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曉玉
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是游記散文。游記包含兩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交代游蹤,通過游蹤記述游覽的經(jīng)過,以此串起全文;二是描寫景物,抒發(fā)感受。后者是寫作的重點,須詳寫;前者則宜簡略,只要能起到交代和串聯(lián)作用即可,不必將游覽行動巨細無遺地敘述出來。學習本單元的四篇課文,明白游記特點,把握作者的游蹤,掌握作者運用多角度觀察景物和方法,揣摩和品味語言,欣賞優(yōu)美語句,并要求學生不僅會欣賞游記還要寫好游記。下面就如何教游記散文談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在教學中要突出游記的基本要素,把握游記散文的基本特點。游記的三要素:所至,即作者的游蹤;所見,即作者在游覽過程中看見的景物;所感,是作者所見所聞而引發(fā)的所思所想。所感是靈魂。但是往往學生的所感不能達到一定高度,只是在文章中簡單的抒情而已,我們要把所感升華到家國情懷的高度。在教學上一定要抓所見,讓學生從文本上去分析作者是怎樣描寫所見的,從而引發(fā)出的所感。按照三要素的要求學習文本后,運用到寫作練習中去,寫好游記散文就很容易了。
其次是要把握作者的游蹤、寫景的角度和方法。《壺口瀑布》寫了作者到壺口瀑布游玩,但是重在寫枯水期到壺口瀑布的游玩觀感??菟谟^看壺口瀑布,立足點是在河心,先寫水,后寫石,視角反復轉(zhuǎn)換。對“龍槽”的描寫采用了定點換景的觀察角度,寫出了壺口瀑布獨特的“奇,雄,險”的景物特征。表現(xiàn)黃河的陽剛、崇高之美。接下來又寫多姿多彩的黃河的柔美表現(xiàn)黃河的剛?cè)嵯酀?/p>
一般情況下,游記作品是以人的游蹤為線索,而《一滴水經(jīng)過麗江》的作者阿來化身為一滴水,采用擬人手法,以水的蹤跡為線索,全方位展現(xiàn)了麗江古城的自然風光、歷史沿革和人文景觀,構(gòu)思新穎,視角獨特。這滴水,自玉龍雪山流下,一路向南,流過美麗的麗江壩,最終在昏睡數(shù)百年后再次醒來,在得償所愿之后,躍入金沙江,完成了圓滿的麗江之行。
然后是要揣摩和品味語言,欣賞、積累精彩的語句?!秹乜谄俨肌防?,作者先后兩次去到壺口,第一次是雨季,梁衡首先引用別人的告誡,側(cè)面表現(xiàn)此時看壺口的危險;而后調(diào)動聽覺、視覺等感官來展現(xiàn)瀑布的水流湍急、水勢浩大、震耳欲聾以及震撼人心,再從內(nèi)心感受間接寫出雨季的瀑布令人畏懼的氣勢。因為危險,所以作者不能多做停留,因而略寫此次經(jīng)歷。作者運用大量的動詞,用詞精準,表現(xiàn)力強;整齊的四字短語,節(jié)奏感強,另外句式舒緩有度。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將瀑布的形、態(tài)、聲、勢、力展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讓我們感受到瀑布的磅礴氣勢、威武雄壯,波濤洶涌。
最后是定點換景、移步換景、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是本單元的重要寫作手法。上面已提到了移步換景,這里只講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秹乜谄俨肌凡捎枚c換景的寫法,借壺口瀑布的不同的景,由物及人,情景交融展現(xiàn)了我們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抒發(fā)了對壺口瀑布,對中華民族的熱愛、贊美之情?!对陂L江源頭各拉丹東》采用移步換景的寫法,作者側(cè)重于將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融進景物之中,讓我們感受到了悲壯之美、探險之美,旅途是累并快樂著,飽含著作者對各拉丹東的崇敬、敬畏、贊揚之情。
總之,在教學游記類的文章的時候,我們要弄清楚作者的“所至”“所見”以及“所感”,以便于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情感并且能夠教給學生怎樣去寫作這類游記文章。
以上只是我在教游記散文的教學過程中粗淺的教法,有不當之處,還望指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