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曹禺先生的戲劇作品在中國戲劇文壇上具有很大的影響力。人是戲劇的核心,研究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對經典人物的塑造有積極作用?!侗本┤恕肥遣茇畱騽?chuàng)作藝術在40年代達到新高度的一個標志,本文將其中的女性人物分為具有自由、反叛精神的女性和傳統(tǒng)封建社會的女性兩類,最后從性格、社會地位、生活環(huán)境三個方面總結了《北京人》中女性形象的和而不同。
關鍵詞:曹禺 《北京人》 女性形象 悲劇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封建社會占據中國社會的主流,《儀禮·喪服·子夏傳》中“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的傳統(tǒng)思想讓中國女性的身心都受到約束。曹禺先生曾說:“我以為舊中國的婦女是最苦的,受著政權、神權、族權和夫權的壓迫。每一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一般來說,也是婦女來念的?!盿可見他對女性有著一定的認識和了解,這對他塑造女性人物形象有直接作用,他筆下的女性形象或嫻靜或乖張,或順從或反抗,或沉默或刻薄……這些人物的背后,包含了作者對她們深刻的認識和深切的憐憫。
戲劇作品《北京人》中的女性角色較多,而且多樣。曾思懿、曾文彩、曾瑞貞、愫芳、陳奶媽、袁園這六個女人有共同之處,但也都是獨立的個體。本文把她們分成兩類:一類是具有自由、反叛精神的新時期女性,如袁園、曾瑞貞;二是長期處在社會底層的封建社會女性,如曾思懿、愫芳、曾文彩、陳奶媽。但人具有復雜性,曾瑞貞也有封建懦弱的一面,而愫芳也有大膽反抗的一面,曹禺先生保留這種矛盾,更好也更豐富地展現了每個人的性格。
一、具有自由、反叛精神的女性
在數千年的階級社會里,封建制度一直是中國最堅固的堡壘。鴉片戰(zhàn)爭后,資產階級新思想伴隨著列強的入侵一并進入中國,這時出現了很多新女性,她們不愿再繼續(xù)做封建家庭的奴隸,而是要求平等的社會地位與自主的人格權利。文學作為社會意識形態(tài)和整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這些變化也必定有所反映。曹禺先生的《北京人》中,人類學研究者之女袁園和結識共產黨員的曾瑞貞就是新生的女性角色,她們最后潛逃的成功暗示了曹禺先生對未來充滿信心。
(一)袁園
袁園租住在曾家,她幼年喪母,父親袁敢任是研究人類學的學者。在袁敢任研究原始“北京人”的頭骨時,她便想象著“小屋子早變成四十萬年前民德爾冰期的森林,她持弓挾矢,光腿赤腳,半裸著上身,披起原來鋪在地上的虎皮,在地板上扮起日常父親描述得活靈活現的猿人模樣”b??梢娝顫娐收?,熱愛大自然的一切生物。在作品中,她似乎對已婚的曾家孫子曾霆有所好感,但在與曾霆交談的過程中,卻直截了當地表明相比于曾霆而言,她更愿意嫁給雄厚健魄的“北京人”。文章里的“北京人”,特指原始的北京人,人類的祖先,他們“要殺就殺,要打就打,喝鮮血,吃生肉”?!氨本┤恕钡某鰣龃螖挡⒉欢?,每次出現都給人毛骨悚然的感受。但“北京人”要殺就殺,要打就打的肆意任為的性格在袁園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她愿意跟誰玩就跟誰玩,不喜歡誰就不理誰,無論說什么話都笑嘻嘻的,也并不受制于強權。袁園的首次出場是清脆地叫喊著“曾霆,曾霆”,這一方面暗示出她與曾霆不一般的關系,另一方面又體現出她不拘世俗的性格。緊接著她說:“曾霆,我的衣服脫完了,你來呀!”