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穎吉
上肢力量是制約中學生運動水平提高和身體素質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中學時期又是力量發(fā)展的敏感期,因此,安全有效的訓練方法是增強學生上肢力量的關鍵.對于學校體育訓練來說,購買大量專業(yè)鍛煉器材有一定困難,且存放和養(yǎng)護成本高,性價比不高,筆者對生活中常見的廢舊輪胎進行改造,并設計了發(fā)展學生上肢力量的訓練方法,在實踐中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一、輪胎改造
中學生的力量差異較大,選取15寸至23寸之間的汽車輪胎進行改造比較合適。首先對輪胎進行噴漆美化(圖1-1),晾干后在輪胎兩側分別鉆4個兩兩對稱的孔,每一側的兩個孔相距12cm左右,然后分別安裝兩個“把手”(圖1-2)?!鞍咽帧辈馁|為帆布帶,帆布帶的寬度大約在2.5cm,既易于練習過程中控制輪胎重心,又不容易磨傷手臂,保證安全。
除了經(jīng)濟便利,相比于杠鈴片、啞鈴等鐵質負重器材,輪胎的材質為橡膠,更為安全,不容易在訓練中發(fā)生嚴重的撞傷、砸傷等情況。此外,改造后的輪胎可存放在室外某一區(qū)域,不易生銹老化,也減少了室內存放借還器材的煩瑣。
二、訓練方法
1.輪胎上舉
訓練目的:增強斜方肌、背闊肌、三角肌、肱三頭肌的力量。
訓練方法1:學生屈臂托住輪胎,頭部在輪胎的空心圈內(圖2-1),快速將輪胎垂直向上推至手臂完全伸直(圖2-2),停頓1~2s后緩慢恢復屈臂。注意控制輪胎重心在身體垂直面稍前方處,防止輪胎重心靠后導致身體后倒。練習12~15個/組,共練習4組,組間休息1min。
訓練方法2:2人一組合作練習,練習者面對面站立,輪胎初始位置在練習者的胸部(圖2-3),2人以“1、2”的口令控制輪胎的上舉和還原,“1”為上舉(圖2-4),“2”為還原。此方法適用于力量較為薄弱的練習者和輪胎重量較重的情況。
注意事項:保持身體重心不變,避免依靠下肢和腰腹力量完成上舉。
2.平拉輪胎
訓練目的:增強肱二頭肌、肱橈肌、背闊肌、三角肌、菱形肌的力量。
訓練方法1:練習者坐姿準備,雙手一前一后握住繩子一端,繩子另一端綁在輪胎“把手”處(圖3-1)。雙手依次用力向后拉,直至讓輪胎靠近自己。每次練習10~12個/組,共練習4組,組間休息30s。
訓練方法2:2人一組合作練習,兩側“把手”各綁一條繩子,兩人分別坐在繩子遠端,一人用力拉至身前,而后另一人向相反方向同樣拉至身前(圖3-2),依次反復練習。雙人來回一輪為一次,10~12次/組,共練習4組,每組間隔休息30s。
注意事項:兩手依次用力,避免依靠上身后仰借力。2人合作練習時,可一人拉繩時,另一人適當反方向用力,增大阻力。
3.翻搬輪胎
訓練目的:增強肱二頭肌、三角肌、胸大肌的力量。
訓練方法:練習者雙腳分開比肩略寬站于輪胎前,雙手掌心朝上,四指插于輪胎與地面之間(圖4-1)。通過屈肘和屈臂,使輪胎一側抬離地面,而后加速用力,上身逐漸抬起,使輪胎完成翻轉(圖4-2),依次反復練習。每次練習15~18個/組,共練習4組,組間休息1min。
注意事項:盡可能用上肢力量完成,減少腰腹力量的使用,該方法用較大輪胎練習效果更佳。
4.輪胎平推
訓練目的:增強胸大肌、三角肌、前鋸肌的力量。
訓練方法:學生四指插入“把手”內,大拇指在“把手”外,在胸前屈臂握住輪胎(圖5-1),快速將輪胎平推,直到手臂充分伸直(圖5-2),緩慢回到初始位置。每次練習15個/組,共練習4組,組間休息30s。
注意事項:學生全程保持軀干與地面垂直,輪胎的運動軌跡與地面平行,做到快推慢回。
5.輪胎提拉
訓練目的:增強背闊肌、大圓肌、岡下肌、斜方肌、菱形肌的力量。
訓練方法:學生雙腳分開比肩略寬,屈膝俯身立腰,使上半身處于幾乎與地面平行的位置,雙手由外向內穿過“把手”握住輪胎內側(圖6-1)。把輪胎向胸部的位置上拉,在最高點時停頓1~2s(圖6-2),保持對重量的控制,緩慢返回初始位置。每次練習20~25個/組,共練習4組,組間休息1min。
注意事項:保證腰背部始終處于緊張狀態(tài),雙肩下沉,避免聳肩;保持骨盆居中,脊柱平直,避免提拉時雙腿和臀部參與發(fā)力。
6.下拉輪胎
訓練目的:增強肱二頭肌、肱橈肌、背闊肌、胸大肌、三角肌的力量。
訓練方法:學生坐姿準備,雙手握住繩子一端,繩子另一端越過支撐點(支撐點圓滑)綁住輪胎,使輪胎處于即將吊離地面的狀態(tài)(圖7-1)。學生雙手一高一低握住繩子,依次用力下拉,直至輪胎上升到支撐點附近(圖7-2),而后雙手依次下放繩子,回到初始位置。下拉10個/組,共練習4組,組間休息1min。
注意事項:輪胎的重量控制在15~20kg。練習時保持上身正直,立腰,上肢發(fā)力,避免依靠上身后仰借力;下放繩子時上肢仍處于緊張狀態(tài),緩慢下放。注意練習者避免坐在支撐點正下方,防止出現(xiàn)突發(fā)情況時輪胎從高處掉落砸傷練習者。
7.輪胎彎舉
訓練目的:增強肱二頭肌、肱肌、肱橈肌的力量。
訓練方法:練習者站姿準備,肘關節(jié)位于身體兩側,肩部放松,托住輪胎中下部(圖8-1)。通過屈肘關節(jié)上抬輪胎至最高點(圖8-2),停頓1~2s,緩慢下放至初始位置。每次練習12~15個/組,共練習4組,組間休息30s。
注意事項:練習過程中上臂位置始終不變,保持身體平直,通過肱二頭肌收縮完成練習,而不是手部牽拉或下背部擺動,避免以髖關節(jié)為軸通過上身的擺動完成。
8.頸后臂屈伸
訓練目的:增強肱三頭肌、肘肌的力量。
訓練方法:學生雙手掌心朝上扣住輪胎內圈,手臂向上伸直(圖9-1)。保持肘關節(jié)靠近頭部,通過屈肘關節(jié)使輪胎至肩背部(圖9-2),還原并重復。每次練習10~12個/組,共練習4組,組間休息1min。
注意事項:上臂位置始終不變,以肘關節(jié)為軸進行后舉,保持脊柱居中,收腹。在還原過程中減少輪胎的晃動,防止輪胎撞到后腦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