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靜
準備上課了,我比鈴聲提前了幾分鐘走進教室,忽然感到今天的氛圍很詭異:
燈光昏暗,窗邊掛著的幾個南瓜燈發(fā)出陰森的幾絲亮光;講臺上爬著幾只拳頭大的黑蜘蛛,毛茸茸的,張牙舞爪,咧著嘴向我示威;幾個驚悚的 “骷髏頭”晃來晃去;戴著圓形大帽子,披著閃亮斗篷的小巫師們追逐打鬧……這氣氛,是不是有點恐怖?
幾個學生把我團團圍住,把手伸到我面前: “不給糖,就搗蛋!”
一個穿著僵尸外套的男生小跑過來,是班長,正色對我說: “老師,等會兒語文課千萬不能拖堂,最好能早點下課!”我一愣: “為什么?你們有什么計劃嗎?”
原來,這節(jié)語文課一下課,英語老師就要在接下來的課間操舉行“萬圣節(jié)”活動——舞蹈表演、有獎問答、大吃大喝、派對聯(lián)歡……總之,要多熱烈就多熱烈!這位班長果然思慮周全,事先知會我一聲。
我擠出一個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心里卻 “萬馬奔騰”:這個萬圣節(jié)活動安排,英語老師并沒有和我提前打過招呼,事發(fā)突然,學生無心上課的事實已經(jīng)無法逆轉(zhuǎn)。還沒有開始上課,學生都盼著快點下課了,這節(jié)語文課如果按照常規(guī)上課,學生恐怕個個是 “身在曹營心在漢”,哪還會有什么質(zhì)量可言?看著學生那一張張熱烈、快樂、生動的臉龐,我突然靈機一動,一個奇妙的構(gòu)思在內(nèi)心悄悄地浮現(xiàn)。瞬間,嶄新的教學思路在心中鋪展開來……
上課鈴聲響了,同學們一臉不情愿地坐回原位,許多學生半天也沒把語文書拿出來,還在積極地討論著萬圣節(jié)活動的各種細節(jié)。
今天我們準備學習的課文是《盼》。一上課,我直視全班,開門見山: “其實,一進來教室,我就知道你們一點也不想上這節(jié)語文課,都盼著快點下課,來參加一個期待已久的活動。”雖然我的語氣十分平靜,但教室頓時安靜了,大家屏住氣息,瞪大眼睛,緊張兮兮地看著我。如果有畫外音響起的話,一定是這樣的: “糟糕,這是暴風雨前的平靜。語文老師要狠狠地批評我們無心向?qū)W了!要么,就開始苦口婆心地談學習的重要性!”
我卻不按套路出牌,眨著狡黠的眼睛,調(diào)皮地問: “你們猜,我是怎么知道你們的想法的?”
“我知道,我知道,”一個平時最活躍的學生一馬當先接過話,“教室的裝飾和往常不一樣。老師,你看到了南瓜燈、彩帶、還有蜘蛛……”他一邊大聲說著,一邊揮手指著教室的各個角落,語氣里帶著滿滿的得意,因為,他是第一個能洞察老師心理的學生??!
我佩服地點點頭,表示肯定:“沒錯,首先,環(huán)境出賣了你們的心理。繼續(xù)猜,還有哪些地方讓我發(fā)現(xiàn)了同學們的小心思?”我順勢板書 “環(huán)境”二字。
學生們來勁了,瞬間個個化身福爾摩斯, “偵查”著各種蛛絲馬跡。
“老師,你是從剛才課間我們一直追逐打鬧中看出的,對不?”“嗯,這是從哪方面觀察你們呢?”“動作!”我寫下 “動作”。
“從我們臉上洋溢的興奮勁兒看出的?!蔽覍懴?“神態(tài)”。
“因為有同學戴上怪人的面具,還拿著一把斧頭,被您看到了,是嗎?”