此處只表示她脫掉厚重的衣服,但仍能體現出她是無所拘束的大膽女性。陳奶媽的孫子小柱兒也喜歡與袁園玩耍,他被袁家父女打扮成一個小“原始人”,幾乎剝成精光,袁園面對陳奶媽的質問,她十分自然地回答:“一個人為什么要穿那么多衣服呢?”她的無拘無束與率性天然從骨子里散發(fā)出來,從思想到行為,絲毫不受世俗眼光的影響。面對曾霆母親曾思懿對她的呵斥,她既不生氣也不傷心。曾思懿不滿袁園與兒子曾霆過于親密,想把袁園的注意力從兒子身上轉移到自己身上,可袁園絲毫不領情:“(突然大叫一聲貓捉耗子似地把曾霆捉?。┠闩埽靠茨闩艿侥睦??”她不懼權威,以自我為中心,是真正自由的女性。另外,通過曾霆對她的癡迷與喜歡,我們可以看出她自由天真與充滿靈性的魅力。
(二)曾瑞貞
十六歲的曾瑞貞是個無憂的少女,但“糊里糊涂”地被人送進了曾家這個牢籠,嫁給了曾霆。短短兩年,她變得蒼老、抑郁,心中充斥著不滿與怨恨。前期她總是隱忍著,無端遭受婆婆辱罵后,她不露出半點軟弱和悲傷。兩年里在曾家,小丈夫曾霆不愛她,婆婆曾思懿對她刻薄,公公曾文清雖有慈憫之心,但無法改變現實。即使她跟愫姨同病相憐,盡管她有朋友和同志,但在曾家的她仍然孤獨。曾家對她是殘酷的,但其實不僅僅是對她,對在曾家的所有人都是如此,每個人都在耗著自己的生命,每個人都逃不脫這個牢籠。她有時候想到日后的歲月,幾欲自殺;可是又咬牙堅持,發(fā)誓一定要逃離曾家。
瑞貞愛讀書,曾家的絕境逼迫她結識了很多進步青年和同志,這造成了她沉默寡言、行蹤不定的人物特點。與其說大少奶奶曾思懿“素來不肯讓人看見她在房里做些什么”,不如說曾瑞貞素來不肯讓人知道她在做什么。結識同志、有意出逃定然不可能得到曾家的認可,所以她的來去全都悄無聲息,不知她的來處就默默出現,也不知她的去處就突然消失。
第一幕的末尾,“北京人”來到曾家。曾家的人除了瑞貞,都被“約莫有七尺多高,虎背熊腰,大半裸上身,披著半個獸皮,渾身上下毛茸茸”的“北京人”嚇了一跳。瑞貞看到罕見而兇惡之物時并沒有如常人一般害怕,而是冷靜且富有理性。出逃時因經受“北京人”的幫助,故而對“北京人”十分親切。懷孕的時候萌發(fā)打胎的念頭,但仍有萬般不舍,在愫姨的勸慰下曾想要留住這個孩子,后來在傷透了心之后徹底覺醒,出逃曾家。她的身上,有作家對未來蓬勃新生的寄托。
二、傳統(tǒng)的封建社會的女性
曾家是個沒落的世家,但仍舊有很多規(guī)矩,“我們這讀書的世家,我們家里什么都不講究,就講究這點臭規(guī)矩”!曾家有擦不掉的封建歷史的灰塵,以貫穿始終的、漆了十五年的棺材為例,它身上就有抹不掉的封建影子。所以在這里生活的人,也必定帶著濃厚的封建色彩,他們固執(zhí)、偏見、信仰權威。
(一)曾思懿
曾思懿是曾家的大少奶奶,她“整天滿臉堆著笑容,心里卻藏著刀,虛偽,自私,多話,從來不知自省”。她身上有王熙鳳的影子,刁鉆刻薄,笑里藏刀,她也著實是個兩面人,人前笑臉迎人,背后惡意譏諷。戲劇一開始就把她的兩面性表達得淋漓盡致,陳奶媽遠道而來探望大少爺曾文清,曾思懿看似恭敬地與陳奶媽攀談,甚至為討奶媽歡心將要作勢給奶媽拜年;可到了背后,曾思懿卻對曾文清說:“請她進來?一嘴的蒜臭氣,到了我們屋子,臭氣熏天,你受得了,我可受不了?!贝送?,從旁人對曾思懿的態(tài)度中,依然可以找到她為人險惡、表里不一的形象特點,比如陳奶媽勸慰愫芳時說:“我們這位大奶奶是不容人的?!笔聦嵣希业娜艘捕贾浪恼婷婺?,可是作為北京人的修養(yǎng)讓他們選擇沉默,以維持看似體面的關系。在第二幕的結尾,曾思懿的性格特點十分凸顯,她的人物形象被推向高潮。曾老太爺氣急之下忽然中風,將要斷氣,她明知思想傳統(tǒng)的老太爺愿意在家里死去而非在醫(yī)院死去,但她仍十分強硬地要求把老太爺送到醫(yī)院,甚至親手上前硬掰開老太爺抓住門邊的手。她如此做的目的就是:“房子要賣,你愿意人死在家里?”
