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詠青
兒童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為高發(fā)的慢性腎臟疾病,該病多由大量蛋白尿而誘發(fā)一系列病理性反應所致,臨床表現為低蛋白血癥、大量蛋白尿以及高脂血癥等癥狀,部分患兒還可能伴有水腫現象。腎病綜合征可出現多種并發(fā)癥,其中高凝狀態(tài)是腎病綜合征的常見并發(fā)癥之一,可導致靜脈血栓。高凝狀態(tài)加重腎小球的損害,導致腎病預后不良[1]。低分子肝素鈣屬于臨床上常用的抗凝藥物,該藥物具有抗血栓以及抗凝的功效,若在此基礎上聯合服用糖皮質激素將進一步增強治療效果[2],基于此,本文對兒童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治療中實施小劑量低分子肝素鈣聯合糖皮質激素治療方案后的效果進行了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1 月~2018 年7 月本院收治的30 例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患兒,以隨機法分為對照組(13 例)與研究組(17 例)。對照組男8 例,女5 例;平均年齡(7.6±2.9)歲;平均病程(1.4±0.4)年,研究組男10 例,女7 例;平均年齡(8.1±2.3)歲;平均病程(1.9±0.2)年,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符合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臨床診斷標準的患兒;家屬了解并積極支持本次研究的患兒;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批的患兒。
1.2.2 排除標準 遺傳性或者繼發(fā)性腎病綜合征患兒;肝腎功能障礙患兒;心功能不全患兒[3]。
1.3 方法 對照組給予糖皮質激素加雙嘧達莫治療,①即口服醋酸潑尼松,劑量為1.5~2.0 mg/(kg·d),該藥物最大劑量不得超過60.0 mg/d;②口服雙嘧達莫用以抗凝,3~5 mg/(kg·d),3 次/d。
研究組給予糖皮質激素加小劑量低分子肝素鈣治療,①皮下注射小劑量低分子肝素鈣,劑量為50~100 U/(kg·d),最大劑量不得超過5000 U/d;②糖皮質激素治療方法與對照組一致。
兩組患兒共接受治療半個月,半個月后由醫(yī)師結合患兒臨床癥狀緩解情況決定停藥還是調整治療方案。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兒治療效果、臨床癥狀緩解時間、1 年內復發(fā)次數、腎功能(血肌酐、血尿素氮、尿蛋白排泄率)水平。療效判定標準:患兒經蛋白尿檢測呈陰性,24 h 尿蛋白定量≤0.15 g,腎功能指標正常,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表示完全緩解;患兒24 h 尿蛋白量下降≥50%,腎功能指標接近正常,臨床癥狀明顯緩解表示明顯緩解;患兒24 h 尿蛋白定量下降≥25%,腎功能指標有所好轉表示部分緩解;患兒24 h 尿蛋白定量仍≥50 mg/kg 表示未緩解。總有效率=(完全緩解+明顯緩解+部分緩解)/總例數×100%[4]。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及1 年內復發(fā)次數比較 研究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短于對照組,1 年內復發(fā)次數少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腎功能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兒血肌酐、血尿素氮、尿蛋白排泄率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肌酐、血尿素氮、尿蛋白排泄率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血肌酐、血尿素氮、尿蛋白排泄率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表2 兩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及1 年內復發(fā)次數比較()
表2 兩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及1 年內復發(fā)次數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的腎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的腎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患兒因腎小球濾過屏障損傷,大量血漿蛋白由腎小球漏出,當血漿蛋白漏出量大于近曲小管回收量時就會出現大量蛋白尿,以致于產生低蛋白血癥[5]。低蛋白血癥促使肝臟代償性合成脂類及纖維蛋白原,脂蛋白利用率及分解率降低,造成高脂血癥及高纖維蛋白原血癥的產生[6],同時血中抗凝血因子由尿中丟失,因低蛋白血癥,血漿滲透壓下降導致的低循環(huán)血量狀態(tài),患兒因水腫活動減少等均可以導致凝血以及纖溶系統紊亂,并且治療腎病綜合征中利尿劑及糖皮質激素藥物的使用都增加患兒的血液高凝狀態(tài),增加其發(fā)生血栓的幾率[7,8]。
低分子肝素鈣屬于臨床上常見的抗凝藥物之一,該藥主要通過對抗Ⅹa 因子活性的抑制作用產生良好的抗凝功效,降低患兒的血液粘稠度以及濃縮度,進而降低患兒出現栓塞以及血栓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該藥物對凝血酶時間以及凝血活酶時間的影響較小,可避免患兒出現出血風險[9],另外,該藥物還具有良好的抗增生以及抗炎的功效,對細胞外基質的合成進行抑制,促進患兒受損血管內皮細胞的修復[10]。與普通肝素鈉藥物相比,低分子肝素鈣具有較高的生物利用度及抗凝功效,且半衰期較長,可盡可能降低藥物對患兒所造成的不良反應,減少對腎臟功能的損傷。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短于對照組,1 年內復發(fā)次數少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肌酐、血尿素氮、尿蛋白排泄率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血肌酐、血尿素氮、尿蛋白排泄率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項研究結果說明在治療小兒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的過程中給予患兒小劑量低分子肝素鈣聯合糖皮質激素治療方案后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產生這一研究結果的原因為:低分子肝素鈣藥物有效緩解其血液高凝狀態(tài),避免腎臟微血栓的產生,加快患兒腎臟器官血液微循環(huán),降低尿蛋白的排出,緩解患兒病情,且此種聯合用藥方式副作用較小,不會增加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應用價值[11,12]。
綜上所述,小劑量低分子肝素鈣聯合糖皮質激素治療方案的實施可有效提高兒童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臨床療效,縮短臨床癥狀緩解時間,降低病癥復發(fā)率,改善腎功能,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