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雁群
摘要:在小學的語文教學當中,課外閱讀是對課堂閱讀的繼續(xù)以及擴展,同樣也是語文教學當中一個最普通、最有效的學習形式,因此教師必須重視起學生的課外閱讀,將其當成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任務,讓學生能夠對課外閱讀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使其可以對閱讀方法進行全面的掌握,從而就能夠對學生的閱讀習慣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使學生能夠在課外閱讀中收獲到更多的知識。
關鍵詞:課外閱讀;小學語文;閱讀興趣
一、激發(fā)出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
(一)構建良好的閱讀氛圍
有一部分學生對于課外書的了解可以說少之又少,所以,致使學生對課外書幾乎沒有任何的興趣,也不喜歡去閱讀。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能夠將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全都激發(fā)出來,教師必須抓住有效的契機,對學生在課外閱讀展開科學的引導。譬如:教師可以在每周為學生安排一節(jié)專門的閱讀指導課,結合學生所處的不同班級及其閱讀能力,當學生在對讀物中那些比較深奧的部分進行閱讀與理解時可以做出全面的指導。這樣不但可以激發(fā)出學生在閱讀上的興趣,還能夠讓他們在閱讀能力上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同時教師可以在閱讀指導課中帶領學生多去閱讀一些經(jīng)典名著或者是名家作品,等讀到精彩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停下來,把閱讀機會讓給學生。因為教師在前面的閱讀已經(jīng)完成了一定的鋪墊,學生出于好奇心理會很想了解后面的內(nèi)容,從而就會使他們的閱讀欲望得到充分的調(diào)動。這樣就會使那些在閱讀上存在惰性的學生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逐漸的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喜歡上課外閱讀。
(二)對閱讀材料進行合理的甄選
由于受到年齡帶來的影響,小學生在好奇心以及求知欲上都會表現(xiàn)的非常強烈,小學生會在不同的年齡段中對課外閱讀產(chǎn)生的興趣點也有著很大的不同。通常情況下,對于中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比較喜歡童話、寓言以及民間故事,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就比較喜歡傳記、傳奇故事或者是驚險小說等。根據(jù)各年級學生所具有的特點,教師必須要對閱讀材料進行合理的甄選。根據(jù)上級教研室推薦的課外閱讀必讀和選讀書目,學生合理選擇。這些兒童文學書籍不但與兒童在心理發(fā)展水平上以及認知能力上相匹配,還可以將學生帶入到一個更加純凈、更加自然的精神世界當中,從而為他們的終身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幫助學生對科學的閱讀方法進行掌握
(一)教師示范閱讀
在進行實際的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對學生在閱讀步驟以及閱讀方法等各個方面上來展開指導。在閱讀步驟上可以分為三步:第一,讓學生進行泛讀,只需要對文章當中的大致內(nèi)容進行一定的掌握,可以完成簡單的復述就達成目標了,不需要更深入的去分析。泛讀所具有的好處就是在閱讀速度上比較快,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容量上也比較大,通常都是借助默讀的方式來完成的;第二,讓學生進行精讀,在此過程當中,學生要學會嘗試對文章中的那些佳詞妙句進行欣賞,對文章中的內(nèi)容做進一步的深入了解,感受作者在文章中的思想情感,對作者在表達方法上的應用進行分析。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必須要做到深思熟慮,將自身在閱讀中的所得全都寫下來,并用批注的方式來進行記錄,在完成閱讀完后還要將閱讀的感受講述出來。在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展開培養(yǎng)時精讀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手段,同時也是讓學生在閱讀效率上不斷提升的基礎;第三,讓學生進行背誦。學生只有讀的多了,才會滿足在背誦上的要求,朗誦不但可以將感情真實的表達出來,還可以為學生帶來與眾不同的閱讀體驗,從而就能夠讓學生在語感上得到良好的培養(yǎng),使其牢記全文。
(二)在課外閱讀中展開實踐
隨著現(xiàn)階段在物質(zhì)條件上變得更加優(yōu)越,小學生在對課外讀物進行選擇時有了很大的空間,所以他們可以接觸到的課外讀物在種類上也非常的豐富。由于每種課外讀物在閱讀上的方法都有著很大的差異,所以,教師必須對學生做出有效的引導,使其能夠根據(jù)不同的內(nèi)容以及文體來使用不同的閱讀方法。首先,教師需要根據(jù)小學生在年齡上所具有的特點,從童話、語言、小說以及科普讀物等各個方面來完成分類的指導,讓學生能夠認識到對于不同類型的讀物如何去抓住閱讀過程中的重點。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讓學生養(yǎng)成一個“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如果在閱讀的過程中碰見精彩的詞句或者是片段,都要做出標記并記錄下來,對于那些比較優(yōu)美的片段可以用來閱讀或者是背誦。通過這樣的閱讀方式,學生不但可以對故事情節(jié)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還能夠讓他們的詞匯量得到極大的豐富,使其能夠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語感,從而使其在閱讀的效率上得到全面的提升,同時也讓學生在綜合素質(zhì)上獲得了有效的培養(yǎng)。
三、對學生的閱讀習慣進行全面的培養(yǎng)
(一)給予學生足夠的課外閱讀時間
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需要足夠的時間,由于小學生在時間上的控制還不夠強,他們不會利用零星的時間來進行閱讀。因此,教師要需要減少課后作業(yè),從而就能夠給予學生充足的課外閱讀時間。教師可以在每周安排一堂閱讀課,這樣就會使學生在閱讀上的時間變得更加多。在進行閱讀時,一旦學生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要在第一時間內(nèi)進行點撥與引導,讓學生可以在閱讀上獲得更好的效果。此外,教師還需要對學生在合理安排課外時間上的習慣進行全面的培養(yǎng),對閱讀的時間做出固定,在日后就會在這個固定的時間段內(nèi)來進行閱讀。
(二)組織學生開展閱讀實踐活動
開展有效的閱讀實踐活動就可以將學生的閱讀成果全都展示出來,讓他們可以感受到閱讀帶來的樂趣,對于這種樂趣將會伴隨著他們閱讀不斷的持續(xù)下去,從而達到一個良性的循環(huán)。教師可以在課前五分鐘組織學生來進行演講,在展開課堂教學時,讓學生將自己在課外閱讀中搜集到的名人名言以及優(yōu)秀片段等做出演講和交流。這樣就可以在一方面上讓學生敢于在人前完成講話,讓他們在口頭表達能力上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另一方面還可以為學生在閱讀上帶來更加強勁的動力,讓學生可以對課外書籍展開更好的閱讀。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必須將堅持不懈的道理銘記于心,端正態(tài)度,對學生在課外閱讀上展開正確的引導。相信開卷有益,只要學生學會了如何去堅持,就會在閱讀上獲得更多的收獲。
參考文獻
[1]張懷勇.小學語文課外閱讀開展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7):180.
[2]董海濱.談有效開展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活動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20(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