“她為人惹人嫌惡,但這個‘家是她支撐著?!辈茇壬绱嗽u價曾思懿。誠然,曾家已經沒落到要把房子租出去,每日有人討債卻還不起的地步,而老太爺曾皓“心中頗怕他的長媳”,只有曾思懿才有能力維持曾家的現狀而不至于它更加衰敗。但即使她在曾家有很大的權威,也不過是一只羽毛鮮艷的鳥罷了,因為她自己也被深深圈禁在曾家這個牢籠里。曾文清的送別席上,曾思懿故意在人類學研究專家袁任敢和原始的“北京人”面前展示自家的規(guī)矩,并且頗為得意,她心里重視的這點“臭規(guī)矩”,是老太爺曾皓帶給她的,也正是這點臭規(guī)矩,維持著曾家這個空殼,而她本人,也不得不為這些“臭規(guī)矩”所束縛。
(二)愫芳
愫芳是老太爺的姨侄女,借住在曾家,這個安靜的女性在曾家是不幸的。一方面,自私的老太爺因習慣她的服侍而找各種借口拒絕愫芳的婚事,最終讓愫芳最美好的年華死在了曾家;另一方面,懦弱的大少爺曾文清與她相愛,卻給不了她長久的幸福和美滿的生活,甚至拖累她。愫芳是中國傳統(tǒng)女性的代表,她安靜、淡雅、憂郁、緘默,有耐性而不懦弱,還畫得一手好畫。她安靜地在曾家待著,只為了心中的情。曾文清將要出行并且可能不再回來的時候,她為文清做了兩碗菜讓他在路上吃,這種愛心甘情愿,默默無聞,是出于真情完全把另一個人放在心尖上照料的。但在大奶奶曾思懿面前,她無法直面表達出對文清的愛,只得一再以仆人的身份默默關注文清,待大奶奶走了,只剩下她和文清相處時,兩個人又不說些什么,只剩沉默和寂靜。心中即便有諸多難言的苦楚,她都隱忍著。
愫芳一方面愛曾文清愛到了骨子里,希望曾文清能夠給她身份;另一方面又明知曾文清的脾性,知曉愛情無果。作品里,曾文清出走前讓陳奶媽把字條帶給愫芳,好見她最后一面,見面后,曾文清喊她的名字,她“又立起”“姨夫叫我拿醫(yī)書來的”,直面避開了文清與她的交談。曾家的每個人都能把她的遭遇看得清清楚楚,唯獨她不愿看清。二姑爺江泰說:“(愫芳)成天就知道嘆氣做夢,忍耐,苦惱,懶,懶,懶得動也不動,愛不敢愛,恨不敢恨,哭不敢哭,喊不敢喊?!贝_實,她的愛如此卑微。曾文清決心離開曾家,并且不再回來,臨走前竟然勸慰愫芳同意與袁任敢的婚事,愫芳“緩緩立起”,“向書齋小門走”,“手里遞給他一封信,緩緩地走開”。她無私的愛最終居然換回這樣的結果,愫芳這種死寂的沉默,更添人物的悲劇色彩。
曾文清離家一個月后,愫芳與瑞貞的談話把愫芳這個人物推到高潮。瑞貞詢問愫芳為什么不去找文清,愫芳說:“他走了,他的父親我可以替他伺候,他的孩子我可以替他照料,他愛的字畫我管,他愛的鴿子我喂。連他所不喜歡的人我都覺得該體貼,該喜歡,該愛,為著——為著他所不愛的也都還是親近過他的!”愫芳這種愛屋及烏不顧一切的真情讓人動容。曹禺先生如此評價:“像愫芳這樣秉性高潔的女性,她們不僅引起我的同情,而且使我打心里尊敬她們。中國婦女中那種為了他人而犧牲自己的高尚情操,我是愿意用最美好的言辭來贊美她們的,我覺得她們的內心世界是太美了?!闭驗樵那宓某鲎撸攀广悍颊业搅松畹呐晤^,因為倘若曾文清還在家,就“什么又跟從前一樣,大家還是守著,苦著,看著,望著,誰也喘不出一口氣”。而曾經對她說“死也不再回來”的文清又回來了,曾文清出人意料的歸來,打破了愫芳最后的希冀,沉默的她選擇了逃離。
最終,愫芳和瑞貞一起逃離了曾家,在最后一刻,愫芳留戀與可憐的是曾家老太爺曾皓,不再是懦弱的文清。