“哦,原來是從外貌來判斷的?!蔽覍懴?“外貌”。
一個學生突然想起了什么,大聲地喊道: “老師,是不是有人告密,直接告訴你的?”我贊揚他的細心后,學生自發(fā)說出 “語言”。
此刻,學生們隱隱覺得這些內(nèi)容好像與學習有關(guān)系,似乎有一份知識寶藏要打開了,但又說不上來具體是什么,心里仿佛在等待一份神秘大禮。
輪到我來揭開謎底了: “我能夸贊你們很聰明嗎?因為作家鐵凝的 《盼》也是從這些方面來描寫‘盼’這一心理活動的,和你們的思路如出一轍!難以置信,你們在課文中找找看?”
孩子們的好奇心被激起了,個個著急地打開書來圈點勾畫。
很快,學生陸陸續(xù)續(xù)舉手發(fā)言了: “老師,我找到了。果然,隨著幾聲悶雷,頭頂上真的落下了幾個雨點兒。我又伸手試了試周圍,手心里也落上了兩三個雨點兒。我興奮地仰起頭,甩打著書包就大步跑進了樓門。作者通過動作來表現(xiàn)自己看到下雨后的激動?!?/p>
“還有, ‘我今天特別不累。媽媽,我給你買醬油去吧,?。俊已肭笾??!币粋€學生分析道,“這句話是作者被媽媽拒絕后,依然不甘心地再次爭取機會出門,希望能穿上新雨衣?!?/p>
又一個學生補充: “環(huán)境描寫的句子也不少。吃過晚飯,雨還在不停地下著,嗒嗒嗒地打著玻璃窗,好像是敲著鼓點逗引我出去。雨點本是無情物,這分明使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雨點擬人化,表現(xiàn)作者恨不得馬上跑出去的心情?!?/p>
“果然與我們剛才的表現(xiàn)有異曲同工之妙?!?/p>
我用期盼的眼神鼓勵著他們:“除此之外,還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嗎?”
過了一會,有同學舉手了。“老師,我發(fā)現(xiàn)還有一個相似的地方。在等待的過程中,我們總感到時間過得很慢,該來的怎么都不來。課文是這樣描寫她盼下雨的。我開始盼著變天。可是一連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藍瓦藍的,夜晚又變成漫天星斗。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靜靜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靜靜地躺在衣柜里……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氣預(yù)報就總是‘晴’呢?”他停下來,坦誠地看著我, “其實,在上課前,我是這樣想的,雖然一節(jié)語文課只有短短40分鐘,但我早已迫不及待地盼著快點開始萬圣節(jié)狂歡了,就感到像一個世紀那么漫長?!?/p>
我贊成地點點頭。 “你完全不需要覺得不好意思,因為關(guān)于‘盼’這一心理,你和作者的心理活動驚人地相似,這是人類共同的思維方式。而且,你能從寫作方法的角度觀察,用對比的手法來突出內(nèi)心的盼望,這是一個多么了不起的發(fā)現(xiàn)!”我拋出另一個問題,“那么,如果以 ‘盼’為題,寫我們盼望著快點舉行萬圣節(jié)活動,你會寫什么內(nèi)容?”
剛才發(fā)言最積極的一個學生恍然大悟: “老師,我們中了你的圈套!”但,他的語氣是高興的,我們會心一笑。
有了剛才的啟發(fā),又剛好符合學生此刻的心境,這次寫作對他們而言,自然水到渠成,很快學生便可洋洋灑灑成文。
后來,一個學生在周記里寫道: “這次作文是我寫過最真實、最自然的一次,仿佛內(nèi)心有一個魔鬼,在催促著我趕緊把心里的話寫出來,一刻都不能停下來。感謝語文老師,她好像一個神奇的魔術(shù)師,不知道用什么法子,就把難熬的等待時光譜寫成美妙的樂章?!?/p>
讀到這里,我心生溫暖。其實,語文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生活,如果架起語文和生活的橋梁,就能把一次次 “事故”變成一個個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