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吉麗
民間故事歷史悠久,是口口相傳的民間文學,通俗易懂,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之一。
“牛意象項目學習”班本微課程,基于民間故事《牛郎織女》中“?!睂徝酪庀蟮牟蹲胶托蕾p,讓民間故事中神奇的魔力吸引學生,幫助他們推開民族文化之窗,回歸民族的古典情結,弘揚和追尋中華文化,讓民間故事成為他們的一種寄托,一種回憶和珍藏,成為并在他們孤獨無助時可以從中尋求慰藉和鼓舞的源泉。
一、“牛意象項目學習”微課程起源
1.一次調(diào)查報告——課程架設在學生未知處
耳熟能詳?shù)摹杜@煽椗?,在文獻記載中,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在情節(jié)設置、人物設定方面,和教材中的故事有著很大的不同。即使是現(xiàn)在,不同地域流傳下來的故事內(nèi)容也不盡相同。當然,不僅是《牛郎織女》,《嫦娥奔月》《哪吒鬧?!返仍S多民間故事,也都存在著這種故事內(nèi)容的差異。盡管在入選教材時,編者已經(jīng)做了一些刪減和文采的潤色,但我們還是面臨一個問題:民間故事,我們教什么?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痹诨卮鸾淌裁吹膯栴}之前,我們應該先問自己:學生已經(jīng)學會了什么?他們還需要學些什么?
為此,我們進行了一個班級小調(diào)查。調(diào)查的結果一目了然。
《牛郎織女》凸顯了民間故事“質(zhì)樸的語言美、曲折的情節(jié)美、動人的形象美”等特點。從調(diào)查的結果看,學生對《牛郎織女》這個故事的內(nèi)容和情節(jié)已經(jīng)較為熟悉,在閱讀故事時,他們關注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命運,對故事中人、物等形象的了解,卻只浮于表面,形成了類似“勤勞的牛郎”“善良的織女”這樣淺顯的認知。至于為什么塑造“?!边@樣的形象,如何塑造這樣的形象,是他們已有認知的盲點?!芭R庀箜椖繉W習”微課程引導學生從關注故事“寫什么”到“為什么寫”,感知民間故事特有的文化內(nèi)涵。
2.一個問題——課程架設在學生興致盎然處
《牛郎織女》故事中存在牛郎、織女、老牛、哥嫂、王母娘娘、喜鵲等六個形象。通過調(diào)查報告,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對 “勤勞善良的牛郎織女”形象因為熟悉而喜愛,也有部分學生將“哥嫂、王母娘娘”的反面形象納入了關注的范圍, “老牛、喜鵲”兩個動物角色則被大家忽視。
“為什么選擇牛而不是其他動物作為天上和人間、神仙和凡人之間溝通的橋梁?”課堂上,當這個問題被拋出來之后,首先,是一片安靜,接著,學生不由自主地皺眉、竊竊私語,甚至還有一番沒有結論的討論。最后,他們將渴求的目光投向我,期待我公布答案,我微笑著搖頭。下課鈴響,學習卻剛剛開始。以這個問題為切入點,激發(fā)學生挖掘“牛”這個意象背后所包含的審美和文化內(nèi)涵。將一堂課延伸為一個小小的課程。
二、“牛意象項目學習”微課程建設架構
1.目標定位,讓微課程實踐明確方向
(1)信息搜集能力:在 “牛意象項目學習”的過程中,形成利用多種路徑搜集材料獲取信息的能力。
(2)信息篩選能力:搜集資料后對大量材料進行閱讀、篩選、辨別,能從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信息中,快速尋找所需信息,并能根據(jù)需要進行分類整理。
(3)評鑒能力:這一目標里增加了以往我們在閱讀教學中都比較欠缺的批判性閱讀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對比閱讀、名作賞析等形式,能夠?qū)Σ牧现械膶徝佬蜗笮纬删哂袀€性的認知,從而形成明確的人生價值觀。
2.內(nèi)容開發(fā):讓微課程實踐有所依托
(1)分類整理微課程閱讀材料。結合學生的已有認知和閱讀目標,精心選取一些有代表性的閱讀材料,創(chuàng)造性地選取、整理、匯編形成“牛意象閱讀地圖”,并不斷在課程實踐中補充、更新、完善。(由于篇幅所限,僅呈現(xiàn)閱讀地圖目錄。)
