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三觀建立的初級階段,激勵理論的運用有利于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見,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運用思想品德課,對于學生的發(fā)展能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筆者先是分析了激勵教學運用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必要性,之后再重點提出相關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激勵理論;初中思想品德;必要性;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01-0103-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1.098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深化推進,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也進行了改革。要想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還需要創(chuàng)新與改革。同時,還要積極運用激勵理論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從而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當前,很多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因此對學生進行激勵教育有利于促進學生未來的發(fā)展。
一、激勵教學運用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必要性
(一)初中階段學生更希望能獲得教師的認可
從日常的教學中我們很容易發(fā)現(xiàn)學生受到批評或者是受到鼓勵時,在學習行為表現(xiàn)上也會發(fā)生很大的變化。當學生受到教師的表揚,那么他們對學習也充滿了信心。當學生受到批評時學生也會垂頭喪氣。由此可見,教師也應該少批評學生,多給學生一些鼓勵,這樣學生才能形成一種自我認同感,從而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
(二)初中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更需求激勵教學
初中是學生學習與發(fā)展的關鍵階段,內(nèi)心敏感、好強,更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認可與尊重。教師無意間的一句批評都有可能對學生的學習造成很大的影響,也會對學生的成長造成不好的影響。同樣,教師不經(jīng)意間的一句贊美,對于學生而言可能是人生轉變的契機。可見,教師應給學生更多鼓勵。
(三)學生沒有存在感,學習信心不足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初中階段學生自我存在感缺失,且總是對自己的選擇或者是言行存在著不確定性、質(zhì)疑性等,這樣也會使得學生極易產(chǎn)生自卑心理。因此,學生在學習中也經(jīng)常會因為某件小事沒有做好就自我懷疑。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與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自立、自強的良好性格,讓學生在內(nèi)心深處形成一定的激勵與驅動精神機制。
二、激勵理論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主動與學生溝通
教師實施激勵教學需要先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如此才能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在課堂上實施激勵理論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因此教師也應該積極轉變教學方式,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讓學生能深刻體會教師的鼓勵,從而提升學生對教師的好感。教師在實施激勵理論時,二者和諧的關系也能讓學生不斷放松,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鼓勵,從而主動投入到學習中,進而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這對于教師調(diào)整教學方案與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也同樣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二)分層進行激勵教學
教師在教學中也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激勵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若教師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可能也會適得其反。激勵教學實施之前,教師需要制訂科學的教學目標,同時,還需要對學生進行分層激勵。分層教學主要是教師兼顧所有學生的個性的一種教學方法,有利于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在激勵學生時也可以運用分層激勵的措施,確保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良好的激勵。教師在激勵學生之前首先就應該詳細了解所有的學生,并在心理上對學生分層。
除了要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外,還應該了解學生的興趣、性格等方面的特點,根據(jù)不同的學生運用不同的激勵方法。比如對于自信心不高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予肯定性的鼓勵;對于成績好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他們進行更高水平的挑戰(zhàn);對于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學生,教師則應該幫助學生分析進步的可能,指導學生如何進步,逐漸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三)發(fā)揮榜樣的作用
教師在教學中也同樣可以發(fā)揮榜樣的作用,以名人勵志故事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達到激勵的作用。這個過程中也就需要教師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如運用多媒體播放榜樣人物的小視頻,激勵學生向榜樣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教師也應該以身作則,發(fā)揮自身的榜樣作用,讓學生也能潛移默化受到教師的影響,從而激勵學生逐漸提高自身的能力。
三、結語
從某種程度來說,激勵教學主要是肯定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也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學生以強大的自信心與激情的活力去學習。思想品德課涉及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將激勵理論運用到政治教學中更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相信教師的不斷堅持,一定能激勵學生認識、發(fā)現(xiàn)與解決社會問題,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喬秀麗.激勵理論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學中國人,2016(26).
[2]趙國雄.激勵理論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6(10).
[3]陳祖斗.激勵理論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下),2016(12).
[責任編輯 薛曉靜]
作者簡介: 亢振堃(1969.4— ),男,漢族,甘肅通渭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思想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