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琴
[摘要]童話在兒童語言發(fā)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成為中關低年級教材的重要內(nèi)容。通過研究統(tǒng)編版二年級教材和美國Harcourt版二年級Trophies教材,我們發(fā)現(xiàn)兩個國家的童話教材編寫原則、編排體系、呈現(xiàn)細節(jié)三個方面有明顯的差異,同時教材的價值取向也有明顯的不同。我們應取長補短,吸收美國教材的先進理念,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關鍵詞]中關教材;創(chuàng)新思維;童話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0)01-0032-02
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一種,是世界各國低年級語言教材的首選內(nèi)容。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用富有幻想的故事來定義自己的童話作品。我國最早研究童話這一體裁的學者周作人先生將“童話”形容為“一種既不太與現(xiàn)實相近的東西,也不太與神秘接觸的東西,它實在是一種快樂兒童的人生敘述”;而蘇聯(lián)的民間文學研究者把童話解釋為“魔法故事”。可見,他們都指出了童話的奇幻色彩??偠灾?,童話對低年級學生的語言學習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以統(tǒng)編版二年級教材和美國Harcourt版二年級Trophies教材為研究對象,客觀地解析中美童話教材的差異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特點。
一、析:中美童話教材之差異
童話對學生身心的發(fā)展具有很大的意義,它在語言、智力、閱讀能力和思想教育方面都具有獨特的作用。這是它成為中外小學母語教學重要內(nèi)容的主要原因。筆者聚焦中美小學二年級階段教材中的童話這一文學體裁,通過比較研究,探討兩國語言教學的不同特點,給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提供一個新的思考角度?!皫熞拈L技以制夷?!卑旬斀袷澜缟献罨钴S的兩個國家的低年級語言教材放在一起研究分析,不僅能開闊我們的視野,而且能使我們更好地展開童話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編寫原則——統(tǒng)一與多樣之差別
中美兩國的教材編寫機構和編寫原則是不一樣的。前者是由國家教育部專門組織專家、教師進行編選,按照統(tǒng)一規(guī)則執(zhí)行,較為適合全國同年級的學生學習;教材編寫注重突出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后者教育采取分權制,教材的編撰是由地方或州教育機構來實施,所以他們的教材編寫具有多樣性,從而使其價值具有多元化,教材使用的寬度和自由度頗高。我們對本次研究對象——我國的統(tǒng)編版二年級教材和美國的Har-court版二年級Trophies教材所選編的童話課文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如表l所示,統(tǒng)編教材二年級(上下冊)教科書的童話課文占比例為40.8%;如表2所示,美國的Har-court版二年級Trophies教材的童話課文所占比例達37.5%,這說明中美兩國的小學二年級課文中童話所占的比例非常接近,都比較注重童話故事的教育作用,目的是讓學生從中習得語言文字的能力,并獲得思維能力、審美能力的發(fā)展。
(二)編排體系——學科與能力之互異
下面以我國統(tǒng)編版二年級教材的童話課文《霧在哪里》和美國Harcourt版二年級Trophies教材的童話課文《The Story of a Blue Bird》為研究對象,對課文編排體系進行進一步分析研究?!鹅F在哪里》的編排順序是先課文正文后詞匯,最后是課后練習;《The Story of a Blue Bird》課文編排采用的是先詞匯和導言,再是課文正文,最后是課后練習。可以看出,中美兩國課本編排所選的內(nèi)容項目是完全一致的,只是在順序上有所差異。前者正文在前,先把握好總內(nèi)容,再一步步學習其語文學科知識,更加具有完整性;后者更希望學生從小處著眼,以簡單并具有概括性的語言先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再展開正文學習,說明教材比較重視學生的內(nèi)心感受。
(三)呈現(xiàn)細節(jié)——統(tǒng)整與多元之迥異
1.識字類教學的差異
中美童話教材對識字教學的差異比較大。我國教材把識字分為“四會字”和“二會字”,條理非常清晰,讓學習更有梯度,促進了學生課內(nèi)理解掌握生字詞,為其課外閱讀打下基礎。美國教材中只有單個詞語豎排呈現(xiàn),略顯單調(diào),雖然一目了然,但在學習層次上有些欠缺。
2.課后練習的差異
我國教材的課后練習的第一題一般是朗讀課文、角色扮演,這樣讓學生在朗讀、表演中感悟語言,簡單易行,學生的參與度高,義能讓課堂生動起來。同時,課后練習注重文眼和關鍵句的理解,幫助學生有目的地學習語文學科知識。美國的課后練習是按照各個學科級別分類的,包括“Writing Connection"‘Science TechnologyConnection”“Math Connection”和“Plot”,學科類練習清晰,注重多元學科的融合教學,讓學生收獲的不僅僅是童話本身的內(nèi)容,更有其他學科的知識。
3.插圖與內(nèi)容的吻合度差異
《霧在哪里》的插圖是精美的小圖片——課題旁邊有一個可愛的霧寶寶,課文的最后是體現(xiàn)后兩節(jié)內(nèi)容的城市背景圖,突出了小黑貓。插圖的整個主色調(diào)比較偏淡,只是為了文本添彩而加入生動的構圖?!禩he Story ofa Blue Bird》一文是整幅整幅的圖片,類似于繪本教材,只是在不經(jīng)意間嵌入少許文本。整幅插圖全色展現(xiàn),色彩豐富而義厚重,童趣洋溢在畫面中。
二、解: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之精髓
客觀地比較研究《霧在哪里》和《The Story of a BlueBird》兩篇課文,我們努力探尋中美童話教學中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定位和精髓,取長補短,以有助于我們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一)重學生的閱讀體驗
研究《霧在哪兒》一文,我們明晰地知曉我國童話教學注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創(chuàng)設的情景有利于教師進行對話式、感悟式教學,彈性的教學目標和層遞式的教學任務,讓各個層次的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得。我國教材把語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不僅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感悟力,更注重提升學生的思想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人格。
(二)重教學的多學科融合
從美國《The Story of a Blue Bircl一文中,我們可以看出美國語文課程的性質與理念——強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與語言能力、寫作與口語能力、多元閱讀文學作品的能力。從課后練習中,我們看到它強調(diào)學生應該掌握一定的科學、數(shù)學等各學科的知識,引導學生進行學科互相融合的學習,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三)重思辨能力的發(fā)展
有人研究中美兩國的思維方式有何不同,認為美國人擅長分析性思維,把事情一步一步、一環(huán)一環(huán)分得很細,我們擅長融合性的思維,強調(diào)潛移默化、推陳出新的過程。本次研究的兩篇童話課本,都有課文“關鍵句”的題目,美國教材是一步步推進,三個層次清晰可見,隨后要求選擇全文的中心句;我國文本中的關鍵句是讓學生去理解,拓展思考“在你眼里霧是什么?”學生可以暢所欲言,發(fā)表白己的觀點。中美教材的訓練點相似,但訓練的方法不同。在教學中,我們應取長補短,以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
(責編 韋雄)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國際化辦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素養(yǎng)的培育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D/2016/0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