼談被遺忘權在人格權譜系中的地位
      學習與探索(2016年4期)2016-08-21 12:36:50
      新聞自由與人格權的沖突解讀
      新聞傳播(2016年13期)2016-07-19 10:12:05
      淺析未成年人的人格權保護問題
      会东县| 丰顺县| 津南区| 日土县| 锡林郭勒盟| 门源| 开封市| 连南| 改则县| 通化县| 乐陵市| 昂仁县| 宁海县| 丹江口市| 承德县| 九龙城区| 陆河县| 扎囊县| 高淳县| 广宗县| 峨山| 莱阳市| 景德镇市| 孟连| 阿瓦提县| 灌阳县| 自治县| 兴国县| 射洪县| 子长县| 惠东县| 昆明市| 成都市| 许昌市| 兴山县| 岳阳市| 麻城市| 民权县| 寿阳县| 庄浪县| 栖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