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云
摘要 連帶責任在民商法經(jīng)濟賠償案件處理方面發(fā)揮著積極作用,科學認定好各個債務人的具體責任,將能夠更為良好地保護債權雙方的合法權益,維護司法公正性。本文主要是從民商法中連帶責任的基本情況分析入手,闡明其立法意義和實施情況,介紹了連帶責任的法律特征,包含共同責任,存在著債務關系,償還債務行為有獨立性特征,以及要依照責任類型劃定這四個方面,還著重說明了當前具體認定過程中存在著的難點,并以此為基礎,提出了一些科學可行的處理建議,希望能夠為準確認定好民商法連帶責任提供一定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 民商法 連帶責任 認定
中圖分類號:D923 文獻標識碼:A DOI: 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1.343
連帶責任在法律施行中占據(jù)重要地位,在司法實踐中連帶責任方面的案件也較多,盡管堅持公平公正原則,但是在具體實施中還會受到法律規(guī)定的制約,在某些情況下無法保障當事人的權益。連帶責任在民商法中的應用,關系到相關當事人的切身利益,需要做好準確有效認定工作,按照既定法律規(guī)范分配好各個人員的具體職責,保障債權人的利益。
連坐制度是我國較早時期的連帶責任體現(xiàn),其目的在于重視財產(chǎn)價值,當前民商法施行過程中合理應用連帶責任,將能夠從多個方面保障債權人的合法、正當利益,減少債務人無法償還債務時帶來的損失。當前民商法實際運行中,連帶責任作為法律條例是結合債務、債權關系進行處理的,其針對的是經(jīng)濟償還責任方面的分配。簡單來說,相較于經(jīng)濟賠償案件中的主要責任人,其他責任人需要承擔的責任就是連帶責任,這通常是當主要責任人無法承擔相應債務時適用的,連帶責任人需要將該債務進行承擔。實際劃分連帶責任時,依據(jù)是主要責任人的實際償還能力和償還行為,而在具體判斷過程中,還需要從債務人所承擔的過錯責任關系入手進行分析,遵循道德倫理的尺度,依照法律性質進行準確裁斷。
從法律特征來看,連帶責任表現(xiàn)出較多特點:(1)共同責任。民商法實施過程中,對于連帶責任的強調對象在于兩人及以上,要求他們共同承擔相應的責任。(2)存在著債務關系。連帶責任在民商法中的適用,有一個重要前提,即責任人處在債務關系中,這一關系需要有書面材料作為保障,且連帶責任人之間的具體責任是無法予以獨立分隔的。但是對于連帶責任人來說,他們之間的償還責任是有區(qū)別的,主要是表現(xiàn)在償還責任大小帶來的比例劃分。(3)償還債務行為中存在著獨立性特征。在連帶責任的要求下,債務人處在獨立狀態(tài)中,其所償還債務的整個行為都是獨立進行的,想要準確認定債務人的具體責任,需要這些連帶責任人之間事先存在著一定的約定協(xié)議。(4)責任類型劃定。實際劃分具體連帶責任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從法律規(guī)定的相關要求入手,明確連帶責任人實際承擔的責任類型?,F(xiàn)實司法實踐之中,很多連帶責任人之間多是按照合同約定的權利關系,常見的有團體債務關系,在對其加以責任認定的過程中,會容易表現(xiàn)出一些主觀色彩,而受到客觀關聯(lián)事實的影響,認定工作難度較大。
當前民商法關于連帶責任的認定方面還存在著一定困難,主要是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司法認定環(huán)節(jié)存在著一些缺陷。針對此類糾紛問題進行裁決和處理的過程中,主要依靠司法機構,其中主要依據(jù)是民商法中的基本條例和法規(guī),但是需要注意到的是,法律法規(guī)是始終落后于現(xiàn)實情況的。隨著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深入發(fā)展,當前經(jīng)濟活動展現(xiàn)出較多方面的特征,債務糾紛的表現(xiàn)也越來越多樣化,在實際認定其債務關系的過程中本身工作難度較大,如背書、貼現(xiàn)等一些新興形式的糾紛情況,現(xiàn)行法律規(guī)定中無法給其提供準確可靠的依據(jù)。在認定連帶責任的過程中,實體法的適用流程還存在著不足之處,影響到實際認定工作。
第二,明確劃分連帶責任的過程中有一些不足。在經(jīng)濟糾紛債務關系之中,相關債務人所實施的具體行為會影響到其實際過失責任的劃分,其實際承擔的連帶責任中存在著較大不同。在具體法律認定環(huán)節(jié)中會容易出現(xiàn)一定偏差,無法給相關責任人所需要承擔的具體責任比例進行準確劃分。
