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彭城集》為宋人劉攽的別集,《四庫全書總目·彭城集》條目簡要介紹了劉攽的生平事跡及他人評價,今對該條目進行箋證,可對提要內(nèi)容進行佐證與辨誤。經(jīng)箋證可知,條目中所引沈作喆《寓簡》一句有脫文;“蘇軾草制”一句所引原文《劉攽中書舍人》作者應(yīng)為蘇轍;而提要中“其沒也,曾鞏祭文有曰”所引原文《代祭劉貢甫文》,作者絕非曾鞏,據(jù)《宋文鑒》記載此文作者同時涉及曾肇和張耒,又確可見于二人文集中,確切作者尚待進一步考證。
關(guān)鍵詞:《四庫全書總目》 劉攽 《彭城集》
劉攽(1023—1089),字貢父,臨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慶歷六年(1046)進士,官至中書舍人,《宋史》卷三一九有傳。劉攽通史學(xué),曾助司馬光修《資治通鑒》,與兄劉敞合稱“北宋二劉”。
劉攽有別集《彭城集》傳世,《四庫全書總目》載有“《彭城集》永樂大典四十本”a。今對該條目原文進行箋證及辨誤,望對劉攽及《彭城集》的研究起到推進作用。
宋劉攽撰。攽字貢父,號公非。與兄敞同登慶歷六年進士第,官至中書舍人。事跡具《宋史》本傳。史稱攽未冠通五經(jīng),博覽群書。
【箋證】劉攽于《宋史》卷三百一十九有傳:“攽字貢父,與敞同登科……至蔡數(shù)月,召拜中書舍人?!眀據(jù)《劉公(劉敞)行狀》:“公舉進士,慶歷六年三月御試,選為第一?!眂可知兄弟二人確為慶歷六年進士。葉夢得《避暑錄話》載:“貢父……及死,子弟次其文,亦私謚曰‘公非先生。”d提要與之相符。
沈作喆《寓簡》亦曰:“國朝六經(jīng)之學(xué),自賈文元倡之,而原父兄弟為最高。”
【箋證】沈作喆《寓簡》卷二:“國朝六經(jīng)之學(xué),蓋自賈文元倡之,而劉原父兄弟經(jīng)為最,高王介甫之說,立于學(xué)官,舉天下之學(xué)者,惟己之從,而學(xué)者無所自發(fā)明?!眅提要此句引用有脫文之嫌。然而《叢書集成初編》此處句讀斷在“最”字處,或有誤。
司馬光修《資治通鑒》,自辟所屬,極天下之選,而任《史記》、前后《漢書》者,攽也。
【箋證】《宋史·劉攽傳》有載:“攽所著書百卷,尤邃史學(xué)。作漢書刊誤,為人所稱。預(yù)司馬光修《資治通鑒》,專職《漢》史?!眆稱贊劉攽之史學(xué)成就。王應(yīng)麟《玉?!肪硭氖泡d:“劉攽嘉祐八年奉詔與錢藻等六人刊正《后漢書》?!眊可知劉攽于嘉祐八年(1063)起負責(zé)《后漢書》的刊正工作。
《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百八載:“(英宗治平三年)辛丑,命龍圖閣直學(xué)士兼侍講司馬光編歷代君臣事跡。于是光奏曰:‘……伏見翁源縣令、廣南西路經(jīng)略安撫司勾當(dāng)公事劉恕、將作監(jiān)主簿趙君錫,皆習(xí)史學(xué),為眾所推,欲望特差二人與臣同修,庶使早得成書,不至疏略?!浜缶a以父喪不赴,命太常博士、國子監(jiān)直講劉攽代之。”h可知劉攽于治平三年(1066)起參與司馬光《資治通鑒》修編工作。
其知兗、亳二州,以不能奉行新法,黜監(jiān)衡州鹽倉。
【箋證】《彭城集》卷十八有《寄胡完夫時罷河?xùn)|提刑知蔡州予亦罷京東轉(zhuǎn)運使知兗州》i一詩,胡完夫即胡宗愈,據(jù)《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百五載:“(神宗元豐三年六月)祠部員外郎胡宗愈為開封府推官。數(shù)日,改知蔡州?!眏可知胡宗愈知蔡州的同一年,即元豐三年(1080),劉攽知兗州。
《彭城集·書漢官儀后》一文有“予年六十,為亳州守”之句,可知劉攽六十歲即元豐五年(1082)在亳州任上。
《宋史·劉攽傳》:“徙知兗、亳二州。吳居厚代為轉(zhuǎn)運使,能奉行法令,致財賦,乃追坐攽廢弛,黜監(jiān)衡州鹽倉?!保?1提要與之相符。據(jù)《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百三十九載:“(神宗元豐六年九月)詔:前京東路轉(zhuǎn)運使、朝散大夫、集賢校理、知亳州劉攽……可落集賢校理,降授朝請郎,增差兼衡州鹽倉?!保?2可知劉攽于元豐六年(1083)九月被下旨貶謫至衡州鹽倉。王安石有《送劉貢甫謫官衡陽》! 3一詩,自注“元豐七年”,便是作于此時。
哲宗初,起知襄州,入為秘書少監(jiān)。
【箋證】《宋史·劉攽傳》載:“哲宗初,起知襄州。入為秘書少監(jiān),以疾去求,加直龍圖閣、知蔡州?!保?4提要與之相符。而其知襄州之年,據(jù)《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百五十八載:“(神宗元豐八年七月)朝散大夫、監(jiān)衡州鹽倉劉攽知襄州?!?! 5可知劉攽于元豐八年(1085)知襄州。劉攽知襄州期間,蘇轍有《乞擢任劉攽狀》一文:“適會吳居厚以聚斂進擢,攽遂以不才黜退,安于榮辱,不自辯明?!保?6為其此前“不能奉行新法”一事辯護。
