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有祥 李麗嬌
(1.昭通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云南 昭通 657000;2.昭通學院 黨政辦,云南 昭通 657000)
2019年11月22日,教育部在官網(wǎng)上發(fā)布了關于《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guī)則(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1],明確提出學校和教師具有教學行為的懲戒權問題。作為群經(jīng)之首、三玄之冠、大道之源的《易經(jīng)》早已開始探討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問題,如乾卦教人要自強不息,坤卦教人要厚德愛物,既濟卦、未濟卦教人一事物完成后又要重新開始等。第四卦蒙卦主旨就是如何實現(xiàn)由“蒙童”到“君子”的教育轉(zhuǎn)化,這一教育過程必須要有一定的懲戒措施,只有利用“刑人”“桎梏”“御寇”等教育方法和手段,才能提高教育效果,這與當今教育界提出學校和教師應有適度的教育懲戒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時,蒙卦為學校和教師行使合理的懲戒權提供了歷史依據(jù)。
從古至今,教育問題始終是一個教師和學生相互影響的系統(tǒng)工程。其中,學校、教師是否有權力懲戒學生是目前教育界激勵討論的話題。近幾年,大部分家庭經(jīng)濟條件好轉(zhuǎn),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由于種種原因,部分學生不聽話、叛逆嚴重、違反校紀校規(guī),教育管理越來越難。針對這部分學生,學校是否有權力約束、教師該不該懲戒,一直沒有國家層面的明文規(guī)定。2019年7月8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印發(fā)的《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zhì)量的意見》明確提出:“制定實施細則,明確教師教育懲戒權。依法依規(guī)妥善處理涉及學校和教師的矛盾糾紛,堅決維護教師合法權益?!保?]2019年11月22日,教育部發(fā)布了關于《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guī)則(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1],明確教育懲戒的概念界定、職責要求、實施原則、基本類別等,也規(guī)定了教師不得體罰學生的情形?!吨行W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guī)則(征求意見稿)》指出:“教育懲戒是指教師和學校在教育教學過程和管理中基于教育目的與需要,對違規(guī)違紀、言行失范的學生進行制止、管束或者以特定方式予以糾正,使學生引以為戒,認識和改正錯誤的職務行為。”[1]教育懲戒權的行使主體包括教師和學校兩種,它是教師和學校履行相應的教育教學職責,用于懲罰違反校級校規(guī)學生的權力。在具體操作層面上,懲戒權又分為一般懲戒、較重懲戒、嚴重懲戒等類型。
《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zhì)量的意見》《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guī)則(征求意見稿)》等的陸續(xù)出臺,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教育懲戒權的法律規(guī)范體系。這無疑從法理上賦予了教師行使教育懲戒的權利,使教師的懲戒行為有了法律依據(jù)和法律保護,更進一步規(guī)范了教師懲戒的范圍和權限,打破了教育教學實踐中“管過頭”和“不敢管”的兩難困境。這些政策文件對于開展依法治教工作、堅持和完善教育法治體系、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建設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可見,蒙卦是專門討論如何讓幼童脫去蒙昧無知的“治蒙”教育,提出了教育要合理懲戒、注重啟發(fā)教育等思想。著名易學家黃壽祺、張善文先生曾經(jīng)說過:“縱觀全卦,無非緊扣‘教’、‘學’兩端,抒發(fā)作《易》者頗具辯證因素的教育思想。蔡清曰:‘在蒙者便當求明者,在明者便當發(fā)蒙者,而各有其道。’(《易經(jīng)蒙引》)正是本卦大義的概括?!保?]56相比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論述教育問題的《論語》《禮記?學記》等著作,誕生于殷周之際的《易經(jīng)?蒙卦》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更應是我國教育的源頭和先河。
1.教育目的:培養(yǎng)“果行育德”的君子