(三)曾文彩
曾文彩是曾皓的女兒。相比于前幾個角色而言,曾文彩是不被著重描寫的人物。她那低低切切的哭聲幾乎貫穿她出場的始終,這顯示出她性格的軟弱。作品里,曾文彩就是以“女人隱泣的聲音”首次出現的。她對丈夫江泰百依百順,盲目崇拜,甘心承受丈夫對她的輕蔑和凌辱。人格上,她沒有自己的尊嚴,也不懂自愛。酒后的丈夫經常對她耍酒瘋,或是摔東西,或是對她又打又罵,甚至提出離婚,可她仍關心丈夫:“他這樣會出事的,會出事的,哥哥!”從她對丈夫的嬌縱來看,她確實是一個不成熟的女兒家,不會經營婚姻,做事沒有主見,在父親曾皓中風時她也只會抱著老人的腿哭喊。整個戲劇中,曾文彩一直卑卑諾諾,不停地因丈夫而哭泣。
曾文彩是一個典型的封建家庭的小姐,她愛曾家關心曾家,但她無能為力。出嫁從夫,很多時候她都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參與曾家大大小小的事情,是一個帶著丈夫一起在曾家蹭吃蹭喝而不出力的人物。她因容顏改變而失去了丈夫的寵愛,但仍死心塌地地愛著丈夫,入冬時她還關切地問丈夫“腳冷嗎”,卻得不到回應。曾文彩的確是悲哀的,可她的悲哀并不全部源于丈夫,某種程度上,也源于她的悲劇性格。江泰總被人說是住在丈人家不給錢的賴皮,他氣急敗壞地對文彩說“給他錢”,“給完了錢,我們就搬家”,而曾文彩“死命拉住他”,說“你給我點面子”,她在曾家需要所謂的“面子”來讓自己這個二女兒在曾家看起來不那么可悲,可終究是徒勞的。
(四)陳奶媽
陳奶媽是曾家?guī)状钠腿?,四十年前就來到了曾家。即使被親生兒子接回鄉(xiāng)下,依然掛念主人們的子女,時常從鄉(xiāng)下來探望。她看著曾文清長大,對曾文清有泛濫的疼愛,曾文清在家她就高興,曾文清不在家她就難過。陳奶媽經常安慰可憐的愫芳,也同情苦痛的瑞貞,是有人情味的人。同時,四十多年的仆人生涯使她懂得為人處世之道,知道什么話該說,什么話不該說,為使老太爺安心瞞著他曾文清出走未成功的消息。曾家因為被人討債過得很不如意,她在此住了一個月,就“頭發(fā)更斑白,臉上仿佛又多了些皺紋”,這些都表現出她對曾家的關心。
她見過鼎盛時的曾家,也希望自己的孫子能成為像曾文清一樣有修養(yǎng)的人,可注定做不到,因為連她自己都是粗俗的。孫子小柱兒逗弄她的時候,她說“放屁”“這皮猴又想騙你奶奶”,這樣現實的粗俗和美好的想象有著巨大差距,不可避免地體現出悲劇色彩。
三、女性形象的和而不同
(一)性格方面
1.雙重性格 “爸爸認為‘人是最復雜的,要把人寫好,就要寫出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真實可信的人,多面、復雜的人?!眂曹禺先生的女兒如是說。通過本戲劇作品的人物分析,也確實是這樣。