錢勰草制,極稱其詞藝之富。
【箋證】錢勰有《劉攽秘書少監(jiān)制》一文:“學(xué)者以東觀為老氏藏室,道家蓬萊山;而國家所以涵養(yǎng)令器,待才用者之宅也。以爾攽詞藝之富,回翔之久,擢二厥官,益將試用?!保?7提要與之相符。
后以直龍圖閣出知蔡州。
【箋證】《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百八十載:“(哲宗元祐元年六月)朝議大夫、秘書少監(jiān)劉攽為直龍圖閣、知蔡州,攽以病自乞也。給事中孫覺胡宗愈、中書舍人蘇軾范百祿奏疏留中不報。”! 8則劉攽于元祐元年(1086)以直龍圖閣出知蔡州。
孫覺、胡宗愈、蘇軾、范百祿交薦之,言攽博記能文章,政事侔古循吏,身兼數(shù)器,守道不回。乃召拜中書舍人。
【箋證】《宋史·劉攽傳》載:“于是給事中孫覺胡宗愈、中書舍人蘇軾范百祿言:‘?dāng)懖┯浤芪恼拢沦肮叛?,身兼?shù)器,守道不回,宜優(yōu)賜之告,使留京師。至蔡數(shù)月,召拜中書舍人。”! 9蘇軾有《乞留劉攽狀》一文,提要所引與之相符。
蘇軾草制,稱其能讀典墳邱索之書,習(xí)知漢魏晉唐之故。
【箋證】蘇轍有《劉攽中書舍人》一文,載于《欒城集》:“具官某,能讀墳典邱索之書,習(xí)知漢魏晉唐之故。中秉直諒,發(fā)為謀猷。方其流落之中,益聞豈弟之政。比召還于冊府,將漸置于近班?!盄 0提要所引與該文相符,但誤記為蘇軾之作。
其沒也,曾鞏祭文有曰:“強學(xué)博敏,超絕一世。肇自載籍,孔墨百氏?!粫r書林,眾俊并馳。滿堂賢豪,視子麈揮”云云。蓋一時廷評士論,莫不共推。
【箋證】此文可見于《皇朝文鑒》(影印宋嘉泰四年新安郡齋刻本)卷一百三十四,題為《代祭劉貢甫文》,提要所引與該文相符,但作者并非曾鞏。此文于《皇朝文鑒》目錄之中署名曾肇,曾肇《曲阜集》(影印四庫全書本)確載有此文,《乾隆清江縣志》(影印清乾隆四十五年刻本)亦有此文,題為《祭中書舍人貢父》,并無“代”字,署名曾肇。此文卻于《皇朝文鑒》正文之中署名張耒,而張耒《張右史文集》(影印明鈔本)也載有此祭文,題為《祭劉貢父文》,也并無“代”字。
然而曾鞏卒于元豐六年(1083),早于劉攽卒年(1089),故而此祭文絕不可能如提要所言為曾鞏所作。該祭文有“惟我與君,同年進士,申以婚媾,兼恩與義”@ 1之句。劉攽于慶歷六年登進士第,然而曾肇、張耒二人都非慶歷六年進士,又依“申以婚媾”可知此作者或代寫祭文之委托者與劉攽有姻親關(guān)系。但目前尚無充足資料,此文確切作者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即朱子於元祐諸人,自洛黨以外多所不滿。而《語錄》云:“貢父文字,工於摹仿,學(xué)《公羊》《儀禮》。”亦復(fù)稱之。豈非攽學(xué)問博洽,詞章奧雅,有不可遏抑者乎!
【箋證】《朱子語類》卷一百三十九可見此評語:“劉貢父文字工于摹仿,學(xué)《公羊》《儀禮》?!盄 2提要與之相符。
a 〔清〕永瑢:《四庫全書總目》,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1317頁。
bfkns〔元〕脫脫:《宋史》,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10387—10388頁,第10388頁,第10388頁,第10388頁,第10388頁。
ci〔宋〕劉攽:《彭城集》,齊魯書社2018年版,第918頁,第458頁。
d 〔宋〕葉夢得:《避暑錄話》,《全宋筆記》,大象出版社2018年版,第237頁。
e 〔宋〕沈作喆:《寓簡》,《叢書集成初編》,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12頁。
g 〔宋〕王應(yīng)麟:《玉?!?,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935頁。
hjlo! 8〔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中華書局1992年版,第5050頁,第7426 頁,第8172頁,第8573頁,第9226頁。
m 〔宋〕王安石:《臨川先生文集》,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59年版,第388頁。
pt〔宋〕蘇轍:《欒城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811—812頁,第592頁。
q@ 1〔宋〕呂祖謙:《宋文鑒》,中華書局1992年版,第606頁,第1889頁。
@ 2 〔宋〕朱熹:《朱子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4308頁。
作 者: 趙維寧,武漢大學(xué)文學(xué)院2018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宋代文學(xué)。
編 輯: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