第三,實際使用選擇權方面有缺陷。從以往民商事司法實踐情況來看,債務糾紛案件中經(jīng)常會涉及到較多方面的人員,司法機構為提升案件審判的效率,多數(shù)情況下,對于那些沒有被提起訴訟的連帶責任人開展一并判決活動。但是在自愿原則下,如果債務糾紛下的部分連帶責任人愿意承擔起自身債務,那些沒有被追究到的連帶責任人,將能夠避免承擔償還債務的責任。從這個角度看,司法機構在實際審判連帶責任案件的過程中,為準確保障當事人的權益,還是需要按照債權人的意愿加以選擇連帶責任人。
面對民商法經(jīng)濟賠償案件中的連帶責任認定問題,需要不斷健全法律,充分發(fā)揮法律法規(guī)的保障作用,便于準確認定連帶責任人,為充分保障債權人的利益提供可靠依據(jù)。
(一)程序法和實體法的引入
依據(jù)民商事法律當前處理經(jīng)濟賠償案件的過程中,對于準確認定連帶責任方面還存在著較大難度,主要原因在于民商事法律還不夠完善合理,認定依據(jù)難免會出現(xiàn)一定局限性,這樣不僅會影響到債權人的切身利益,還會給民商經(jīng)濟關系的良好維護帶來負面影響。針對這種情況,需要在處理民商事連帶責任的過程中,要注重合理引進程序法和實體法。這一方法主要是從具體經(jīng)濟賠償案件的現(xiàn)實情況出發(fā)進行的,科學適當引入其他方面的法律規(guī)定,給準確認定連帶責任提供多方面的依據(jù)。
(二)科學分類民商事經(jīng)濟賠償案件
現(xiàn)行民商事法律在認定連帶責任時無法發(fā)揮充分有效的作用,主要是因為其法律條文規(guī)范不夠明確細致,沒有準確劃分好案件債務人所應該承擔的各項責任,同時在連帶責任人所實際需要償還的債務比例方面的規(guī)定也不夠健全,這樣將會給案件審判工作帶來一定的掣肘,容易引起一些不公正、不公平的判定結果。面對這種情況,需要積極針對具體民商事經(jīng)濟賠償案件進行科學細致的劃分和管理,從共同訴訟和部分訴訟兩個方面入手,結合以往的判例實踐進行分析,開展歸類處理工作。在司法實踐中,普遍認為案件復雜度較高、影響較為嚴重,且涉及到較多的人數(shù),才會通過共同訴訟進行解決,而法院在面對債權人無法提起相應共同訴訟的情況,并不會實施受理工作。在準確分類案件類型的基礎上,能夠較為順利有效實施連帶責任認定工作,一方面更好保護債權雙方當事人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還可以維護司法的公正性和權威性。
(三)加大懲罰力度
債務人在經(jīng)濟賠償案件、債務糾紛之中,多個債務人共同存在的情況較多,這些債務人需要共同承擔下相應責任,償還相應的債務。為準確認定連帶責任,達到懲處連帶責任人的目的,可以采用有償追究的方式,這是從連帶責任人具體承擔的責任情況、債務糾紛中的情節(jié)出發(fā)的。民商事經(jīng)濟賠償案件處理工作進行中,準確認定好債務糾紛的連帶責任,可以適當加大懲罰力度,一是要從債務人事先簽訂好的書面協(xié)議入手,合理劃分好各個債務人所承擔的責任,減少債務人整體受到懲罰的情況出現(xiàn)。二是要認真梳理債務糾紛中的情節(jié)內容,依據(jù)情節(jié)的具體情況,針對連帶責任進行科學認定,并予以一定的懲罰。三是要著重追究債務糾紛中主要債務人的責任,發(fā)揮法律監(jiān)管的作用和價值,并起到良好的警醒效果,避免主要債務人逃避責任的情況出現(xiàn)。
(四)不真正連帶責任
民商法案件對于連帶責任認定的過程中,還需要和一種情況進行差別對待,那就是不真正連帶責任。其和連帶責任存在著較大區(qū)別,是指受到差異化原因的影響,部分債務人在一些較為偶然的情況下產(chǎn)生給付關系,這是針對同一種情況進行的,且在履行任務的連帶關系方面已經(jīng)做了一定承擔,也就是說某個債務人已經(jīng)將其債務加以履行,此時剩下的債務人擁有抗辯權。對于不真正連帶責任來說,其同樣發(fā)生在多個債務人的債務關系中,而其產(chǎn)生原因較為多元化,各個債務人之間沒有一定的約定關系,在實際甄別這類責任人的規(guī)程中,并沒有準確法律作為依據(jù),需要結合具體情況加以具體分析。
民商法中連帶責任的認定,會給多個債務人存在的債務關系處理案件提供較為可靠的依據(jù),但是在現(xiàn)實司法實踐中,其中存在著較大難度,需要積極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進行改進和優(yōu)化,如結合具體案件情況合理引入程序法和實體法,科學分類民商事經(jīng)濟賠償案件,適當加大連帶責任人懲罰力度,以及準確判定不真正連帶責任,將可以起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