古往今來,教育無不以成人成才、立德樹人為根本目的。蒙卦的教育終極目標就是使得蒙昧的幼童成為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君子、大丈夫。《易經(jīng)·象傳上·蒙》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保?]51蒙卦的卦象由上艮、下坎組合而成。艮為大山,坎為水,高山下流淌出泉水,必匯聚成江河,象征漸啟蒙稚;君子要用果敢堅毅的行動來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從《易經(jīng)·象傳上·蒙》中可以看出,啟蒙者、教育者應該教導被啟蒙者、受教育者培養(yǎng)果敢、堅定的行為習慣來修德行善,努力成為德才兼?zhèn)涞恼婢印?/p>
2.教育方法:“刑人”示范、“御寇”治蒙
一是“刑人”示范、樹立典型?!俺趿?,發(fā)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保?]51一般認為“刑”通“型”,原指鑄造器物的模型,后引申為典型、榜樣、法式等。“桎梏”,“桎”為足械,“梏”為手械,特指刑具,引申為規(guī)矩、規(guī)章、制度等。初六爻辭的意思是啟發(fā)蒙童,應合理利用典型教育人,才能使之免犯罪罰,要是急于前往必有遺憾。剛開始教育蒙童時應該注重用模范典型來引導,輔之必要的懲戒責罰。啟發(fā)蒙童時,他們的認識不清楚、思想不成熟,好的行為習慣還未養(yǎng)成,因而必須從正面用典型示范、榜樣激勵來教育。當然,也會出現(xiàn)部分調(diào)皮搗蛋、冥頑不靈的蒙童,此時就必須從反面加以合理地懲戒、責罰,引其回到正途。簡而言之,啟蒙教育中應利用好榜樣、模范人物。
二是“御寇”治蒙,避免苛責?!吧暇?,擊蒙,不利為寇,利御寇。”[4]55意思是猛擊以啟發(fā)蒙童,不應該用暴烈的方式,而應用抵御強寇的方法。在教育實踐過程中,如果一貫采取嚴厲、暴烈手段、措施,就成擊蒙“為寇”了,這猶如當今謾罵、罰跪、毆打、人格侮辱等變相體罰學生,這種教育方法儼然是不可取的。教師一味地用強硬措施指責、批判學生,只會引起學生的逆反與家長的反感,也與教育規(guī)律格格不入。此種情況下要采取“御寇”的方式,認真了解學生基本情況,及時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預防他們即將發(fā)生的行為偏差,并妥善處理學生已發(fā)生的各種問題。
3.教育態(tài)度:注重啟發(fā)“童蒙”和“瀆則不告”
教育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兩大部分,他們在教學過程中互為主客體,互相影響,互相促進,教學相長。教育者應該以身垂范,像山中流出的泉水一樣,不拒來者,百折不撓,細心認真地從教,諄諄教導、循循善誘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初次求教時,教育者一定要認真講解,因人制宜,注重引導和啟發(fā)。受教育者也應該虛心聽取教育者的教誨,對同一件事物、同一個疑惑,要認真聽講,學會獨立思考,舉一反三,不能態(tài)度不端正。《彖》曰:“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4]50“瀆”是瀆亂、褻瀆?!霸偃秊^”就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瀆亂教學,引申為學習態(tài)度不認真、不嚴肅,不尊重教育者。如果蒙童以褻瀆的態(tài)度對待學習,就會受到小則“不告”,重則會“正法”②的懲罰。
4.教育意義:立德樹人的“圣功”
把每個蒙童培養(yǎng)成國家、社會需要的人才,是每位教師不懈追求的初心使命和原動力?!跺琛吩唬骸懊梢责B(yǎng)正,圣功也?!保?]50當代著名哲學家余敦康先生解釋為:“‘正’是蒙昧者的主體的自覺,也是蒙昧未發(fā)的內(nèi)在的素質(zhì),開導者從事啟蒙的工作,應該尊重這種主體的自覺,培養(yǎng)其內(nèi)在的素質(zhì),隨時加以引導,使之發(fā)而中節(jié),合乎中道,走上正軌,這也就是作圣之功?!保?]35將蒙昧無知的幼童培養(yǎng)成剛正不阿、浩然正氣的對社會有用之才的大丈夫、真君子,是一個偉大的功勞,一項偉大的事業(yè)。
《易傳?序卦傳》云:“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3]362屯指事物開始萌生。事物初生,必然蒙昧無知,故而接著是象征蒙稚的蒙卦。蒙意味著蒙昧無知,也就是事物很幼稚。對于人類,孩提幼童必然蒙昧無知,一定要受之教育才能去蒙。蒙卦示意,啟發(fā)童蒙的教育必須獎懲相結合、正面引導和反面責罰相結合,如此才能有效脫去蒙昧,使其成為德才兼?zhèn)涞娜恕6诰唧w童蒙教育的實踐中,對于部分冥頑不靈、屢教不改的受教育者,適當?shù)膽徒鋾λ麄兤鸬叫痛笳]的震懾作用。
目前,不應該過多關注學校和教師是否具有懲戒權問題,原因在于流傳已久的“嚴師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等通俗道理早已給出答案。重點要放在教師的教育懲戒權該如何運行和具體操作,哪些行為該罰、怎樣罰才更合理合規(guī),既促進教育進步,又保護受教育者身體健康,真正促進受教育者的全面發(fā)展與健康成長??傊逃龖徒錂嗟臍v史依據(jù)和法律依據(jù)均已具在,隨著國家相關政策、法規(guī)的實行,相信不愿管、不想管、不敢管的局面會有所改觀,還教育于教育。
注釋
①此卦“童”一般釋為幼童、蒙童,不僅指懵懂無知的小孩,也指對某一方面知識不懂的初學者、入門者。
②蒙卦初六《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币馑际抢跇淞⒌湫徒逃?,是為了讓蒙童遵守秩序和規(guī)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