曾思懿雖然在生活上有很大的權威,但在感情中卻極沒有自信,處于下風。從開頭到結尾,貫穿始終的都是曾思懿對愫芳的尖酸針對:“這樣女人一肚子壞水,話越少,心眼越多。”她極善嘲諷,明知丈夫對愫芳的心思,還故意在丈夫面前說,“文清,我要是男的,我就娶愫妹這樣的人,一輩子都是福氣”。在人前她想體現自己慷慨大方,但說出來的話總是或明或暗地傷人。文清將要離開家時,愫芳給文清寫的信落到了曾思懿的手里,她逼迫丈夫把信件當面還回去,絲毫不考慮當事人的難堪,一面“獰笑”,一面尖酸地對愫芳說:“文清說當不起,請你收回。”丈夫要出門時,她“嘮嘮叨叨,一面整理箱中文清出門的衣服”;丈夫遠游回來后,她“大概不知已經說了多少話,現在似乎說累了,正期待地望著文清答話”。從這方面來看,她對丈夫十分體貼,但她沒有得到丈夫絲毫的回應和憐愛。此外,她十分愛兒子曾霆,曾霆手指被扎破的小傷也能讓她大驚小怪,可是曾霆卻常常對她不耐煩,不僅不感謝她對他的關心,甚至還對她有厭煩之感。曾思懿無論是作為妻子還是作為母親,都顯得十分卑微,這與她在曾家擁有權威的形象有所沖突,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飽滿。
作品中的曾瑞貞雖然是比較進步的女性,但她身上仍舊有封建的影子。比如她婚后“勉強做著曾家孫媳婦應守的繁縟的禮節(jié)”,再如她心里對幼稚的小丈夫曾霆仍存有幻想和希望。在外面,其他同志尚且可以給她一些安慰和鼓勵,可在曾家,除了善于傾聽的愫姨,從未有人把她放在心上。曾霆比她只小一歲,但心智上遠不如她成熟。瑞貞策劃潛逃之前,她每次出場幾乎都能撞見跟袁園在一起玩得不亦樂乎的曾霆,雙方尷尬不已。面對身子不適的瑞貞,曾霆只道:“你要錢——媽今天給我二十塊錢——在屋里枕頭上——你拿去吧?!比鹭憽耙话胂<剑话霌摹钡叵敫嬖V丈夫自己懷孕的事,她說:“我常常想吐,我覺得——”曾霆的反應卻是:“啊,就是吐??!”“媽屋里有八卦丹,吃點就好?!痹姆磻鋵嵅⒉怀鋈艘饬希鹭戇€是哭了,也表明她心中對丈夫有不切實際的希冀。曾霆得知瑞貞懷孕時,瑞貞的個人悲劇被推到了頂峰,曾霆悲憤地呼喊:“哦,是哪個人硬要把我們兩個拖在一起?我真是想死?。 笔獠恢?,曾霆走后,瑞貞也大聲痛哭:“我也真是想死啊!”她心里有多么崩潰!她默默無聞地做一個合格的妻子,但是得不到回饋,她也只不過是一個懷孕的、需要人關愛照看的女子,但是曾家的人不在意她,她的丈夫更不在意她。這不得不堅定了她出逃曾家的決心。熱烈的革命點燃她,僵硬的曾家牽制她,她既對曾家抱有一點點希望,又在曾家看到了絕望,這樣的矛盾在她的身上得到了體現。愫芳深愛著曾文清,她一方面不敢在曾思懿面前造次,另一方面也不甘愿屈服。曾文清臨行前,待身邊沒有旁人的時候,把作的幾首小詩送給愫芳,忽的曾思懿出現了,愫芳“仍然很大方地拿著那張紙”。愛上曾文清這樣懦弱的男人,她不得不隱忍受氣,但她又不愿在別人面前屈服。她愛曾文清的時候是卑微的,但出逃時又是勇敢的。
這種復雜性更好地塑造了人物形象,讓人物更加鮮明立體,也能讓讀者有更好的審美體驗。
2.性格共性 瑞貞和愫芳都令人同情,她們有不同的悲劇,也有一些共性。三十歲上下的愫芳沒有文清的孩子,但十八歲的瑞貞卻有了曾霆的孩子;瑞貞不想要孩子,愫芳卻認為有個小孩,家里再怎么不好心里也踏實多了;瑞貞不想在曾家待著,愫芳卻覺得沒有家的女性心里是非常寂寞的。而因為某些相同,她們經常在一起互訴心事,同情著對方的不幸。她們都得不到想得到的愛:瑞貞的丈夫忽視她,愫芳的愛人不能給她安穩(wěn)的家。她們也都曾對曾家抱有希望,對自己的愛人懷有希冀,然而她們在看清楚即將耗空的曾家以后,又相同地選擇決絕地離開。
(二)社會地位方面
