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化學的教學過程中恰當地運用評價機制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均衡發(fā)展,這也是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教師根據學困生的特點為其量身定制相應的教學目標,使其能力得到發(fā)展和提高,也是分層教學的要求。評價方式的多元化,也為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促進了學困生的轉化,使人人成才成為可能。
關鍵詞:評價機制;高中化學;學困生;轉化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05-0088-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5.083
學生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在教育過程中學生在不斷地自我完善和發(fā)展,在《新課程標準》中也更加重視對學生的評價功能。評價學生不是簡單地給學生打個分數,排個名次,而是通過對學生在教育教學中的短期變化,有針對性地調整教育的目的,為學生的長期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并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建立自信,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取得更大的進步。
一、建立多元評價目標
傳統的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基本上是唯分數論,這種評價機制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使成績差的學生游離于班級之外成為名副其實的學困生。而在《新課程標準》中倡導教師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維角度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使評價更加的多元化,能夠充分發(fā)揮評價的功能,并在評價過程中體現學生的個性差異,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夠得到全面、均衡的發(fā)展。
在多元評價目標下,首先是教學目標的層次化。在傳統的教學目標的設計上,教師是面向中等群體的學生,這樣導致學有余力的學生吃不飽,而學困生吃不了,教學目標缺乏層次性。而在多元評價目標下,教學目標是多級的,可以分為一級目標、二級目標等,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要求的目標,這樣使教學目標更有針對性,每個層次上的學生在學習時都能有所進步,使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困生能夠建立起學習的信心。
二、評價主體多元化
在傳統的評價方式中,評價的主體是教師,而教師心目中的好學生一般是成績好、分數高,而成績好就是一好百好。而在新課程體系中評價的主體也呈多元化,不僅教師評價學生,學生、家長甚至社會也參與到評價體系中,變教師單一的評價活動為多主體參與的活動。在進行評價時淡化等級和分數,主要是關注他人的優(yōu)點和長處,并且把自我反思放進評價體系中,通過綜合的評價使學生能夠更清楚地認識自己、認識他人,從而客觀地去分析問題。
學生的學習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決定的,很多學困生的智力都沒有問題,其學習困難的根源也是多方面的,有對化學學習失去興趣的,有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有缺乏學習技巧的,等等。解鈴還須系鈴人,面對學困生關鍵的問題,教師還是要打開其心結,找出主要原因。而在評價體系中,學生的自我反思意義重大。高中學生在很多時候看不清自己,通過評價他人和自我評價能夠進行自我反思。有比較才能有鑒別,當學生真正能夠進行自我反思時,說明學生已經能夠科學合理地評價自己,這也直接影響著學生進一步的發(fā)展。學生參與評價能夠營造出比、學、趕、幫、超的學習氛圍。
三、采取多樣化的評價方法
評價方法的問題就是教師怎樣評的問題,在《新課程標準》中要求用多樣化的評價方法來進行評價,教師要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采用開放的、多樣的評價方法,可以通過訪談評價、問卷評價、作業(yè)評價等進行評價記錄,在這個過程中通過了解學生的優(yōu)點、潛能和不足及發(fā)展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制訂教學目標。例如,有很多教師采用學生成長記錄袋法,在學生剛入學時對學生的化學水平進行摸底,做好記錄,尤其是對學困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要詳細記錄并制訂相應的學習目標。對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及時進行反饋總結,做好比較,定期查看目標完成情況,以及學困生在這個過程中所做的努力和付出,為下一步制訂教學策略奠定基礎。
在進行評價的過程中要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用數據說話,比較精確、客觀,不過,在課堂活動過程中有很多的東西是難以量化的,這時候就要發(fā)揮定性評價的作用。比如,對于學生在學習方面的表現,用考試結果來說明就是定量評價;在課堂學習中的表現應運用激勵性的語言給予學生積極的肯定,從而給學生更多的信心,讓他們能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總的說來,在高中化學的課堂教學中轉化學困生是一項長期而艱苦的任務?!缎抡n程標準》中對轉化學困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在新的評價理念下不斷探索、嘗試,使評價機制能發(fā)揮出其應有的作用。在《新課程標準》中對學生的評價更加的開放和多樣化,并且對學生進行評價也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問題,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評價應該與時俱進。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通過合理評價讓學生成為一個有尊嚴的個體,激勵其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參考文獻:
[1]李雷.中學化學學習困難原因淺析[J].川北教育學院學報,1995(4).
[2]黃安如.淺談高中化學教學中“學困生”的轉化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3(10).
[責任編輯 李愛莉]
作者簡介:張燕燕(1982.12— ),女,漢族,河北內丘人,中學一級,研究方向:化學教學。
課題項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高中學困生轉化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