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qū)青年東街小學 樊新蘭
受到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大部分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課堂的大多數(shù)時間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教師就是課堂的主體地位,主導學生進行文章的閱讀,按照教師自己的思路進行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體會作者的情感等等。這種情況很容易限制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散,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剝奪,最終導致閱讀教學效果并不明顯,學生并沒有從中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感受到文章的熏陶。
教師在閱讀的教學策略上也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
一是教師本身的知識儲備量不足,導致教師在課文的選擇上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問題,很難將所教的內容和教材的相關內容進行結合,因此最終導致了整堂課的教學比例嚴重失衡,閱讀教學沒有達到良好的效果。
二是教師不能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閱讀教學,沒有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優(yōu)缺點,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課程設置,很容易增加閱讀教學的枯燥性,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久而久之這種教學方法反而成為教師的一種負擔。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生和教師更加注重的是知識的吸收和掌握,也就是說相比于學習語文對人成長的影響,學生更加注重外在的成績表現(xiàn)。由此可見小學生的學業(yè)壓力很大,并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獨立閱讀,只能依賴于課堂上的教學。但是由于部分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較差,他們并不能高效率地開展閱讀,不能在閱讀中得到更多的幫助,提升自身的閱讀質量和水平,最終提高學習成績。
興趣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最好的教師,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對文章內容進行閱讀和思考,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欣賞能力也會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由于小學階段學生身心發(fā)展還不夠成熟,進行學習時注意力無法持續(xù)集中,這時候就需要教師采取有效方式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提出階梯性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閱讀,在拓展學生思維的同時,學生閱讀的興趣和能力也會得到明顯提高。如:在對“春雨的色彩”開展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以圖片、動畫等形式向學生展示不同季節(jié)的美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然后教師提出“春雨的色彩有哪些?嘗試用不同顏色描述四季?”等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并結合提出的問題對課文進行閱讀。整個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利用話題討論、讀書感想等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課文學習效果也會大大提升。
學生在對小學語文課文進行閱讀以后,可以汲取到很多知識內容,學生的知識面也會得到延伸和拓展,進而達到閱讀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目的。為此,就需要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閱讀機會,讓學生在持續(xù)閱讀訓練中掌握正確的語文學習方法,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也會得到提高可利用的策略有:1.教師要結合課堂教學實際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整體閱讀,針對閱讀中不認識的字詞借助工具書進行了解。2.針對課文涉及的重點段落需要進行反復閱讀,在理解段落講述內容以后感知主要的思想內容。3.引導學生進行欣賞性閱讀,在加深文章理解的基礎上,感
臺作文悟作者主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生采用不同方式開展閱讀,閱讀效率和閱讀質量也存在一定差異,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掌握泛讀、精讀等閱讀技巧,使學生的閱讀效率得到提高。同時也要引導學生進行多層次閱讀,在課文分析當中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并聯(lián)系課文問題進行針對性閱讀,學生的閱讀創(chuàng)造力也會不斷提高。如:在對“長城”開展教學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泛讀,對文章大致內容進行了解;然后引導學生對課文重點段落進行精讀,了解長城的雄偉氣勢和高大堅固,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最后指導學生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進行觀察和聯(lián)想,體會長城的雄偉壯麗和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會得到激發(fā)。
課堂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陣地,教學時間卻比較有限,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創(chuàng)造力時還需要向課外閱讀進行延伸,通過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學生也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刹扇〉拇胧┯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到少講、多練,并通過提出針對性問題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技巧,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習慣,讓學生在多練習中提高閱讀創(chuàng)造力,學生也能夠運用自身所掌握的閱讀技巧對課本進行自主閱讀和課文分析。2.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教師可以結合小學階段學生的閱讀興趣推送閱讀書籍,甚至還能夠引導學生進行網(wǎng)絡閱讀。網(wǎng)絡閱讀作品不僅圖文并茂、生動活潑,更能契合小學生的個性特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也會更高,閱讀速度和閱讀創(chuàng)造力也會逐步提升。
閱讀不但要了解文章的語篇結構,獲得細節(jié)信息,還要對文本的思想情感、觀點等形成自己的理解,才可以說真正讀懂了文章,也才能體現(xiàn)閱讀的價值。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通過對文本信息的深入挖掘,通過各種閱讀技巧的應用,引導學生把握文本的重點內容,經(jīng)過分析和思考,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從而獲得文本的思想、感情、文化等信息。這就要求教師要全面深入地了解文本的內容,讓學生在閱讀中掌握文本的重要信息,加深對于文本內容的理解,了解其深層的文化信息、觀點、情感等。通過對文本整體的感知、細節(jié)內容的把握,以及重點內容的強調,層層深入,訓練學生的閱讀技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自然水到渠成。
閱讀教學不僅僅培養(yǎng)了學生理解文章的能力,感受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還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文化涵養(yǎng)。在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上,開展閱讀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等等,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自主閱讀的意識和能力,并將其應用到語文學習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中,教師可以從語言的建構和運用出發(fā)開展教學,使學生通過實踐,提高自身聽說讀寫的能力,并巧妙地運用語言,這種方法在文言文的閱讀教學中更為有效。例如教師在開展文言文教學時,小學的課文中包含了大量的文言文,教師可以選擇相同的類型進行教學。例如教師可以將文中出現(xiàn)的詞匯進行分類整理,鼓勵學生記憶其中優(yōu)美的句子等,并將學生分成小組開展討論,幫助學生建構對語文閱讀的認知,理解為什么要學習語文閱讀,并學會運用等等,在閱讀教學結束之后,學生已經(jīng)基本建構了基本的語文閱讀方法。
本文是基于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閱讀創(chuàng)造力的思考,通過閱讀創(chuàng)造力可以實現(xiàn)學生深層次閱讀和學習,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也會得到明顯提高。為達到這一效果,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聯(lián)系學生實際,對營造良好閱讀氛圍、加強學生閱讀訓練、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技巧和加強課外閱讀指導策略進行應用,學生閱讀能力和小學語文教學效果也會得到明顯提高。