1.曾家的“奴役”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一個人的社會地位決定了他思考的角度。曾家的奴役主要以曾思懿、陳奶媽為代表,她們?yōu)樵也俪?,得到了受人尊敬的地位,但終究被曾家所困。曾家是一個吃人的家,把人的美好,人的愛,人的恨全吃了,只剩一個軀殼,不滿的軀殼。而曾思懿和陳奶媽大半輩子都在操勞中度過,也確實都不可能得到好的結果。
2.獨立的租客 這里單指袁園,她和父親獨立地居住在曾家而不受曾家侵毒。因她家能每月按時交錢,故而很受尊重,這對她的性格有莫大影響,若交不起房租,大概也會遭受曾思懿的責罵與嘲諷。所以袁園的人物形象和其他住在曾家的女性的人物形象是不同的,社會地位的不同與經濟的獨立使她開放自由,思想先進。
(三)生活環(huán)境方面
由于生活環(huán)境的不同,每個人的性格也不盡相同。袁園受父親的影響很大,父親是一名人類學研究者,兩個人常常扮演原始人,甚至一起在院子里淋雨,她這種熱愛自然不懼一切的性格是父親帶給她的。瑞貞結識了很多先進的朋友,和他們的頻繁交流讓瑞貞獲得了新思想,即使身處腐朽的曾家也具有了反抗精神。曾思懿掌管曾家的收支,外面的人要賬也都問她要,這使她的人物形象刻薄小氣。愫芳以借住親戚的身份為曾家服侍幾十年,她無論如何也擺脫不了“外戚”身份,所以她總是沉默哀靜。曾文彩的父親曾皓莊重威嚴,丈夫江泰脾氣暴躁,所以她經常卑卑諾諾,也沒有主見,做任何事都指望著其他人。陳奶媽從鄉(xiāng)下來,故而她身上總有擺脫不了的鄉(xiāng)野味。這樣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造就了不同的人物形象,既符合邏輯,又色彩鮮明,豐富了作品內容,加深了作品的深度。
a 曹禺:《我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道路》,《戲劇論叢》1981年第2期。
b 曹禺:《北京人》(三幕?。?,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年版, 第32頁。
c 萬黛、萬昭:《珍愛與痛惜——紀念父親曹禺百年誕辰》,網址: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 php 2688/c2.
參考文獻:
[1] 管華.中國知識女性的漫漫長途——談談“五四”以來文學作品中的知識女性形象[J].海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2):45-51.
[2] 李楠.論曹禺早期戲劇作品中的女性形象[J].黑河學刊,2012(8):45-47.
[3] 李婷.“五四”以來文學作品中新女性形象的變化[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5(3):81-83.
[4] 趙燦. 女性主義視角下的曹禺及其作品閱讀[D].廣西師范大學,2004.
作 者: 張楠楠,江蘇師范大學文學院2016級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
編 輯: 曹曉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