(2)整合創(chuàng)編微課程閱讀內(nèi)容?!芭R庀蟆遍喿x材料形式豐富、內(nèi)容眾多,按照其所需閱讀能力的不同側重點,可將其分成俗語、詩歌、故事、書畫四大類。以閱讀地圖為引導,學生將紛繁的閱讀內(nèi)容整合篩選,在閱讀感知、內(nèi)化欣賞的基礎上創(chuàng)編出更豐富、更有個性的審美形象。
3.實踐探索,讓微課程發(fā)展扎實有效
(1)制訂微課程 “嚴謹有序”的課程計劃。為了讓課堂實踐開展得井然有序,我們制訂了課程計劃,結合閱讀地圖制訂每一課的閱讀能力目標和課堂內(nèi)容,并且在每月穿插相應的社會實踐活動內(nèi)容。
第一階段:初步識牛,了解牛起源。
第一周,了解漢字“?!钡钠鹪?,認識各種字體的牛。
第二周,搜索各種牛故事,為它們分類。
第三周,分類講(聽)故事,初步認識牛。
第二階段:走進牛詩歌,感受牛特點。
第三階段:走進牛書畫,感受牛魅力。
第四階段:串聯(lián)牛文化,感受牛意象。
前三階段,每一階段安排三周活動時間,第四階段安排四周,其中第四周為課程評價總結展示時間。這樣,課程實施和評價時間累計為13周,一學期。(由于篇幅所限,第二、三、四階段內(nèi)容省略。)
(2)微課程容納“豐富多彩”的學科跨界。傳統(tǒng)的民間故事教學,拓展任務以“復述故事”或“同題材、同體裁類文本拓展閱讀”為主。然而,語文教學是美的事業(yè),語文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的組織者,更是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使者。微課程中,學生發(fā)現(xiàn)了“牛意象”的美、欣賞了它的美還不夠,我們還引導學生把品悟出的“牛意象”的美表達出來,創(chuàng)造出富有學生個性特點的意象表達形式,寫作、繪畫、唱歌、舞蹈、戲劇、攝影等多學科合作,把文學意象過渡到更多的藝術意象,讓我們的課程成為學生創(chuàng)編審美意象的拐杖和階梯,從而催生出更多更美的意象。
三、“牛意象項目學習”微課程評價
1.科學調(diào)研,把握學生能力發(fā)展
通過一學期的教學實踐,學生對“牛意象”是否有了更深的了解,對民間故事所蘊含的民族文化是否有了一定的認知?為此,我們再次專門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學生在問卷中寫出了自己的收獲:學生甲說:“原來牛不僅是給我們提供食物的牲畜,我一直以為除了讓我們喝牛奶吃牛肉它再也沒有什么用處。”學生乙說:“原來牛身上所具有的吃苦耐勞、善良忠誠就是咱們中國人特有的傳統(tǒng)美德,我也要成為一只默默無聞卻又不可缺少的老牛?!睂W生丙說:“全國各地的牛風俗這樣的豐富多彩,我一定要出去走一走,看一看,給咱們家鄉(xiāng)也引進與眾不同的牛文化?!薄?/p>
2.搭建平臺,展示學生各種創(chuàng)意
在課程的每個階段,我們都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展示活動,我們鼓勵學生每月開發(fā)出一種屬于自己的以“?!睘橹黝}的藝術作品?!芭9适滦戮帯薄芭T娕8鑵R”“牛畫、牛攝影展”……各種“?!敝黝}文化在校園宣傳展示,在校園的角角落落進行,每一項展示作品上,都標注著小作者的姓名,讓每一位小創(chuàng)意家感受到自己學以致用的快樂;聯(lián)動家長,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收獲分享給家長及其他親朋好友,讓更多的人了解“牛意象”,欣賞“牛意象”,贊美“牛意象”。
“牛意象項目學習”微課程,讓學生勾連起文學的世界、美的世界、情感的世界。通過對“牛審美意象”的捕捉和欣賞,建立對民間故事教學的新理解,實現(xiàn)民間故事教學與審美意象教學的有機融合,促進學生受到民間文化的熏陶,有效地學習民間故事,獲得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讓民間故事的教學視野向縱深延伸。
(作者單位:江蘇海安市開發(fā)區(qū)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 張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