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華
上海之行,我參加了“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專題研討會,經(jīng)過五天的研討和學習,零距離與教育專家對話,我收獲滿滿。特別是聆聽了張志敏教授的報告之后,我對《新時代核心素養(yǎng)下的育人方式變革》有了更好的理解和反思。
鏡頭一:
這是我國維和部隊在某個國家值勤時經(jīng)過一個收費站的場景。照片中解放軍戰(zhàn)士正90度彎下身子,遞過手中的過路費,整個畫面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平等和諧、互相尊重的畫面。小小鏡頭,課堂縮影,由此,我想到了我們現(xiàn)在的課堂中似乎缺失了點什么,細細品之,缺失的正是教學中的“平等”“尊重”與“和諧”。 回顧我們今天的課堂教學,雖然老師的教學方式在努力改變著,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某些課堂中,教師的“教學霸權(quán)”“語言霸權(quán)”“作業(yè)霸權(quán)”還是存在的,這些不平等的“霸權(quán)現(xiàn)象”或多或少的成為了新課程改革的絆腳石。因此,在新時代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下,我們更應該大力倡導鏡頭中的平等對話行為,教師應成為孩子們學習的指導者和幫助者,讓我們勇敢地蹲下身子,近距離與孩子們對話,讓平等和諧、互相尊重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主旋律。
鏡頭二:
這是張志敏教授講的另一個故事。在回國的途中,在輪船上,張教授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一群正在聚精會神看書的外國孩子。他們看書非常認真,機器的轟鳴聲仿佛他們與自己無關,身處書中,樂趣盡顯。
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新時代我國教育教學改革中正大大力提倡這一優(yōu)良傳統(tǒng),由此我想到了我曾經(jīng)教過的優(yōu)秀學子——臧灝鈺同學。
現(xiàn)在就讀于高密一中的臧灝鈺同學,是我在2018年教過的孩子,她不僅學習成績優(yōu)秀,而且全面發(fā)展,曾榮獲“宋慶齡獎學金”。她的讀書量之大,國學造詣之深,熟悉的人都會為之驚嘆,她曾多次代表高密市教體局參與各種級別的國學比賽,并且取得優(yōu)異成績。
臧灝鈺的父母對她有著獨特的教育方式。她的媽媽對我說:“我從小就注意培養(yǎng)孩子愛讀書、樂讀書、多讀書的好習慣,這樣不但可以豐富孩子的課外知識,還能提高寫作水平,教會孩子如何做人,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幾年來,我和孩子閱讀的書籍很多,從中國文學到世界文學,我們都細心閱讀。讓書籍潤澤兩代人的心田,提升兩代人的素質(zhì)。我還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引導孩子讀天下無字之書,利用假期,帶孩子游覽各地的名勝古跡,大好河山,讓孩子真正感受和領略大自然的美,女兒對許多地方的風土人情、人文景觀非常熟悉,這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比任何說教都有效,這也為孩子提供了更多的寫作素材?!?/p>
讀書、學習、母女平等、真誠對話伴隨著臧灝鈺走到了今天,走進了向陽中學和高密一中。獨特的教育方式培養(yǎng)了她活潑開朗、善于學習、認真讀書的好習慣,她不但成績優(yōu)秀,而且愛好廣泛,成為班級和級部的學習標兵。她的成長之路再次告訴我們,只要正確引導孩子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成長中的閃光點,并適時的加以指導、拓引,給孩子一個自我展示的舞臺,每個孩子都會成為好孩子、小老師、大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