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環(huán)
摘要:小學語文學習離不開聽說讀寫,其中讀是閱讀教學中起重要作用的方式。本文作者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原則出發(fā),舉例闡述了朗讀與誦讀再閱讀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值得教師在教學中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原則;方式
小學語文教學是至關重要的基礎課程,更是奠定學生語言基礎的關鍵課程,而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語文閱讀教學是集聽、說、讀、寫于一體的綜合訓練過程,不僅是小學生識字的重要途徑,也是語文寫作的必要前提。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要采取多樣、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方式開展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的閱讀能力和習慣,讓學生會運用文字,能學以致用。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遵循的原則
1、注重差異性。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個體閱讀的差異。在閱讀教學指導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不能將學生當成被動的受體,要充分利用這樣的差異,鼓勵學生展開個性化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豐畜學生的情感體驗。開展課外讀書的交流活動,通過交流活動來豐富學生的課外閱讀,在活動過程中,不限制學生所閱讀的文體,對學生所閱讀的內容不進行評價,只重視學生閱讀心得的分享以及閱讀體會的交流,利用閱讀來展示出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讓閱讀變成豐富學生情感的體驗。
2、讀不同類型的文章。小學語文教師為了更好的激發(fā)出學生的閱讀興趣,課堂上綜合學生的興趣點,引導學生閱讀不同的體裁的文章,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引導學生主動閱讀。學生主動閱讀,邊閱讀邊展開思考,激活其語言思維。學生閱讀不同體裁的文章,逐步積累豐富的知識,開拓眼界,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擴大閱讀節(jié)圍,不能把學生束縛在教材內容上,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3、閱讀要有針對性。學生明確了閱讀方向、目標,才能真正體現(xiàn)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價值,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閱讀教學的價值。找到閱讀和學習的方向。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時,教師應讓學生在閱讀本文時清楚地了解應考慮哪些問題。應提取文中哪些素材,為挖掘作者的情服務。通過建立這樣一個教學目標,學生可以在實際閱讀中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讓朗讀成為閱讀教學之本
小學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從朗讀開始的,所以,最初的閱讀能力只能是朗讀。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吟誦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種學習方法...親切的體會在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理解化為自己的東西,這是一種可貴的境界?!睂W習語文,必須達到這種境界才會終身受用不盡。也就是說,在語文教學中合理而恰當?shù)剡\用朗讀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深化語文的課堂功效。
在教學中,教師特別重視對學生的朗讀訓練,培養(yǎng)學生在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要求他們讀每篇課文都要用正確流利的語言讀出語氣、讀出節(jié)奏、讀出感情。首先要正確地讀,要求學生用普通話,聲音洪亮,吐字清楚,讀準字音。其次,是流利地讀。在正確讀的基礎上,重點要求讀得連貫自然,不讀破詞句。再次是有感情地讀。在讀音正確、速度合適的基礎上,把握語氣的輕重緩急,尤其是要讀好人物對話的不同。
“以讀為本”,不是重復機械地閱讀,而是有目的地讀。閱讀教學中,教師先要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讀這些內容,然后才是怎樣讀好的問題。如要求孩子們在讀中找出不會讀的詞語;讀準詞語的音;讀通課文;讀懂課文的主要內容;讀后把不明白的地方告訴老師,以便順學而導;讀流利課文:讀中體會文章的標點符號、詞語、句子表達的效果,體會它們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讀中要求領悟修辭表達的妙用;讀中發(fā)現(xiàn)文章重點段落的構段方法;讀中揣摩文章寫作的順序……只有把讀和感悟語言、積累語言、習得方法、運用語言、搜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等結合起來,學生才能從大量的讀中感悟到語言的點點滴滴的妙用。
三、讓誦讀成為閱讀的必要方式
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與語言充分地面對面接觸,在品讀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與作者進行情感溝通,產生共鳴,營造富有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語文閱讀不是隨意的、漫無目的閱讀;也不應是了解性閱讀;應是一種全身心投入地欣賞性閱讀,應當以一種積極向上的審美心態(tài),引導學生充分感受、理解、欣賞、評價文本中的人與事、景與物、情與理,不僅要觀其“言”,更要品其“味”,悟其“神”,讓閱讀過程成為學生一次審美的體驗,一次發(fā)現(xiàn)美的旅程!可見,閱讀已被賦予了一種全新的內涵,它在學生的語文學習活動過程中的作用與價值越來越厚重,每篇課文教學的內容都是極為豐富的,而教學的時間卻是很有限的。因此,要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就必須選準“讀”的內容。只有選準了“讀”的內容,才能讓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里品詞析句、體味情境,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陶冶情操。引導,給予濃墨重彩的強化,并通過引導學生多讀、細讀,體會它的妙處。欣賞價值極高的地方。課文中有些描寫精美的片斷,它不僅內容生動,語言形象,而且引人入勝,飽含著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如何將這無聲的文字轉化為有聲的語言,再現(xiàn)作者所描繪的生活圖景,進而引導學生“披文以入情”,那就需要我們教師根據教學需要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多讀多思,引導他們進行語言的鑒別與欣賞,熟讀以成誦,積累美詞佳句。文章是表情達意的工具,鮮明的態(tài)度,真實的情感是朗讀的靈魂。而選擇好了“讀”的方式,找準了語言文字情感的基調,才能與文本與作者產生共鳴,涌起隨之而至的激情,鮮明的態(tài)度與真實的情感也才能從“讀”的聲音語調里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
參考文獻:
[1]韓燕芳.生本視野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華夏教師,2018 (36):43.
[2]余志芳.淺談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8 (36):25.
[3]吳成貴.群文閱讀的教學價值和策略探析[J].新教師,2017 (1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